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06篇
  免费   15835篇
  国内免费   19344篇
化学   35549篇
晶体学   2088篇
力学   3727篇
综合类   1818篇
数学   7707篇
物理学   23984篇
无线电   46612篇
  2024年   498篇
  2023年   1423篇
  2022年   3300篇
  2021年   3227篇
  2020年   2810篇
  2019年   2612篇
  2018年   2614篇
  2017年   3785篇
  2016年   2899篇
  2015年   4290篇
  2014年   5352篇
  2013年   6461篇
  2012年   6863篇
  2011年   7145篇
  2010年   7281篇
  2009年   7608篇
  2008年   7909篇
  2007年   7687篇
  2006年   7208篇
  2005年   6104篇
  2004年   4790篇
  2003年   3283篇
  2002年   2944篇
  2001年   3011篇
  2000年   3113篇
  1999年   1492篇
  1998年   730篇
  1997年   520篇
  1996年   481篇
  1995年   472篇
  1994年   433篇
  1993年   470篇
  1992年   403篇
  1991年   285篇
  1990年   297篇
  1989年   297篇
  1988年   198篇
  1987年   194篇
  1986年   144篇
  1985年   123篇
  1984年   138篇
  1983年   91篇
  1982年   83篇
  1981年   94篇
  1980年   65篇
  1979年   81篇
  1978年   26篇
  1977年   21篇
  1965年   19篇
  1959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聚丙烯腈表面金属化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硼氢化钠(NaBH4)水溶液还原聚丙烯腈(PAN)/金属盐络合膜后,就可得到一种新的高分子表面金属化材料.其导电性能较好,表面电阻约为10-1~10Ω/□通过UV、IR等分析手段证实了在高聚物和金属离子之间存在络合作用。研究了影响表面电阻的因素。通过电镜和测量还原率、电子探针微区分析,证实了还原过程中存在离子迁移  相似文献   
962.
Photopolymerization of acrylonitrile (AN) sensitized by binary component initiators consisting of 8-acryloyloxyquinoline (AQ) and its polymer (PAQ) with carbon tetrabromide (CTB) are investigated kinetically. It is found that the polymerization rates are proportional to 0.19th power of AQ concentration, 0.35th power of CTB concentration and 0.62th power of AN concentration for AQ-CTB system initiation system; proportional to 0.24th power of PAQ concentration, 0.22th power of CTB concentration and 1.0th power of AN concentration initia-ted by above systems are obtained to be 5.26Kcal/mol and 6.34Kcal/mol respectively.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polymerization rates sensitized by addition of CTB to AQ or PAQ are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AQ or PAQ alone. Forom the fluorescence analysis of AN polymers,it is confirmed that AQ or PAQ joints into the AN polymer chains.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PAN sensitized by the binary initiatorsystems is lower than that of AQ or PAQ sensitized.  相似文献   
963.
聚合温度对聚甲基丙烯酸三丁基锡酯等规度的影响(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0—130℃温度范围内,由~(60)Co-γ射线和两种活性不同的引发剂引发聚合的聚甲基丙烯酸三丁基锡酯的等规度。利用~(13)C-NMR测定聚合物分子链的等规度,如预料的那样,以间同立构为主,并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间同立构等规度降低。作者认为影响聚合物等规度的因素主要是取代基的极性效应。计算出的控制等规度的活化能参数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甲基丙烯酸三甲基锡酯的属同一数量级,可相互比较。  相似文献   
964.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固相接枝聚丙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苯乙烯(St)为共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固相接枝反应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到聚丙烯(PP)大分子链上。研究了反应时间、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E)测定了PP和接枝物PP-g-(GMA-St)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结果 表明固相接枝PP反应条件为[GMA/[St]=2,反应3.5h,加入GMA 10份,BPO 5份。St的加入有助于GMA与PP的接枝,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PP的降解。  相似文献   
965.
