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16篇
  免费   2351篇
  国内免费   2405篇
化学   8994篇
晶体学   190篇
力学   550篇
综合类   140篇
数学   1402篇
物理学   3417篇
无线电   497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382篇
  2021年   400篇
  2020年   387篇
  2019年   514篇
  2018年   408篇
  2017年   515篇
  2016年   593篇
  2015年   794篇
  2014年   870篇
  2013年   1144篇
  2012年   1332篇
  2011年   1334篇
  2010年   1096篇
  2009年   1139篇
  2008年   1201篇
  2007年   1102篇
  2006年   1013篇
  2005年   934篇
  2004年   771篇
  2003年   571篇
  2002年   602篇
  2001年   516篇
  2000年   393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210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39年   1篇
  1936年   7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81.
建立正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离普萘洛尔对映体的方法,并用于盐酸普萘洛尔片对映体含量测定.样品使用甲醇进行简单提取,采用Chiralcel OD-H手性柱,以正己烷-乙醇-氨水(70∶30∶0.4, v/v/v)为流动相,流速为0.4 mL/min.在正离子模式下,通过电喷雾离子化(ESI+),采用多...  相似文献   
982.
张慧  何华  李洁  李卉  姚誉阳 《化学进展》2011,23(10):2140-2150
分子印迹分离技术通过模拟抗体-抗原相互作用原理,专一地与目标分子互补性结合,从而将目标分子与杂质分离,是一种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分离技术。传统的分子印迹技术通常是在有机相中制备对印迹分子具有选择性的印迹聚合物,然而分子印迹技术的实际应用环境大多是水相体系。近年来,分子印迹水相分离技术受到了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分子印迹水相分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水相中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原理与合成方法;印迹聚合物在水相中的作用机制;印迹水相分离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该项技术现存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83.
微波促进酸性离子液体催化水杨酸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制的硫酸氢1-甲基-3-(3-磺酸基丙基)咪唑([MIMPS]HSO4)酸性离子液体作为水杨酸与醇的酯化反应催化剂,考察了温度、时间、物料配比和离子液体用量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优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 微波辐射时间20 min,反应温度95 ℃,醇与酸摩尔比3∶1(水杨酸的量为0.02 mol),[MIMPS]HSO4用量10 mmol,水杨酸甲酯的产率和选择性分别为91.9%和99.0%。 离子液体回收循环使用4次,催化效率不变。 与热催化酯化反应相比,微波辐射可缩短反应时间;水杨酸与不同碳链醇的酯化产率随着碳链的增加而降低,同碳链的伯醇酯化率比仲醇高。  相似文献   
984.
利用碳黑(Vulcan XC-72R)中加入硫酸钴和吡啶(Py)作为催化剂前驱体,经溶剂分散热处理构建了一类新型的高效氧还原CoPy/C复合催化剂.并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旋转圆盘电极(RDE)技术研究了不同Co含量的CoPy/C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o的存在对氧的催化剂活性位的形成有重要影响,800℃下所制备的10%Co30%Py/C(质量分数)复合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氧还原催化活性.以其制备的气体扩散电极在3.0 mol·L-1KOH电解质溶液(O2气氛)中0.014 V(相对于标准氧电极(RHE))即可产生明显的氧还原电流.同40%Py/C相比,10%Co30%Py/C催化氧还原的起峰电位正移了71 mV,同时表现出明显的极限扩散电流.在-0.16 V时电流密度达到最大值,电流密度为1.0 mA·cm-2,半波电位在-0.07 V.透射电镜分析表明所制备的碳黑载吡啶钴(10%Co30%Py/C)催化剂平均粒径为20 nm.  相似文献   
985.
以乙二胺为骨架的含氮四膦配体N’NN,N',N'-四[(二苯基膦)甲基]乙二胺和钯组成的催化体系用于丙烯酸酯和芳卤的Heck反应,该催化体系对许多卤代芳烃,尤其含吸电基的溴代芳烃显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对活化底物对溴苯甲醛,即使底物与催化剂的物质的量比达到1000000,其转化率也能达到96%;催化非活化溴代芳烃对溴苯甲醚以及难以反应的氯代芳烃,在Pd含量为0.1 mol%时同样表现出优良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86.
Pt含量及活化温度对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制备了固体超强酸Pt- S2O82-/ZrO2-Al2O3催化剂,采用XRD、TPR、TG-DTA 、FT-I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高压微反-色谱联合装置上,考察了Pt质量分数和活化温度对催化剂正戊烷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Pt能使催化剂的还原温度降低;增强载体表面氢气的溢流效应,提高酸强度;Pt质量分数0.10%、活化温度300℃的催化剂异构化活性最高,在反应温度220℃、压力2.0MPa、氢烃摩尔比4:1、质量空速1.0h-1时,异戊烷产率达62.3%. 在100h内异戊烷收率可稳定在55%左右,选择性在98.0%以上.  相似文献   
987.
建立了一个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不同基质的样品前处理对检测影响较大:鱼、肉及肝脏等样品需经过乙腈-0.1 mol/L KH2PO4缓冲液提取,乙腈饱和的正己烷洗涤去除油脂;蛋及乳制品样品用正己烷饱和的乙腈提取,乙腈饱和的正己烷去脂。目标化合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对市售鸡肉、猪肉、鸡蛋进行检测,添加10、20、50、100μg/kg浓度水平时,回收率在82%~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4%~12%之间,方法的检出限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沙拉沙星及单诺沙星为5.0μg/Kg,恩诺沙星、达氟沙星为3.0μg/Kg。  相似文献   
988.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了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APC基因易发生杂合缺失的第十一外显子的部分碱基序列,扩增样品分别经96℃变性和Rsa Ⅰ酶切处理,以毛细管电泳(CE)-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CE-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SSCP对其杂合缺失情况进行检测.PAGE凝胶...  相似文献   
989.
何华  汤瑶  孙成  王晓蓉 《化学学报》2006,64(2):175-181
制备了β-环糊精(β-CD)-三氟氯氰菊酯(CHL)包合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实验采用1HNMR研究包合物的空间结构,推测出三氟氯氰菊酯同β-CD的包合方式是从大口端进入β-CD.用化学软件对β-CD与CHL包合方式计算发现,CHL从β-CD的大口端和小口端进入,总能量分别为108.1kJ/mol与129.2kJ/mol,表明CHL从β-CD的大口端进入形成的包合物能量最低,结构最稳定.在25℃下,实验测得β-CD-三氟氯氰菊酯包合物形成常数为340.6L?mol-1,包合比是1∶1.热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变化对包合反应的影响,计算得出包合过程的焓变-50.29kJ?mol-1、熵变120.6J?K-1?mol-1及自由能变化-14.45kJ?mol-1,进而确定了包合反应的主要驱动力是焓.  相似文献   
990.
文献[1]研究了四元体系KC l-ZnC l2-HC l(~10·6%)-H2O(25℃)的相平衡,在体系中发现并得到了未见文献报导的5:4型新化合物5KC l·4ZnC l2·3H2O,并认为该化合物可能是良好的激光基质材料。本文作者曾研究了四元体系LaC l3-ZnC l2-HC l(~8·0%)-H2O(25℃)的相平衡,也发现了3种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