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66篇
  免费   8062篇
  国内免费   8441篇
化学   23106篇
晶体学   803篇
力学   2070篇
综合类   575篇
数学   4650篇
物理学   14304篇
无线电   18361篇
  2024年   237篇
  2023年   996篇
  2022年   1515篇
  2021年   1691篇
  2020年   1691篇
  2019年   1640篇
  2018年   1434篇
  2017年   1720篇
  2016年   1848篇
  2015年   2219篇
  2014年   2614篇
  2013年   3451篇
  2012年   3794篇
  2011年   3918篇
  2010年   3449篇
  2009年   3355篇
  2008年   3587篇
  2007年   3476篇
  2006年   3112篇
  2005年   2733篇
  2004年   2151篇
  2003年   1994篇
  2002年   2001篇
  2001年   1840篇
  2000年   1551篇
  1999年   1055篇
  1998年   673篇
  1997年   557篇
  1996年   601篇
  1995年   467篇
  1994年   425篇
  1993年   354篇
  1992年   312篇
  1991年   274篇
  1990年   229篇
  1989年   187篇
  1988年   139篇
  1987年   122篇
  1986年   114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64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6篇
  1971年   5篇
  1965年   11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In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of pH5.4, the interaction of meso-tetrakis(2-thienyl)porphyrin(H2TTP) and Cu-meso-tetrakis(2-thienyl)porphyrin(Cu-TTP) with α-cyclodextrin(α-CD), β-CD, γ-CD, heptakis(2,3,6-tri-O-methyl)-β-CD(TM-β-CD) has been studied by means of UV-vis, fluorescence and 1HNMR spectroscopy, respectively. The H2TTP and Cu-TTP can form 1:2 inclusion complexes with TM-β-CD and 1:1 inclusion complexes with the other three cyclodextrins. In this paper, the inclusion constants (K) of H2TTP and Cu-TTP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inclusion complexes have been estimated from the changes of absorbance and fluorescence intensity in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The inclusive capabilities of different kinds of cyclodextrins are compar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clusion ability of α-CD with H2TTP and Cu-TTP is the strongest among the three native CDs. The inclusion ability of modified β-CD with H2TTP and Cu-TTP is stronger, compared to the native β-C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apacity match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inclusion procedure except for the hydrophobic effect. In addition 1HNMR spectra supports the inclusion conformation of the TM-β-CD-Cu-TTP inclusion complex, indicating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inclus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952.
神经毒品解毒和戒瘾的新疗法──血液灌流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贩毒吸毒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公害之一,对社会安定和人们的身心健康构成极大威胁。至今,解毒和戒瘾还一直沿用传统医疗手段。本文介绍了毒品的药理学和成瘾机制以及有关解毒戒瘾的治疗方法,着重探讨了血液灌流疗法在治疗毒品滥用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3.
从核磁共振氢谱推导的重质油氢碳原子摩尔比计算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炼油厂的催化油浆、重催油浆和催化重焦蜡油核磁共振氢谱中质子归属和重质油结构的假设,推导出计算这3种重质油的氢碳原子摩尔比计算式;结果表明,氢碳原子摩尔比的计算值与实测值非常接近,平均误差仅为3.1%。  相似文献   
954.
α ,β 不饱和酮 (1a~ 1e)与邻氨基苯硫酚反应 ,得到含 2 苯基 1,2 ,3 三唑基的 1,5 苯并硫氮杂 (2a~ 2e) ,然后以其为原料与烯酮“现场”进行 [2 +2 ]环加成 ,合成出一系列含 2 苯基 1,2 ,3 三唑基的 β 内酰胺并合的 1,5 苯并硫氮杂衍生物 (3a~ 3j) .产物经1 HNMR ,IR ,元素分析及MS加以确证  相似文献   
955.
956.
运用HREELS技术对甲醇在预吸附氯的Ag(111)表面上的吸附氧化行为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结果证明Cl对甲醇氧化的影响缘于它在Ag(111)上的吸附所引起的表面结构的改变进而改变表面氧吸附物种,从而使得甲醇氧化的中间产物发生变化.实验结果说明甲醇在Ag(111)和低暴露量氯吸附的Ag(111)表面上的氧化行为是相似的,检测到了中间产物Ⅰ和Ⅲ;在高暴露量氯吸附的Ag(111)上甲醇氧化时则产生中间产物Ⅰ、Ⅳ和甲醛物种.对上述不同的甲醇氧化行为作了分析,并指出了以前人们在考察甲醇氧化机理时只考虑原子氧作用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957.
旋转填充床的流体力学特性与传递过程的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奋  张纪尧  郭锴  陈建峰  郑冲 《化学通报》2003,66(9):587-591
旋转填充床(RPB)是一种高效的强化传递过程设备,亦是一种高效的混合与多相反应设备,在化工、材料、冶金、能源、环保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要地介绍了近年来对该类装置的流体力学特性和传递过程的理论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58.
应用INDO/S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对簇合物离子Mo3S和Mo3S4Mn+(M=Fe、Ni,n=4;M=Cu,n=5)分别进行分子轨道计算。根据计算得到的簇离子中的原子表观电荷和成键指标,说明Fe、Ni、Cu+与Mo3S成键作用的相对强度依次是Fe-Mo>Ni-Mo>Cu+-Mo。比较了用含组态作用的INDO/S方法计算得到的电子跃迁能与实验得到的电子吸收光谱值,并讨论了吸收峰归属情况。对于M为Fe、Ni的簇离子Mo3S4M4+,最低能量的电子跃迁吸收峰起源于异金属间电荷转移跃迁(MM’CT);而Mo3S4Cu(5+)簇离子观察到的吸收峰主要是Mo3S芯的局域内电荷转移跃迁。根据理论计算结果,由Cu+离子到Mo3S的电荷转移跃迁谱线,大约在46000cm-1以上才能观察到吸收峰。从Mo3S4Fe4+次低能量吸收峰的实验值16600cm-1和理论值16500cm-1与Mo3S的最低能量吸收峰的实验值16600cm-1和理论值16900cm-1比较,表明无论从理论上或实验上都能证实簇离子Mo3S4Fe4+在能量为16600cm-1处的吸收峰是起因于Mo3S芯的局域内电荷转移跃迁。  相似文献   
959.
导电复合材料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导了用乙基纤维素和乙炔黑获得的导电复合材料构成的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讨论了多种因素对该生物传感器响应电流的影响.测得此电极酶催化反应的活化能为40.3 kJ•mol-1. AFM实验表明,用环己烷洗去石蜡的导电复合材料 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具有粒状结构,这有利于酶催化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960.
The cover picture shows that sequential 1,1‐dihydrosilylation of terminal aliphatic alkynes with primary silanes enabled by one earth‐abundant cobalt catalyst has been developed. This protocol is operationally simple using readily available aliphatic alkynes, including simple acetylene and complex drug derivative, for efficient access to valuable gem‐bis(dihydrosilyl)alkanes in highly regioselective and atom‐economic manners. Corresponding asymmetric transformations are achieved with excellent enantioselectivities. More details are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by Lu et al. on page 457–4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