η6-苊烯三羰基铬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光谱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苊烯配体与三胺基三羰基铬在四氢呋喃中回流反应,合成了η6-苊烯三羰基铬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13CNMR、MS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比较了标题配合物与其自由配体的光物理行为.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标题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Z=4,a=0.8719(7)nm,b=1.2436(10)nm,c=1.1504(9)nm,β=111.835(13)°,Cr(CO)3基团可与苊烯配体中的2个苯环中的任意一个配位,形成2个异构体(R,S),并以1:1的比例在其晶胞单元中反向面对面堆积,这种异构体共存于晶体中归属于Cr(CO)3基团在配体芳环之间的配位移动重排(IRHRs).  相似文献   
966.
采用AM1和ZINDO系列方法研究了螺旋共轭分子2,2′-螺二茚-1,1′, 3,3′-四酮及其含氮衍生物的几何构型和各分子的稳定构型, 并以稳定构型为基础, 计算了这些分子的电子光谱、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βμ, β0及电荷转移, 考察了取代基变化对βμ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 所设计分子兼具较大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和较高的透过率, 有希望成为一类新型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  相似文献   
967.
在分析稀土磁性常用的哈密顿中,引入了自旋-自旋偶极作用,用参数拟合的方法对Ho2Co14Fe3的磁化曲线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并且提示了Ho2Co14Fe3磁矩的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968.
合成了两个酰腙类荧光探针1和2,在DMSO-H_2O(7∶3,体积比)体系中,两者分别在478 nm和460 nm处对Al~(3+)具有较好的荧光选择识别作用。Job's法、核磁滴定、质谱分析表明,探针1和2与Al~(3+)的配位比均为1∶2,且对Al~(3+)的检出限分别为9.58×10~(-8) mol/L和6.52×10~(-8) mol/L。同时提出了探针1和2对Al~(3+)的荧光传感机理。实际应用研究表明,探针1和2可用于河水和自来水中一定浓度范围内Al~(3+)的检测。  相似文献   
969.
纳米/微米碳酸钙的结构表征和热分解行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棕榈酸对纳米碳酸钙进行有机表面改性, 运用SEM﹑TEM、XRD、FTIR 及TG-DTG 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碳酸钙进行表征, 并与微米碳酸钙的微晶结构及热分解特性进行比较. FTIR 分析结果确证了棕榈酸与纳米碳酸钙表面是以化学键合和物理吸附方式相结合, 粒子表面存在羧基等有机官能团的红外吸收特征. 对比研究发现, 碳酸钙微晶纳米化后, 其红外V3特征吸收峰出现约35 cm-1 的蓝移现象, 并且明显窄化. 初步解释了纳米碳酸钙红外吸收峰蓝移的原因, 认为尺寸效应和晶体场效应是影响纳米碳酸钙红外光谱特征的主要因素. 微晶结构的变化使得纳米碳酸钙的热分解反应表现出反常特性, 热分解温度较微米碳酸钙下降了40.6 ℃.  相似文献   
970.
采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等表征手段考察了TiO2改性对CuO(或NiO)在γ-Al2O3表面上分散以及还原性能的影响,同时检测了这些改性的催化剂在CO+O2反应中的活性.结果表明:TiO2的改性使得CuO和NiO在γ-Al2O3载体上的分散复杂化,产生了多种状态的氧化铜(氧化镍)物种.当负载量低于其在γ-Al2O3上的分散容量(0.56 mmol Ti4+/100 m2γ-Al2O3)时,TiO2的加入主要是抑制了CuO和NiO在γ-Al2O3载体上的分散;而当负载量远大于其分散容量时,出现了CuO和NiO在晶相TiO2(锐钛矿)上的分散.无论其负载量如何,TiO2的加入促进了CuO的还原.因此,在250℃的CO+O2反应中,改性的催化剂中具有更多的活性位,因而显示出更高的活性;相反,TiO2的改性则抑制了NiO的还原.因此,在350℃的CO+O2反应中,可还原的氧化镍的量明显少于未经改性的催化剂,导致改性催化剂的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