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39篇
化学   318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31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31篇
物理学   179篇
无线电   32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81.
作为微电子器件的理想电源,全固态薄膜锂电池(TFB)已经被广泛地研究了几十年,并开始进入商业化应用。然而,目前关于失效TFB的回收与再利用的研究几乎没有,这将会阻碍TFB的可持续发展。本工作针对因金属锂负极失效而造成电池失效的TFB,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基于最常见LiCoO2 (LCO)/LiPON/Li TFB (F-TFB)的直接回收再利用的方法。研究发现,F-TFB中的金属锂负极薄膜在循环过程会被部分氧化从而造成电池失效。我们提出利用无水乙醇溶液有效地溶解并去除F-TFB上失效的金属锂负极部分,从而快速地回收底层的LCO/LiPON薄膜。结构分析和表面分析结果表明,回收的LCO/LiPON薄膜中的LCO正极的晶体结构、LCO/LiPON的界面结构以及LiPON电解质的表面保持完好,使其再利用成为了可能。进一步地,我们在回收的LCO/LiPON薄膜上依次沉积了LiPON和Li薄膜,构建得到了电化学性能恢复的LCO/LiPON/Li TFB,并获得了与新制备的TFB相一致的比容量(0.223 mAh∙cm−2)、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7.3%)。这种简单而有效的回收再利用方法有望延长固态电池的使用寿命,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促进固态电池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82.
基于变尺度离散菲涅尔变换(ScaledDiscreteFresnelTransform,SDFnT)生成的变尺度正交啁啾分复用(Scaled Orthogonal Chirp Division Multiplexing, SOCDM)信号具有可变尺度的特点,结合索引调制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多模索引调制的SOCDM通信雷达一体化系统设计。首先在发射端,通过将通信比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对尺度变换因子进行编码,另一部分进行chirp域索引调制。索引调制后的信号经过SDFn T变换后,可得到由通信比特控制的不同斜率的SOCDM信号。然后在接收端,根据SDFn T对chirp信号有聚集作用,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能量大小的解调算法,用来解调尺度变换比特。通过仿真分析,该系统相比正交频分复用-索引调制(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Index Modulation, OFDM-IM)系统,在不牺牲误码率下,能具有更好的雷达性能,更高的频谱效率。  相似文献   
883.
由钢丝拖缆和承力接头组成的拖缆组件可承担拖曳承力及信号传输的功能,实现母船与水下潜器的连接。对钢丝拖缆常用的胶注式承力接头、双层夹套式承力接头、内衬套式承力接头的结构设计、装配工艺、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详细介绍,总结了各承力接头的应用特点,以此指导实际工程应用时承力接头的选型。  相似文献   
884.
空地通信是未来6G移动通信的典型场景,但由于能量受限、易被窃听和干扰以及安全需求升级,使得空地通信在这种对抗环境下面临巨大的挑战。利用无人机和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的优势互补,可以提升空地通信网络的传输性能、能量效率以及物理层安全。从对抗条件下无人机和智能反射面协同传输的架构设计、系统建模、策略选择以及联合优化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对抗条件下利用无人机和智能反射面协同传输来提升空地通信网络传输性能的可行性,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85.
为探究水轮机的安装高度对水轮机尾流场的影响,本文以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方法对水轮机尾流特性进行分析.分别设置水轮机的中心距离海底高度为1.5D、2.0D、2.5D(D为水轮机直径),对水轮机尾流场的轴向、径向上的速度亏损以及涡量结构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装高度为1.5D时,约在下游轴向位置X/D=15(X为轴向距离)处,梢涡与海底碰撞导致涡结构发生破损,这也使得该工况在下游X/D=15后的速度亏损明显大于安装高度2.0D和2.5D,而安装高度为2.0D和2.5D工况的速度变化基本一致.同时从3种工况不同轴向位置速度亏损图可以看出,从下游X/D=10开始,最大亏损速度均出现在中心轴线的位置.因此在考虑到对下游流场的影响和安装的成本时,建议安装高度为2.0D.  相似文献   
886.
