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874篇
  免费   20833篇
  国内免费   22836篇
化学   55896篇
晶体学   2367篇
力学   5665篇
综合类   2089篇
数学   10980篇
物理学   34556篇
无线电   56990篇
  2024年   643篇
  2023年   2322篇
  2022年   4294篇
  2021年   4536篇
  2020年   4165篇
  2019年   3881篇
  2018年   3708篇
  2017年   4825篇
  2016年   4403篇
  2015年   5879篇
  2014年   7281篇
  2013年   9006篇
  2012年   9940篇
  2011年   10247篇
  2010年   9385篇
  2009年   9739篇
  2008年   10175篇
  2007年   9829篇
  2006年   9201篇
  2005年   7803篇
  2004年   6029篇
  2003年   4412篇
  2002年   3954篇
  2001年   3802篇
  2000年   3966篇
  1999年   2427篇
  1998年   1568篇
  1997年   1284篇
  1996年   1349篇
  1995年   1160篇
  1994年   1058篇
  1993年   1005篇
  1992年   901篇
  1991年   690篇
  1990年   619篇
  1989年   532篇
  1988年   381篇
  1987年   351篇
  1986年   300篇
  1985年   252篇
  1984年   238篇
  1983年   158篇
  1982年   129篇
  1981年   131篇
  1980年   85篇
  1979年   101篇
  1978年   49篇
  1977年   46篇
  1975年   40篇
  1974年   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911.
不用专门相移装置的三维面形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一种不需要专用相移装置实现相移,主要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三维面形测量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用原干涉图像及1幅以上的移值条纹图主可能实现物体三维面形的测量。  相似文献   
912.
编队飞行InSAR的平地效应与地形高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智  李景文 《电子学报》2003,31(Z1):2183-2186
在编队飞行条件下,推导了InSAR干涉相位特性与平地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位特性与地形高度之间的关系,定量分析了平地效应对相位的影响以及地形高度对相位的影响.平地与地形高度二者共同影响了InSAR信号的相位,因此相位表达式可以写成二个偏导数的和的形式.以圆锥体为例仿真了地面场景,在不同视角,不同雷达波长,不同基线长度的条件下做了仿真,仿真实验的结果与理论分析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13.
一种新的PCC-OFDM定时时偏盲估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多项式相消编码PCC是一种编码技术,在PCC—OFDM调制中,它把将发送的信息调制到一组加权的子载波而不是单个子载波中去。PCC能够显著地降低OFDM对载波频偏的敏感性。本文对PCC—OFDM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定时盲估计,估计器是在接收机中的FFT之前进行的。基于PCC—OFDM的符号波形特征,构建定时时偏估计度量函数。最大化度量来估计定时时偏。本估计器不需要训练序列、导频信号或周期前缀。仿真表明,估计器在一个OFDM符号内收敛,且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914.
基于新型高速高集成度单片机C8051F060的智能功率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智能励磁功率柜的概念及C8051F060单片机的特点 ,详细论述了基于C8051F060的智能励磁功率柜的结构、原理以及与CAN总线通信的实现方法。该控制方案系统集成度高、硬件简单、工作可靠 ,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15.
真正意义上的大范围视频点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资金的投入。使用现成的有线电视系统和电话系统 ,可实现有线电视网络所覆盖范围内的视频点播 ,同时有线电视网络系统、短消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相结合 ,将扩大视频点播系统的盈利点。在此基础上 ,提出多频道视频点播系统的功能框架  相似文献   
916.
随着网络规模越来越大,选择一个完善的网络管理框架并有效降低标签需求量对于MPLS网络而言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探讨了基于策略的MPLS管理以及Trainet等近年来出现的大规模MPLS网络新兴技术,并与现有相关技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17.
数字通信系统设计中FPGA的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规模的FPGA设计中,由于逻辑过于复杂,给仿真与调试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本文结合“实用化综合接入系统”边缘路由器子系统的设计,结合仿真软件提供的接口,提出用测试程序自动生成测试向量,自动完成仿真结果检查的方法,大大降低了仿真与调试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918.
一种高并行度的H.264帧内预测器的VLSI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晨  李树国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6,23(12):111-114,117
分析了帧内预测的17种模式,对于每个4×4大小块的16个像素点的不同模式的预测公式之间的相同运算,采用数字强度缩减的方法去除计算的冗余,提出了一种高并行度的帧内预测器,可以每个时钟周期处理16个像素点的预测值。基于SMIC0.18μm工艺,用verilog对该设计进行了VLSI实现,综合后的电路的关键路径最大时延为10ns,电路规模不超过1.4万门,数据吞吐率可以达到1600Msamples/s。从实现结果来看,与采用可重构方法的设计相比,该设计在相同的并行度下减小了电路面积,简化了控制逻辑。  相似文献   
919.
Recently, an upsurge of interest has been observed in providing multimedia on-demand (MoD) services to mobile users over wireless networks. Nevertheless, due to the rapidly varying nature of mobile networks and the scarcity of radio resources, the commercial implementation is still limited.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fficient group-based multimedia-on-demand (GMoD) service model over multicast-enabled wireless infrastructures, where users requesting the same content are grouped and served simultaneously with a single multicast stream. The grouping is fulfilled through a process named "batching". An analytical model is derived to analyse a timeout-based batching scheme with respect to the tradeoff between user blocking probability and reneging probability. Based on the deduced analytical model, an optimal timeout-based batching scheme is proposed to dynamically identify the optimal tradeoff point that maximizes the system satisfaction ratio given a particular system status. The proposed scheme is evaluated by means of simulation and compared with two basic batching schemes (timeout-based, size-based), and two hybrid ones (combined-for-profit, combined-for-los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ensure significant gains in terms of user satisfaction ratio, with low reneging and blocking probabilities  相似文献   
920.
The morphologies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formed between Sn-Zn based solders and Cu substrate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investigated solders were Sn-9Zn, Sn-8.55Zn-0.45Al, and Sn-8.55Zn-0.45Al-0.5A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n-9Zn solder formed Cu5Zn8 and CuZn5 compounds on the Cu substrate, while the Al-containing solders formed the Al4.2Cu3.2Zn0.7 compound. The addition of Ag to the Sn-8.55Zn-0.45Al solder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AgZn3 compound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Al4.2Cu3.2Zn0.7 compound and the solder. Furthermo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oling rate of the specimen after soldering had an effect on the quantity of AgZn3 compound formed at the interface. The AgZn3 compound formed with an air-cooling condition exhibited a rougher surface and larger size than with a water-quenched condition. It was believ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AgZn3 compound at the interface occurs through heterogenous nucleation during solid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