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3篇
晶体学   5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26篇
无线电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Euler格式得到了一个含有三个神经元的多延迟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利用离散动力系统理论研究了该模型的线性稳定性,得到了模型稳定及出现Hopf分支的条件.最后,数值仿真验证了所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42.
电子封装无铅化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铅污染广泛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2003年2月13日欧盟颁布WEEE/RoHS法案,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电子封装的无铅化革命。本综述了电子封装技术的现状以及我国如何面对无铅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43.
以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为降解目标,在自制的圆柱形不锈钢反应器中,比较三种不同的光催化系统:TiO2光催化、紫外光辐射及臭氧单独氧化的催化效率,检测脱色率、COD、pH值影响、臭氧及羟基自由基(·OH)的变化分析催化反应历程。研究表明:三种体系降解150 min后COD降解率分别为46.23%(UV),44.54%(O3)and 74.12%(TiO2),而120 min后脱色率达93.6%(UV),92.07%(O3)and 96.79%(TiO2)。三种体系在酸性条件下COD降解率和脱色率都最高。臭氧和羟基自由基检测显示,催化初期TiO2催化系统产生更多的臭氧,有利于后期·OH的产生。同时,利用·OH计算光催化反应速率也显示TiO2催化效率更好。  相似文献   
44.
构建了多载波扩频(Multi-carrier Spread Spectrum,MC-SS)系统的收发端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简要地分析。针对MC-SS技术现有的符号同步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扩频信号结构的MC-SS系统符号同步新算法。该算法利用MC-SS系统的时域结构,直接在不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变换下对时域信号进行捕获、跟踪。采用多次驻留的搜索、捕获算法得到符号同步的初始同步位置,然后采用延时锁定环(Delay-Locked Loop,DLL)进行相位的精密跟踪。通过仿真分析表明该同步方法同步精度高,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45.
四、镜头跟踪查看素材首先拿到素材后,不要急于下手进行跟踪,要分析镜头的运动及人物与镜头的关系。此镜头人物是从下向上行走,而镜头是下摇的。所以跟踪起来要排除人在跟踪范围内。分析完镜头后,开始着手跟踪。  相似文献   
46.
氧化亚氮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和臭氧损耗物。利用热红外反演大气温湿廓线,由于大气氧化亚氮含量较少且变化幅度不大,一般都当作常量处理。但是在反演氧化亚氮时,由于大气温湿廓线和地表温度等参数相对氧化亚氮变化较大,可能很小的扰动就会覆盖掉氧化亚氮的吸收信号。因此有必要在上千个通道中,选取信噪比最高的通道,反演分析氧化亚氮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而掌握我国氧化亚氮浓度的变化规律,为研究我国氧化亚氮排放对气候变化的贡献,制定合理的氧化亚氮减排政策等,提供可靠数据支撑。采取一种优化后的最优敏感廓线通道选取法,利用AIRS数据,基于最优估计法反演氧化亚氮浓度,与TCOON观测网中加拿大站点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卫星遥感与地面观测结果一致性较好,相关系数r为0.73,该算法可以推广到IASI和CrIS等热红外高光谱数据,使对氧化亚氮的观测数据增加到20多年,这种长时间序列的产品是对目前地面观测的有效补充。在氧化亚氮反演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氧化亚氮的年均值变化和月均值变化情况,以及它的空间分布特征。时空变化结果显示,我国氧化亚氮浓度在低纬度地区浓度相对较高,每年在华南地区的夏季达到峰值,月度间变化幅度较大,相比于月度变化,年度之间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监测结果同时显示,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在紧邻我国地区,夏季氧化亚氮浓度较高,因此我国氧化亚氮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除本地排放贡献外,也有一定的外部区域传输影响。  相似文献   
47.
48.
孙昕  张钦  马鹏飞 《电子学报》2009,37(3):444-448
提出了一种下行多用户MIMO系统中的鲁棒性线性处理算法.该算法利用了信道均值和天线相关矩阵等信道统计信息,在总发射功率不大于目标值的约束条件下,能够使所有用户的均方误差(total mean square error,TMSE)在随机信道上的平均值最小.该算法不明显依赖瞬时信道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当信道估计得到的CSI不准确时,它能够有效降低由CSI偏差带来的性能损失.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地降低由于不准确CSI带来的误码率和平均MSE的损失.  相似文献   
49.
The natural plant fiber has a large molecular weight and complex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and its thermal cracking products and the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are also more complex. The fast pyrolysis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Py-GC×GC-TOF/MS),thermogravimetry-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G-FT-IR),and in situ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in situ FT-IR)method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thermal pyrolysis process of six different natural fiber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rmal pyrolysis products of different fibers under different pyrolysis temperatures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product form was fully discuss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ducts of fiber pyrolysis mainly include alcohols,aldehydes,ketones,acids,esters,hydrocarbons, dehydrated sugars and CO2,etc. The types of pyrolysis products of different natural plant fiber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and the main product types obtained are all different. At the same time,the results of in situ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mass spectrometry show that pyrolysis produc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yrolysis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of in situ infrared experiments show that when the pyrolysis temperature is lower than 100 °C,the adsorbed water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ber structure is desorbed,but the fiber structure does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When the pyrolysis temperature range is 100~200 °C,the temperature has little effect toward the pyrolysis process. When the temperature exceeds 300 °C,the fiber pyrolysis reaction intensifies and the surface structure changes significantly,and the main products are aldehydes and ketones. © 2022, Science Pres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50.
常洪祥  粟荣涛  龙金虎  常琦  马鹏飞  马阎星  周朴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35(4):041004-1-041004-10
全光纤激光阵列主动相位控制利用全光纤网络实现阵列激光的活塞相位内部探测与控制,具有结构紧凑、无需外部反馈光学器件和易于扩展等优点,是大阵元规模光纤激光相干合成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采用全光纤相位探测结构,介绍了全光纤激光阵列主动相位控制技术的系统原理和利用光纤耦合器实现相位锁定的过程,总结了全光纤激光阵列主动相位控制关键技术,通过优化算法实现全光纤激光阵列主动相位控制验证实验。探讨了在全光纤结构主动相位控制中π相位模糊问题及解决方法,给出了利用双波长探测实现消除π相位模糊问题的仿真结果。最后梳理了全光纤激光阵列主动相位控制研究现状,并从路数扩展、功率提升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