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7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1.
我国第一个智能网平台──大唐IN2000(上)严烈民,陈山枝由大唐电信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我国第一个智能网平台──大唐IN2000,1994年初在上海开通,并于5月5日在上海通过邮电部技术鉴定,至今已在兰州、沈阳等地安装使用。大唐IN2000智能网平台...  相似文献   
12.
13.
陈山枝  韩敏霞 《电信科学》2004,20(11):71-73
“融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电信、计算机、媒体、电子消费、娱乐等产业的相互渗透,是信息通信产业融合的基础。在信息通信领域,网络、业务、终端的发展也正在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4.
陈山枝  韩敏霞 《电信科学》2004,20(11):71-73
1产业融合与终端、业务的发展趋势 "融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电信、计算机、媒体、电子消费、娱乐等产业的相互渗透,是信息通信产业融合的基础.在信息通信领域,网络、业务、终端的发展也正在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5.
本分析比较了各种IP传送技术的优劣,论述了IP骨干传送网络将向两个方向发展,IP/ATM网支持具有业务质量(QoS)要求的IP业务,IP/SDH与IP/WDM网支持尽力传送的IP业务,指出相互既竞争又是互补的关系,都会在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  相似文献   
16.
以太网的OAM机制--以太网走向电信级和更广泛应用的基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昕  韩林  陈山枝 《电信科学》2005,21(5):43-47
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OAM(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指出缺乏OAM机制是阻碍以太网应用到城域网和广域网的关键因素之一。在IEEE、ITU-T等标准化组织近年所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介绍并分析了以太网OAM的参考模型、功能要求和服务类型、实现机制以及OAM帧格式等。最后,指出CAM是实现以太网从企业级技术向电信级技术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陈山枝 《电信科学》2011,27(11):1-5
首先阐述了我国特色的城市化进程以及"智慧城市"产生的背景,其次重点分析了智慧城市区别于数字城市的主要特点以及对传统城市运行管理的影响,并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基于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探讨了对于我国推进智慧城市的策略思考。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了复用与交换技术的演变、以及未来的光交换,分析了交换设备的构成及相关的网络控制技术。阐述了作为IP与ATM融合的新一代网络交换技术: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及其在光网络中的应用。进而分析了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网络结构,指出了业务、控制与交换将分离的趋势。最后指出,新型交换技术:MPLS和软交换将在网络演进过程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软交换与电信运营业的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山枝 《电信科学》2002,18(12):10-13
本文首先从非技术角度分析了软交换产生和应用的背景,即从计算机行业的产业价值链变革进行类比分析,指出软交换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通信技术,其实现的是电信业从“垂直集成、封闭和私有”到“柄向合作、开放和标准”的深层变革,顺应了电信业开放、引入竞争和电信业务价值链再造的市场化趋势。进而分析指出:软交换为电信运营商快速开展和部署新业务、增加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市场战略等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市场机会和空间。  相似文献   
20.
网络恢复机制可用性的定义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于用户和业务提供者,网络生存性变得越来越重要。生存性是设计和规划新的电信网(如SDH网和ATM网)面临的一个根本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年中,已提出几种应用于SDH和ATM网络中的不同的恢复机制。但在比较和评价恢复机制的性能时,以往只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为克服该方法的缺陷,本文提出了面向用户和面向网络工程师的恢复机制可用性的定义。在后者的可用性分析中,考虑网络生存性对空闲容量的要求。由于一个网络的状态空间很大,进行可用性精确分析是不可行的,本文建议采用ORDER算法来近似测量可用性。同时还给出了恢复机制可用性定义的应用。一个应用是:网络工程师利用可用性定义,设计一个具有成本有效性的生存网络。另一个应用是:在ATM生存网络的CAC协商参数中,增加了一组新的参数—生存性性能参数。最后在计算机模拟中验证了:在评价恢复机制性能时,两个可用性的定义比传统方法更有效和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