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5篇
  免费   1443篇
  国内免费   1756篇
化学   3294篇
晶体学   268篇
力学   361篇
综合类   195篇
数学   605篇
物理学   2188篇
无线电   361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569篇
  2012年   575篇
  2011年   680篇
  2010年   660篇
  2009年   614篇
  2008年   663篇
  2007年   719篇
  2006年   590篇
  2005年   514篇
  2004年   415篇
  2003年   303篇
  2002年   304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8 毫秒
981.
982.
The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magnetic characterisation by magnetisation and inelastic neutron scattering (INS) of a mixed-valent Mn(10) supertetrahedral aggregate [Mn(III)(6)Mn(II)(4)(μ(4)-O)(4)(μ(3)-N(3))(3)(μ(3)-Br)(Hmpt)(6)(Br)]Br(0.7)(N(3))(0.3)·2MeOH·3MeCN (1) (H(3)mpt=3-methylpentan-1,3,5-triol) is reported. The magnetic core of the molecule can be described as an octahedron of six S=2 Mn(III) ions with four faces, each capped by a S=5/2 Mn(II) ion such as to form the supertetrahedron. Unlike most related complexes, the molecular symmetry is slightly reduced from approximately T(d) to C(3). The magnetic data reveal a total spin of S=22 in the ground state due to ferromagnetic exchange couplings within the molecule. The combined INS and magnetic data permits the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the exchange coupling constants. Two types are found. The couplings between the Mn(III) ions in the inner octahedron are characterised by J(a)=18.4(3) K, whereas the couplings between the apical Mn(II) ions to the neighbouring Mn(III) ions are given by J(b)=7.3(2) K. The significantly larger coupling strength J(a) as compared to J(b), and the near-T(d) symmetry have profound consequences on the energy spectrum, which are discussed and carefully analysed. In particular, the observed INS spectra can consistently be reproduced by a simplified model in which the inner octahedron is replaced by one large spin of length S(0)=12. This model provides intuitive insight into the structure of the magnetic spectrum. Additionally, the magnetic excitations at low temperature are analysed within the frame of ferromagnetic linear spin-wave theory, which permits an analytical calculation of the energy levels. For ferromagnetic clusters, a close analogy to the Hückel method of electronic structure calculation can be drawn, which allows one to grasp the results of the spin-wave theory or the magnetic excitation spectrum, respectively, in a chemical language.  相似文献   
983.
通过在不同浓度KOH溶液中进行掺杂,制备出了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PVA/PVP)和聚乙烯醇/聚乙二醇二甲醚(PVA/PEGDE)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详细考察了膜的外观形貌、微观结构、热稳定性、离子电导率和化学稳定性等.结果表明,PVA与PVP以及PEGDE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所制备的复合膜断面致密...  相似文献   
984.
聚羧酸类超塑化剂分子结构对石膏分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MAA-MPEGMA)、甲基丙烯酸-烯丙基聚乙二醇醚(MAA-APEG)、丙烯酸-烯丙基聚乙二醇醚(AA-APEG)三类梳形聚羧酸类接枝共聚物以及丙烯酸均聚物(PAA)对石膏粉体分散性能和凝结时间的影响.聚合物侧链长度越短、分子量越小、电荷密度越高对石膏的分散性能越好,同时...  相似文献   
985.
选用形状记忆聚氨酯(SMPU)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固体酸对甲基苯磺酸(PTSA)为催化剂,利用空气中的水分为水解水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原位制备了形状记忆聚氨酯与二氧化硅( SMPU-SiO2)杂化材料,并将杂化材料应用于芳纶纤维增强的柔性复合材料中,以期改善芳纶纤维与基体的界面性能.同时,针对芳纶纤维表面...  相似文献   
986.
