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8篇
  免费   488篇
  国内免费   584篇
化学   593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78篇
综合类   27篇
数学   173篇
物理学   667篇
无线电   160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5篇
  1956年   4篇
  1935年   3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CoO_3, 并用沉积-沉淀法(DP法)制备了Au/LaCoO_3催化剂. 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氧化CO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制备过程中, 溶液pH、 pH调节顺序及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均有一定影响. Au/LaCoO_3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 沉积过程中在HAuCl4溶液中先加入载体后, 再调节溶液pH=8, 得到的催化剂经250 ℃焙烧后可提高催化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2.
Pd/SAPO-34催化剂上CO低温氧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小晶粒的 SAPO-34, MnSAPO-34 和 CuSAPO-34 分子筛, 并以它们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 Pd 含量的催化剂用于催化 CO 氧化反应. 结果表明: 分子筛载体、催化剂制备条件、反应条件、Pd 含量及预还原等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较大. 催化剂活性随焙烧温度的增加而降低, 而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提高, 担载在 SAPO-34 上 Pd 含量为 1.35% 时性能最佳. 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结果表明 Pd 物种高度分散于催化剂上, 粒子粒径在 2~8 nm; 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氢气程序升温还原结果表明, 高度分散的 Pd2+ 物种是 CO 氧化反应活性位. 随着反应进行被还原为 Pd0 物种, 因而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 H2 预还原处理催化剂致使活性下降的实验结果也支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13.
从标号为F14945的发酵液中分离出三个新化合物:F14945-B1、14945-C、F14945-D1,其化学结构得到确证,经测定这三个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4.
V2O5/AC具有很好的烟气同时脱硫脱硝能力,脱硫过程包括其对烟气中SO2的吸附、吸附饱和后SO2从其上的脱附(再生)及脱附出SO2的资源化。考察了同时脱硫脱硝后的V2O5/AC在含NH3气氛中的再生和硫资源化的耦合过程。研究了NH3注入量、再生温度、再生时间和尾气循环流量对再生效率、硫回收率及二次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温度和再生时间主要影响SO2的脱附,因而影响再生效率和二次脱硫脱硝活性;NH3注入量不影响SO2的脱附,但明显影响硫回收率和二次脱硫脱硝活性;尾气循环模式是提高硫回收率的重要方法,但在研究的条件下循环流量对再生效率、硫回收率和二次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5.
合成了一系列1,5-二烷基氨基蒽醌类和含有可光致聚合CH2=CHCO2基团且具有分子内电子转移特征的烷基氨基蒽醌类有机光功能化合物. 通过1H NMR, IR和MS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 通过光引发测试等实验证明, 含有可光致聚合CH2=CHCO2的基团、具有分子内电子转移特征的烷基氨基蒽醌/邻氯六芳基双咪唑(HABI)体系, 在500 nm左右的可见光照射下, 且具有较快的光漂白速度和较高的光引发效率, 可以与Ar+激光器匹配作为高效可见光敏聚合的光引发-吸收剂使用.  相似文献   
116.
在铝酸盐体系中,利用微等离体氧化脉冲电源在Ti-6Al-4V合金表面制备了以Al2TiO5为主晶相的陶瓷膜层,然后采用钛酸四丁酯/乙醇和硅酸钠溶液的封孔方法对微弧氧化陶瓷膜进行封孔后处理。通过SEM及高温氧化测试,分析比较了陶瓷膜层在封孔前后的表面形貌以及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封孔后膜层孔洞明显变小。经700℃高温氧化测试,采用钛酸四丁酯/乙醇溶液封孔方法不仅没有带来抗高温氧化性能的提高反而下降,而硅酸钠溶液的封孔方法提高了抗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7.
动态压缩荷载作用下,脆性岩石内部动态细观裂纹扩展特性,对岩石宏观动态力学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对岩石内部动态细观裂纹扩展与宏观动态力学特性的关系研究较少。基于准静态裂纹扩展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准静态与动态裂纹扩展断裂韧度关系、裂纹速率与应变率关系模型及应变率与动态断裂韧度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观力学的动态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其中裂纹速率与应变率关系,是根据裂纹长度与应变关系的时间导数推出;应变率与动态断裂韧度关系,是根据推出的裂纹速率及应变率关系,与裂纹速率及断裂韧度关系相结合而得到。研究了应变率对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及动态压缩强度影响。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讨论了岩石初始损伤、围压、模型中参数m、ε0和R对应力-应变关系、动态压缩强度和动态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动态压缩荷载作用下深部地下工程脆性围岩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8.
首先绘制了CTAB/正丁醇/TX-100/IPM/水微乳液及载对乙酰氨基苯酚微乳液拟三相图,然后制备了相应的微乳液凝胶,最后考察了微乳液凝胶载有的对乙酰氨基苯酚在生理盐水中的释放。结果表明,当CTAB与正丁醇/TX-100的混合物(SEM)的质量比为1∶1、TX-100在SEM中的含量小于60%时,CTAB/正丁醇/TX-100/IPM/水微乳液及载对乙酰氨基苯酚微乳液能顺利形成;控制明胶含量在8%~23%之间可制备透明、均匀的微乳液凝胶,明胶含量对凝胶电导率、相对强度有较大影响;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凝胶质量和块状外观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在水溶性有机溶剂中,凝胶质量和胶块体积均略微减小,在生理盐水中则均有少许增大;在纯水中,凝胶溶胀明显,仅12h就坍塌为糊状;于生理盐水中浸泡6h后,有55.3%的对乙酰氨基苯酚从凝胶中释放出;如果将释放出的药物及时移出体系,24h后会有90%以上的药物从凝胶中释放出来。因此,微乳液凝胶能控释所载药物,可作为药物载体用于某些医疗领域。  相似文献   
119.
信息的不确定性是由于模糊性、随机性、不完全性、不精确性等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信息在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糊性这种不确定性上.我们课题组在此领域的研究已经持续20余年,概括起来讲,早期的研究兴趣在于模糊(非可加)测度与积分的理论建立,主要研究了传统的可加测度与积分理论到非可加情况的推广;尔后的兴趣转向为如何用数值方法确定非可加测度;近期的研究兴趣在于从已有数据中获取模糊控制规则以及具有模糊表示的归纳学习问题.近10年的研究曾得到了多项基金项目资助,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30余篇被SCI收录,20余篇被EI收录,省级以上奖励3项.以下是我们近期研究工作的一个总结,主要包括模糊决策树归纳;基于模糊信息的决策表简化;产生模糊规则的扩张矩阵算法;模糊归纳学习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基于示例学习的模糊控制等.  相似文献   
120.
根据最小一乘准则,推导出最小一乘局部线性估计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对模拟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对比最小一乘核算法和最小二乘局部线性算法,验证了最小一乘局部线性算法是一种有效的,稳健的估计方法,并且有降低边界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