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87篇
  免费   2396篇
  国内免费   3020篇
化学   5358篇
晶体学   335篇
力学   493篇
综合类   347篇
数学   1339篇
物理学   3483篇
无线电   7048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473篇
  2021年   430篇
  2020年   395篇
  2019年   371篇
  2018年   359篇
  2017年   510篇
  2016年   420篇
  2015年   622篇
  2014年   736篇
  2013年   916篇
  2012年   1088篇
  2011年   1008篇
  2010年   1091篇
  2009年   1152篇
  2008年   1236篇
  2007年   1218篇
  2006年   1124篇
  2005年   938篇
  2004年   784篇
  2003年   495篇
  2002年   509篇
  2001年   538篇
  2000年   515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本文研究了1-芳基-5-苯并三唑基-1-戊烯(3和3')的两种通用合成方法, 并用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四种不同异构体的组成。根据其MS谱图中[M-29]^+^·及[M-57]^+^·峰的强度, 可以方便地区分1-N和2-N烷基化产物。  相似文献   
102.
不同直径碳纳米管的抗电化学氧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由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不同直径(在100 nm以内)的多壁碳纳米管(CNT)的抗电化学氧化性.将CNT电极于1.2 V(vs.RHE)下电氧化120 h,记录氧化电流~时间变化曲线;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氧化前后CNT的表面化学组成.结果表明,随着CNT直径的减小,其氧化电流降低,但其中以为10~20 nm的CNT电极氧化电流最小,表面氧的增量也最小,即被氧化的程度最低,抗电化学氧化性最强.根据不同直径CNT的缺陷位、不定型碳的丰度和碳原子的应力能,分析了其抗电化学氧化性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3.
吴丹  史启才  周集体  贾保军 《电化学》2006,12(4):412-415
应用三相流化床电极反应器(新型电化学反应器)处理制浆废水.研究了曝气量、槽电压、溶液pH值及FeSO4浓度等因素对电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反应器深度处理制浆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槽电压20 V,曝气量为0.3 m3.h-1,FeSO4浓度为1000 mg.L-1,pH值≈2.5,反应时间为90 m in时COD去除率为70.1%.  相似文献   
104.
由溶剂热法合成了 2 个锰的超分子配合物[Mn2(2,2''-bipy)4(H2O)Cl3](L1)·6H2O (1)和[Mn(2,2''-bipy)2(H2O)Cl](L2)·3H2O (2)(L1-=对甲基苯磺酸根,L2-=间硝基苯磺酸根,2,2''-bipy=2,2''-联吡啶),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氮气吸附-脱附测试对其进行了表征。以Mannich反应为探针,研究了2种配合物的催化性能,并通过对比2种配合物的扫描电镜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分析了配合物结构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密度泛函理论预测了配合物的活性位点,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明了活性位点的活化作用,进而阐述了配合物催化Mannich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5.
应用BET、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竞争加氢反应和XPS等方法,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考察了Y2O3、Sm2O3、Eu2O3、Gd2O3、Tb4O7、Dy2O3、Er2O3、Tm2O3、Yb2O3作为添加剂,对镍在γ-Al2O3表面的分散度、甲烷化活性、CO在镍上的吸附态及表面镍原子的电子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氧化物添加剂不仅明显地提高了金属镍的分散度和甲烷化活性,还直接地影响表面镍原子的电子状态.对不同稀土氧化物,这些效应各异.作者认为,利用稀土氧化物添加剂调节表面镍原子的电子状态,可能成为改进甲烷化催化剂活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6.
W-ZSM-5催化剂C4烯烃裂解制丙烯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W-ZSM-5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NH3-TPD和H2-TP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W的添加对HZSM-5催化剂物化性质的影响,并考察了W-ZSM-5催化剂在C4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W的添加中和了催化剂的部分强酸位,降低了催化剂的酸性和酸强度,抑制了芳构化和氢转移等副反应的发生,增强了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促进了催化裂解过程中歧化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丙烯的选择性和收率.当W含量为3.2%时,催化剂的丙烯选择性和收率值达到最大,分别为47.4%和41.3%.  相似文献   
107.
Fréchet et al.1 in 1995 prepared hyperbranched vinyl polymers by the technique named self-condensing vinyl polymerization (SCVP) of initiator-monomers (“inimers”) having the general structure AB*, where A stands for a double bond and B* for an initiati…  相似文献   
108.
王宇  翟成  唐伟  石克龙 《爆炸与冲击》2023,43(6):063102-1-063102-14

采用$varnothing $50 mm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实验系统开展页岩循环冲击实验,研究不同循环冲击载荷作用下页岩动力学响应及损伤演化特征,同时揭示了控制入射总能量不变条件下,不同气压梯度循环冲击页岩能量演化规律。随着冲击气压升高,试样破裂所需的冲击次数呈线性减少,峰值应力随循环冲击次数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极限应变先减小后增大,试样在循环冲击下表现出先压密后损伤的力学机制。基于Weibull分布的统计损伤模型表明,升高循环冲击气压,试样损伤破坏形式由缓慢劣化逐渐转变为骤然破坏。入射总能量恒定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循环入射能量梯度能够产生不同的损伤效果,降压冲击和升压冲击下的能量吸收比均大于恒压冲击下的,且气压梯度的绝对值与能量吸收比呈现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9.
IntroductionThe syntheses of metal-organic coordination poly-mers have been attract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owing to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eir functional materials incatalysis,non-linear optics,magnetism sensors andmolecular recognition[1—7].Coordination polymers crys-tallized from polyaromatic acids and metal-ions are ofgreat interest for their polymeric structures and porousproperties[8—12].Their network topologies based on mo-lecular building blocks are usually controlled and mod…  相似文献   
110.
在pH值约为8.0的BR缓冲介质中,桑色素、槲皮素和芦丁等黄酮类物质能与Fe(phen)2+3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此时将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最大RRS波长均位于310 nm. 在一定范围内散射强度(ΔI)与黄酮类物质的浓度成正比,据此可以建立用Fe(phen)2+3测定某些黄酮类物质的新RRS法. 对桑色素、槲皮素和芦丁的检出限(3σ/K)分别为1.25×10-7 mol/L(37.74 μg/L),1.80×10-7 mol/L(54.42 μg/L),2.72×10-7 mol/L(167.30 μg/L). 研究了反应的适宜条件和影响因素,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分别以芦丁和桑色素为对照品测定了中药材山楂果和桑枝中的总黄酮含量,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