纳米碳纤维载铂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微结构不同的纳米碳纤维(板式、鱼骨式、管式)载铂催化剂(分别记为Pt/p-CNF、Pt/f-CNF、Pt/t-CNF). 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技术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利用循环伏安(CV)法分析了催化剂的电化学比表面积(ESA). 在此基础上, 制备了膜电极(MEA), 通过单电池测试了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铂纳米粒子在不同的纳米碳载体上表现出不同的粒径, 在板式、鱼骨式和管式纳米碳纤维上的铂纳米粒子平均粒径分别为2.4、2.7和2.8 nm. 板式纳米碳纤维载铂催化剂作单电池阳极时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性能, 其对应的最高功率密度可达0.569 W·cm-2, 高于鱼骨式纳米碳纤维载铂催化剂和管式纳米碳纤维载铂催化剂对应的最高功率密度(分别为0.550和0.496 W·cm-2). 同时, 也制备了碳黑(Pt/XC-72)载铂催化剂. 相比于Pt/XC-72, 纳米碳纤维载体上的铂纳米颗粒有较小的粒径、较好的分散和较高的催化活性, 说明纳米碳纤维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催化剂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987.
以Cu(NO3)2为铜源,以NaY和HY分子筛为载体,通过溶液离子交换法和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的无氯CuY催化剂,并进行了气相甲醇氧化羰基化催化活性研究。通过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Cu含量为10%,而以NaY和铜氨溶液离子交换制备的催化剂Cu含量只有6.3%,但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均较好。通过催化剂的Cu元素分析、低温氮吸附-脱附、XRD、H2-TPR、XPS和TPD等表征表明,溶液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催化剂,Cu物种以离子的形式高度分散于分子筛骨架结构中,较好地保持了分子筛晶体结构,并对甲醇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催化活性较高,而将等体积浸渍Cu(NO3)2溶液后的HY或NaY分子筛,在400 ℃焙烧过程中,发生了固体离子交换反应,形成了连接于分子筛骨架的Cu2+,但以HY为载体更容易进行固体离子交换,未交换的铜物种以CuO的形式分散到分子筛表面。在600 ℃高温活化中,催化剂中Cu2+可部分还原为活性物质Cu+,但以NaY和铜氨溶液离子交换制备的催化剂Cu2+自还原能力最大。  相似文献   
988.
通过在双温控的化学气相沉积炉中热解四吡啶并卟啉铁镍混合物,合成了碳包覆铁镍纳米颗粒。原料中四吡啶并卟啉铁镍的质量比为7∶3;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结果显示碳包覆铁镍纳米颗粒形貌均匀,直径为100~300 nm;能谱结果显示碳包覆铁镍纳米颗粒是由铁、镍和碳组成;拉曼光谱证明产物有大量的缺陷存在,可能是由于球状结构上的碎片引起的;此外,磁性能测试表明室温下,碳包覆铁镍纳米颗粒有很高的饱和磁化强度,为56.3 emu·g-1;而其产物的矫顽力趋近于零,呈超顺磁性,适合用于催化剂载体。  相似文献   
989.
用水热法合成得到2个配合物,{[ML2(bipy)(H2O)2]·2bipy}n(M=Cd 1,Zn 2;HL=3-羟基肉桂酸,bipy=4,4′-联吡啶),并对它们进行了红外分析、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单晶结构分析。配合物12为异质同晶,单斜晶系,P2/c空间群。中心金属M为六配位,相邻的M通过4,4′-联吡啶桥联形成沿b轴延伸的一维链状结构,此外还存在未配位的4,4′-联吡啶作为客体分子位于链与链之间。通过对配合物12的固态荧光测试表明,它们在绿光区均显示发光效应。  相似文献   
990.
根据自制质谱仪需求研制了一种射频放大装置,由放大电路模块和耦合线圈构成,将其与射频信号发生装置结合用以驱动射频四极杆.该射频放大器可将射频信号放大30倍,为自制射频四极杆提供共振频率1.4 MHz,射频电压峰峰值电压Vp-p可调范围0~600 V的射频信号.自制四极杆用于传输大气压下离子源产生的离子从离子源至工作在高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