建筑三维模型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空间数据基础设施。针对当前倾斜摄影建模、激光点云建模等单一建模方法存在局限性,融合建模方法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误差积累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激光扫描与倾斜摄影空地协同的建筑物实景三维模型构建方法。首先利用倾斜摄影获取建筑顶层和侧面中上部分的点云,增加贴近摄影方法提升建筑侧面效果,利用激光视觉跟踪快速扫描建筑物中低层并实时拼接。其次对两种点云进行去噪与精简,采用特征点匹配算法与ICP配准方法结合的方式进行精确配准,最终构建完整的建筑实景三维模型。最后通过试验开展模型结果分析、精度评估及效率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构建的三维模型不仅效果较好、精度高,而且效率得到较大提升,为建筑物三维模型构建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7.
提出一种基于单光子阵列相机的激光测速方法,该方法可以在单光子量级的回波强度下,同时实现对目标横向速度和径向速度的测量。搭建了一套室内阵列测速激光雷达系统,验证了阵列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技术对运动目标进行横向和径向测速的可行性。通过信号预处理方法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滤除背景噪声,利用质心检测和峰值检测确定目标的时变三维空间坐标,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的线性拟合获得目标的横向和径向速度值。结果表明,帧积累数与最佳的测速性能有关。该方法可以在微弱的光照环境下实现对远距离运动目标的速度测量,未来还有望实现目标速度图像的获取,为远距离复杂运动目标的识别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88.
人体呼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变化与某些疾病密切相关,通过分析人体呼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来诊断疾病是一种无创非侵入性、操作方便的手段,近年来在疾病诊断和早期筛查方面的应用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检测呼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设备主要有两类:质谱类分析仪器和气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具有易集成、小型化、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势,在未来大规模人群疾病的诊断和早期筛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综述系统地阐述了气敏传感器的工作机制、传感器性能、不同敏感材料的应用现状和不同的气体传感器类型在人体呼气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同时介绍了与部分疾病存在关联的人体呼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之后对呼气采样手段和目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也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指出了目前气体传感器技术在呼气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气体传感器技术在人体呼气检测中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89.
手性描述了一个物体不能与其镜像重叠的几何性质,自19世纪以来一直是化学和生物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手性等离子体纳米材料凭借其特殊的手性光学性质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经成为科学家们的研究重点和手性功能材料开发的热点。然而,较弱的手性响应信号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将手性等离子体纳米材料和核壳结构结合得到的手性等离子体核壳纳米结构是一种放大手性响应信号的有效策略。核壳纳米结构整合了内外两种材料的性质,互相补充各自的不足,能够进一步改善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提升材料在各个领域的性能。本文依据手性分子的空间分布对手性等离子体核壳纳米结构的设计策略进行了总结,并综述了其在超灵敏传感和手性催化领域的应用,分析了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式,对其未来的发展作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890.
随着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和天网工程的不断发展,复杂城市环境下的车窗透反混叠图像解耦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在卡口登记、安全驾驶、逃犯追踪和军事反恐等领域需求迫切。为克服传统成像技术依赖光强信息、易受环境干扰等劣势,基于偏振成像技术建立玻璃透反光传输模型,提出车窗透射信息光和反射干扰光的解耦分离方法,面向室内模拟场景和户外真实场景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室内场景下轿车模型和客车模型消反图像的信息熵较原始强度图像分别提升14.3%和9.8%;室外场景真实车辆消反图像因消除包含大量环境信息的反射光成分而使信息熵较原始强度图像下降2.7%;这几类场景消反图像的区域对比度相较原始强度图像分别提升40.1%、117.5%、237.8%。此外,研究图像消反质量与模型几何因素的相关关系,所得结论能对相机摆放高度和车辆停止线划线位置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