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8篇
  免费   437篇
  国内免费   546篇
化学   1027篇
晶体学   54篇
力学   62篇
综合类   31篇
数学   175篇
物理学   616篇
无线电   120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介绍了电磁渡测量流速的基本原理一多普勒效应.分析了影响低流速测量的主要干扰因素一发射泄漏干扰和旁瓣干扰。根据接收信号中发射泄漏干扰不变的特性,提出了去均值滤波的方法来消除干扰,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旁瓣干扰的信号特性,提出了通过频谱加窗和二次加权平均法构造频域带通滤波器来抑制干扰的方法,在仿真比较完各个窗函数的性能之后,选定布莱克曼窗来进行频谱加窗。仿真分析表明,旁瓣干扰经频域带通滤波后得到了很好的抑制。最后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这些方法在流速测量中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92.
平朔煤热解过程中PAHs的释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解-气质联用仪(PY-GC-MS)研究了平朔煤在不同热解温度下多环芳烃(PHAs)的释放规律,并探讨了该过程中PAHs的生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6种PAHs的生成总量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少,在800℃达到最大值。且PAHs环数分布规律对热解温度具有显著的依赖性,不同环数的PAHs,其最大生成量时所对应的热解温度亦不同。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煤结构中的桥键、芳香环上的脂肪侧链以及较难断裂的甲基、酚羟基等依次断裂,使得PAHs的生成量不断增加,当温度升高至1 000、1 200℃时,伴随着缩合反应加剧,大环PAHs的生成量继续增加。由总体趋势看出,平朔煤大分子网络结构的热裂解主要发生在600~800℃,热解缩合反应主要发生在高温下。平朔煤热解过程中的PAHs除小部分来自煤中可萃取的芳烃结构挥发外,主要来自煤中大分子芳香结构裂解以及热解生成自由基碎片的高温聚合。  相似文献   
993.
在T型混合反应器内通过喷射共沉淀方法合成了吡啶硫酮铜(CPT).利用扫描电镜和小角度光散射实验手段研究了分散液中吡啶硫酮铜的形貌和大小。通过喷射共沉淀方法获得的初级吡啶硫酮铜颗粒为棒状, 在分散液中这些棒状颗粒易发生团聚, 形成分形维数为2.1的团聚体。用平均回转半径(Rg)表征分散液中团聚体的平均大小, 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物化学计量比(吡啶硫酮钠/硫酸铜)对团聚体大小的影响, 随着反应温度的降低, 团聚体的回转半径逐渐减小;过量的吡啶硫酮钠也有利于降低团聚体的大小, 当吡啶硫酮钠过量量达到~25%时, 进一步增大吡啶硫酮钠的过量量, 团聚体的回转半径不再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94.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e、Sm共掺Lu3Al5O12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样品的结构、发光特性,并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的临界距离以及能量传递方式。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所制备的荧光粉具有单一的石榴石结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在464 nm蓝光激发下,Sm3+的引入可增加Lu3Al5O12:Ce,Sm发射光谱中红光成分,并且随着Sm3+浓度的增加,Ce3+发光强度逐渐减弱。计算出Ce3+、Sm3+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高达77.42%,确定了Ce3+、Sm3+之间的能量传递机制为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5.
采用GC-MS/MS法研究了微波条件下PVC塑料中3种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DEHA))在橄榄油中的迁移规律,考察了微波加热时间和微波功率对增塑剂迁移的影响,并与常规加热条件下的迁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增塑剂在橄榄油中的迁移量随微波功率和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微波加热条件下的迁移量显著高于常规加热方式。  相似文献   
996.
通过精细调整控制合成条件, 在SiO2-TPAOH-H2O-NH4F (TPAOH: 四丙基氢氧化铵)体系中制备出了厚度可控的薄板型Silicalite-1 分子筛材料, 并利用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粉末X射线衍射(XRD)及差热-热重分析(TG-DTA)对样品的结构信息、样品形貌及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 研究表明, NH4F浓度和反应体系pH 值对Silicalite-1 分子筛的形貌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随着NH4F/SiO2的摩尔比(n(NH4F)/n(SiO2))由0 增加到0.18, 分子筛形貌由交互生长的椭圆形变为板形, 其厚度也逐渐变薄; 当n(NH4F)/n(SiO2)=0.4 时, 厚度达到最薄. 继续增加NH4F/SiO2的摩尔比, 其厚度增加, 这是由于F-提高了样品结晶度. HRTEM研究表明b轴垂直于平面, 由于在MFI 结构的材料中, b轴方向是其直孔道方向, 这种材料有利于客体分子的进出. 还研究了样品的热稳性, 所有样品在1100℃焙烧2 h后, 其形貌和结构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97.
建立了化妆品中二噁烷的同位素稀释-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称取2 g化妆品样品于顶空样品瓶中,加入1 g氯化钠及20 mg/L氘代二噁烷内标溶液1 mL,再加入9 mL水。密封后摇匀,置于顶空进样器中,在70℃平衡40 min。气液平衡后的上部气体经HP-5 MS石英毛细管气相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后,采用选择离子扫描模式进行质谱定性及定量分析。二噁烷的方法定量限为2.5 mg/kg;在2.5~50 mg/kg的3个添加水平范围内的平均回收率为90.5%~104.0%,相对标准偏差为1.26%~3.98%。本方法准确、简便、快速,能够满足化妆品样品中二噁烷残留量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998.
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分散在壳聚糖(CTS)中并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烘干后依次滴加血红蛋白(Hb)、DNA及CTS溶液.制成了壳聚糖/DNA/血红蛋白/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修饰的GCE(简示为CTS/DNA/Hb/MWCNTs/GCE)。采用方波伏安法及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膜内DNA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 5.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复合膜内的DNA在电极上于0.46 V(vs.SCE)处有一个明显的氧化峰,DNA氧化峰电流与其质量在1.0~5.0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5μg。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Zr0.5Ti0.5O2载体材料,将其掺杂在CeO2-Al2O3 (CA)基催化剂中, 并对其催化活性进行了超临界裂解测试, 采用全自动吸附仪、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程序升温脱附(TP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催化剂能够明显降低裂解反应的温度, 600 ℃ CA基催化剂产气率是热裂解的2.8倍, 掺杂Zr0.5Ti0.5O2载体材料的CA基催化剂是热裂解的4.0倍, 650 ℃时, 掺杂Zr0.5Ti0.5O2载体材料的CA基催化剂热沉提高了0.55 MJ·kg-1. BET结果表明, 掺杂Zr0.5Ti0.5O2载体后催化剂出现双孔结构, 部分小孔的出现使得乙烯的选择性提高; NH3-TPD结果表明, 掺杂Zr0.5Ti0.5O2载体材料后, 催化剂强酸位的酸量增加了4.0倍,催化剂表现出更强的表面酸性和更集中的强酸酸中心密度, 有利于裂解多产烯烃.  相似文献   
1000.
焦飞  陈璞  朱少华 《压电与声光》2014,36(5):768-771
分析并建立了光纤陀螺温度漂移模型,指出数据噪声会降低甚至恶化模型的补偿效果。为减小噪声的影响,分别利用数字低通滤波和小波阈值消噪法对温度变化率数据进行降噪处理。经过仿真分析发现,与数字滤波相比,小波消噪法的降噪效果更好。多轮温度试验结果对比表明,利用小波阈值法对数据进行降噪,可提高光纤陀螺温度漂移的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