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21篇 |
免费 | 904篇 |
国内免费 | 667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134篇 |
晶体学 | 35篇 |
力学 | 730篇 |
综合类 | 76篇 |
数学 | 404篇 |
物理学 | 1726篇 |
无线电 | 40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397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2篇 |
2003年 | 635篇 |
2002年 | 2583篇 |
2001年 | 2770篇 |
2000年 | 552篇 |
1999年 | 411篇 |
1998年 | 323篇 |
1997年 | 97篇 |
1996年 | 167篇 |
1995年 | 204篇 |
1994年 | 144篇 |
1993年 | 183篇 |
1992年 | 132篇 |
1991年 | 142篇 |
1990年 | 163篇 |
1989年 | 129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微孔洞型的分形断裂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并提出微孔洞型的分形断裂理论,建立了主裂纹与微孔洞汇合的分形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分维D与连接区厚度Δ和孔洞平均半径r之间的关系,推导了微孔洞与主裂纹连接的能量准则,讨论了分维与断裂韧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2.
Sn—Pb共晶钎料合金的Bodner—Partom本构方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Bodner-Partom粘塑性本构理论研究了Sn-Pb共晶合金的本构方程。在应变速率10-5—10-2S-1、温度为-55—125℃的外部变量范围内进行了单轴拉伸和稳态蠕变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吻合良好。同时讨论了该本构方程用于SMT焊点热循环寿命预测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提出的虚实结合实验方法采用了现场实验和虚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利用虚拟实验平台,可以克服教学中现场实验高电压实验设备不足、价格高昂,体积庞大和安全性要求高的缺陷。实验后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虚拟教学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熟悉现场实验步骤的机会,加深了对现场实验过程的理解能力和数据处理方法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报道了Ln7O6(BO3)(PO4)2:Eu(Ln=La,Gd,Y)在UVU-UV区的激发光谱及Eu^3 在可见区的发射光谱,其激发光谱包括基质在真空紫外区的激发带和激活剂离子在紫外区的Eu^3 -O^2-电荷迁移带,随着La^3 ,Gd^3 ,Y^3 离子半径逐渐减小,Eu^3 -O^2-电荷迁移带的重心位置逐渐向高能量方向移动,Gd7O6(BO3)(PO4)2:Eu和Y7O6(BO3)(PO4)2:Eu在真空紫外区的吸收与Eu^3 -O^2-电荷迁移带位于紫外区的吸收的比值要高于在La7O6(BO3)(PO4)2:Eu中的这个比值,激发能可被基质吸收,传递给激活剂离子,得到Eu^3 的红光发射,在Gd7O6(BO3)(PO4)2:Eu中,^5D0→^7F1的发射强度较强,在Y7O6(BO3)(PO4)2:Eu中,^5D0→^7F2和^5D0→^7F3的跃迁较强。 相似文献
995.
对∧型能级系统连续波无反转增益效应的研究表明,在耦合光的拉比频率小于多普勒宽度的情况下,多普勒加宽的非匹配能级系统(耦合光波长λc小于探测光波长λp)的无反转增益不仅存在,而且还强于匹配系统(λc=λp)的无反转增益,文中从与无反转增益紧密联系的电磁感应透明(EIT)的角度对这一现象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996.
文章用缀饰原子研究电磁感应透明,为分析探测光强度的破坏性干涉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物理图象,用这种方法可更乘法地研究驱动场失谐对电磁感应透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用数码相机实现未琅禾费衍射测量细丝直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利用激光获得丝夫琅禾费衍射图样,并采用数码相机实现计算机辅助非接触自动测量细丝直径的方法,以及将其用于设计性实验的尝试。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用处理推转壳模型的粒子数守恒方法分析了稀土变形奇A核^173,175Hf的3准粒子的5准粒子高K转动带,包括转动惯量,顺排角动量,以及推转Nilsson能级上的粒子填布几率随转动角频率的变化,计算中无自由参数,实验观测结果在计算中得到较好地重现,分析了多准粒子带与相邻偶偶核基态带的转动惯量变化规律不同的微观机制,在这里Fermi面邻近高j闯入态的堵塞效尖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