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11篇
物理学   28篇
无线电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硅光电二极管钝化膜的抗辐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硅光电二极管钝化膜的抗辐射性能,采取了0.8M eV电子在4个辐照剂量(1013cm-2~1014cm-2)分别辐照3种不同厚度二氧化硅钝化的光电二极管的方法,比较了光电二极管光电流变化率和暗电流变化率,得到了3种钝化厚度的光电二极管的性能参数有不同程度衰减的结果。辐照后光电二极管的光电流衰减强烈依赖入射光波长,在短波和长波阶段衰减明显,而在中波阶段(600nm~800nm)基本不衰减。另外,暗电流变化率随着辐照剂量迅速增加,当辐照剂量达到1×1014cm-2时,短波光电流仅为辐照前的80%,暗电流为辐照前的40倍。实验中还发现,薄钝化的二极管的光电流衰减最小,其暗电流增加最显著。结果表明,钝化膜的辐射特性与器件结构和钝化膜工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
设计了一种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增益的CMOS探测器,它能够在一帧时间内实现光照强度与积分增益自动适应,从而实现无论在弱光还是强光条件下CMOS探测器都能有适应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相较于传统CTIA电路,自适应信号读出技术新增了比较器电路来控制CTIA积分电容大小,通过短曝光输出电压与参考阈值进行比较,输出信号结果用来调整长曝光积分增益,最终得到每个像素的输出电压和增益挡位。基于0.5μm 5 V-CMOS工艺进行了128×1线阵CMOS探测器设计仿真与流片,仿真结果表明,光电流在2 pA~100 nA六个数量级内分别自适应四个积分增益,都能有良好的信号读出。  相似文献   
53.
针对应用于单光子探测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建立了EDA电路模型,讨论了模型参数设置及仿真方法,利用此模型分别完成了像素级被动淬火集成电路、像素级主动淬火及快速恢复集成电路的设计仿真,并利用CSMC公司的0.5μm CMOS工艺进行流片制作.结果表明,建立的探测器模型与CMOS电路设计相互兼容,通过合适的电路设计和参数设置,采用以上集成淬灭电路的单光子探测器的最小"盲时"可分别达到100 ns和4 ns.  相似文献   
54.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电场驱动下纳米通道中NaCl水溶液的电渗输运特性,壁面为无电荷和带有负电荷两种情况,统计了速度、密度、黏度和热传导系数的分布规律.在壁面电荷作用下,Na+被壁面吸附,Cl-聚集在通道中央;Na+与水分子朝电场负方向、Cl-朝电场正方向运动;Na+、Cl-呈电渗流动,水分子则较为复杂,呈电渗流和被...  相似文献   
55.
本文基于VOF(Volume of Fluid)相界面追踪方法,建立了流动聚焦微通道中双乳液液滴形成的模型,研究了互不相溶的三种流体在微流控系统中形成双重液滴的典型物理过程,给出了双重液滴形成的典型工况,分析了流动参数和工质物性对液滴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重乳液液滴形成过程可分为滴式与喷式两种模式;外流体流量增大时液滴形成模式由滴式转变为喷式,所形成的双重液滴尺寸减小;中间流体流量变化对液滴形成模式、所形成的双重乳液内液滴尺寸影响不明显,外液滴随中间流体流量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56.
张程宾  程启坤  陈永平 《物理学报》2014,63(23):236601-236601
提出了一基于Sierpinski分形结构的Si/Ge纳米复合材料结构,以调控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分形结构Si/Ge纳米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给出了硅原子百分比、轴向长度以及截面尺寸对分形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规律,并与传统矩形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分形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增强了Si/Ge界面散射作用,使得热导率低于传统矩形结构,这为提高材料的热电效率提供了有效途径.Si原子百分比、截面尺寸、轴向长度皆对分形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热导率存在着重要影响.纳米复合材料热导率随着Si原子百分比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随轴向长度的增加则呈单调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57.
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了微通道在滑移区内不同Knudsen数下的微气体Poiseuille流,分析了微气体流动的速度分布以及流量与压降的关系,并给出了相对滑移长度和Poiseuille数随Knudsen数的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微气体Poiseuille流的速度轮廓呈抛物线分布,但是边界速度大于0,出现速...  相似文献   
58.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或苯乙烯(St)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醇为溶剂,CuCl2/PMDETA(N,N,N’,N″,N″-五甲基二乙烯基三胺)为催化体系,MMA或St经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沉淀聚合法合成了聚合物PMMA或PSt。研究结果表明:PMMA和PSt的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1.3),聚合反应速率对单体呈一级动力学特征,数均分子量与单体转化率呈线性关系。反应具有"活性"/可控聚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59.
新型分形树状微通道散热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借鉴人体内呼吸循环系统的分形结构,利用微电子机械光刻加工工艺,设计制造了一套新型分形树状微通道微电子芯片散热器。散热器的初始通道长10 mm,水力直径为48.1μm,分形维数D=2,循环次数m=4。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分形网络在提高了散热容量的同时还降低了泵功消耗,热有效性大大高于平行通道散热器,且与理论预测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0.
载波通信使用时间较长,技术比较成熟,测试维护方法也已有规范,但在调测时仍会遇到一些问题。本人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了一点经验,现整理如下,供同行参考。 1.频率特性问题 以往一般电路出现正偏差的现象较多,各书在介绍这类问题时一般也只讲到正偏差的调整方法。但近几年产的设备出现负偏差的现象却特别多,如某厂生产的ZZD43型机,各局在调整时对这类问题常感不知如何下手,各类书刊也均未作介绍。根据笔者的实践,解决这类问题时其实并不难。测试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