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3篇
  免费   1836篇
  国内免费   2035篇
化学   4773篇
晶体学   233篇
力学   539篇
综合类   160篇
数学   906篇
物理学   2866篇
无线电   4787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320篇
  2017年   395篇
  2016年   352篇
  2015年   505篇
  2014年   603篇
  2013年   678篇
  2012年   690篇
  2011年   812篇
  2010年   814篇
  2009年   830篇
  2008年   804篇
  2007年   832篇
  2006年   720篇
  2005年   650篇
  2004年   608篇
  2003年   546篇
  2002年   653篇
  2001年   604篇
  2000年   394篇
  1999年   243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5-氟胞嘧啶气相及水助质子转移异构化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密度泛函B3LYP/6-311G**方法,对6种5-氟胞嘧啶异构体孤立分子的稳定性及质子转移引起的酮式-烯醇式、氨基式-亚胺式互变异构反应机理进行了计算研究,获得了零点能、吉布斯自由能及质子转移过程的反应焓、活化能、活化吉布斯自由能和速率常数等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气相中烯醇-氨基式FC4是最稳定的异构体.分子内质子转移设计了FC1→FC2和FC1→FC6两条通道,分别标记为P(1)和P(2),各通道速控步骤的活化能和速率常数分别为155.9 kJ·mol-1,4.70×10-15 s-1和173.1 kJ·mol-1,1.41×10-18 s-1.水助催化时,相应通道P(3) 和P(4) 速控步骤的活化能和速率常数分别为51.0 kJ·mol-1,1.41×103 s-1和88.2 kJ·mol-1,4.53×10-3 s-1.可见,水分子的加入极大地降低了质子转移的活化能垒.另外发现,水分子参与形成协同的双质子转移机理比水助单质子转移机理更利于降低活化能垒.  相似文献   
942.
943.
浅海移动船只的宽带辐射声场在距离-频率上通常表现为有规则的干涉条纹结构,这些条纹的特性(数目和斜率)可用波导不变量理论来表征并已被用于多种水声反演问题中,如沉积层声学参数反演和宽带声源距离的估计。基于波导不变量理论和干涉条纹的结构特性,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分析移动船只LOFAR图中干涉条纹的距离-频率特征可对其距离进行连续估计。该方法不需要海洋环境的信息和前向拷贝声场计算,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海试数据处理结果和GPS数据计算结果比较一致,证实了本方法的准确性。试验数据处理同样证实该方法对初始距离的选择有着较高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944.
软化学法低温合成超细K2La2Ti3O10及其剥离性质;软化学法; K2La2Ti3O10 ; 酸交换; 剥离  相似文献   
945.
本文从静电微反射镜结构、驱动方式、加工工艺等方面对目前静电微反射镜的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总结。分别讨论了它们的功能特点和应用方向。分析了不同应用领域的静电微反射镜的性能要求和结构方式,重点介绍了静电微反射镜在投影显示器和空间光通信等领域的应用。最后讨论了静电微反射镜在光学特性分析、驱动方式、工艺设计、动态特性和控制方法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46.
对用于光电集成(OEIC)的InP基异质结双极性晶体管(HBT)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集电区外延结构,该结构是在单HBT(SHBT)的集电区与次集电区间加入特定厚度与掺杂浓度的p-InGaAs层和n-InP层,既适用于集成光探测器,又较好地解决了SHBT反向击穿电压低、传统双HBT(DHBT)电子堆积效应等问题,并具有外延层生长简单、集电区电子漂移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47.
本文针对传输触发体系结构设计了一款异步微处理器.由于异步TTA采用分布式的控制方式,数据相关会导致程序执行错误,因此提出了一种数据源选择技术来保证程序执行的正确性,并给出了异步TTA的微体系结构与电路实现.最后,在0.18μm工艺下采用基于宏单元的异步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实现了该异步微处理器.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数据源选择技...  相似文献   
948.
In the present study, restriction site‐amplified polymorphism (RSAP) markers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isolates from different endemic provinces in mainland China. Of the 45 pairs of primers screened, 10 RSAP markers showed a clear banding pattern with good resolution; however, only six exhibited a polymorphism among different isolates. Among six RSAP markers, one pair of primers (R8+R10) was able to differentiate male and female parasites, and amplified one constant specific band for female S. japonicum isolates. The specific band was recovered, re‐amplified and sequenced, and a sequence of 162 bp was obtained. Based on this sequence, a pair of specific primers was designed and used to develop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SCAR)‐PCR assay for identific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female S. japonicum isolates. The SCAR‐PCR assay allowed the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of female S. japonicum, with no amplicons being amplified from male S. japonicum, Fasciola hepatica, Clonorchis sinensis, S. mansoni (male and female parasite). DNA sequencing confirmed the identity of the amplified products. The minimum amount of DNA detectable using SCAR‐PCR assay was 0.3 ng for female S. japonicum. The SCAR‐PCR was able to differentiate effectively the male and female S. japonicum worms collected from 12 geographical origins in eight endemic provinces, the gender of which was known 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features.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SCAR‐PCR provides an effective tool for the sex differentiation studies of S. japonicum, identification of female S. japonicum, diagnosis and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S. japonicum infections in animals and human.  相似文献   
949.
制备方法对Co-MOR催化剂CH4选择还原NO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交换法、浸渍法制备一系列的Co-MOR 催化剂, 并将其用于CH4选择性催化还原 NOx(CH4-SCR)反应. 运用X 射线衍射(XRD)、X 射线荧光光谱(XRF)、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拉曼(UV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O程序升温脱附(NO-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 Co以Co3O4形式存在; 而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催化剂, Co以离子形式进入丝光沸石(MOR)骨架之中, 在催化剂上形成更多的Co2+和[Co-O-Co]2+, 形成更均匀NO吸附中心和CH4-SCR反应活性中心. 催化剂活性评价表明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宽的活性温度区间, Co(0.30)-MOR 催化剂在327-450℃温度范围内NO转化率大于50%.  相似文献   
950.
用沉淀法制备了单金属纳米Ru(0)催化剂,考察了ZnSO4和La2O3作共修饰剂对该催化剂催化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性能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俄歇电子能谱(AES)、透射电镜(TEM)和N2物理吸附等手段对加氢前后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在ZnSO4存在下,随着添加碱性La2O3量的增加,ZnSO4水解生成的(Zn(OH)23(ZnSO4)(H2O)x(x=1,3)盐量增加,催化剂活性单调降低,环己烯选择性单调升高. 当La2O3/Ru 物质的量比为0.075 时,Ru催化剂上苯转化率为77.6%,环己烯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75.2%和58.4%. 且该催化体系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传质计算结果表明,苯、环己烯和氢气的液-固扩散限制和孔内扩散限制都可忽略. 因此,高环己烯选择性和收率的获得不能简单归结为物理效应,而与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体系密切相关.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推测在化学吸附有(Zn(OH)23(ZnSO4)(H2O)x(x=1,3)盐的Ru(0)催化剂有两种活化苯的活性位:Ru0和Zn2+. 因为Zn2+将部分电子转移给了Ru,Zn2+活化苯的能力比Ru0弱. 同时由于Ru和Zn2+的原子半径接近,Zn2+可以覆盖一部分Ru0活性位,导致解离H2的Ru0活性位减少. 这导致了Zn2+上活化的苯只能加氢生成环己烯和Ru(0)催化剂活性的降低. 本文利用双活性位模型来解释Ru基催化剂上的苯加氢反应,并用Hückel分子轨道理论说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