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1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544篇
化学   833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157篇
综合类   23篇
数学   203篇
物理学   701篇
无线电   242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8篇
  1976年   14篇
  1975年   13篇
  1973年   18篇
  1972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用延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EXAFS)研究了不同温度对Zn(II)-锐钛矿型TiO2吸附产物微观构型和吸附可逆性的影响机制. 宏观的吸附-解吸实验表明, 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 模型进行较好的描述(R2≥0.990). 随温度升高, 吸附等温线显著升高, Zn(II)在TiO2表面的饱和吸附量由5 ℃时的0.125 mmol·g-1增至40 ℃时的0.446 mmol·g-1; 而体系的不可逆性明显减弱, 解吸滞后角θ由32.85°减至8.64°. 求得体系反应的热力学参数⊿H、⊿S分别为24.55 kJ·mol-1 和159.13 J·mol-1·K-1. EXAFS结果表明, Zn(II)主要是通过共用水合Zn(II)离子及TiO2表面上的O原子结合到TiO2表面上,其平均Zn-O原子间距为RZn-O=(0.199±0.001) nm. 第二配位层(Zn-Ti 层)的EXAFS图谱分析结果表明, 存在两个典型的Zn-Ti 原子间距, 即R1=(0.325±0.001) nm (边-边结合的强吸附)和R2=(0.369±0.001) nm(角-角结合的弱吸附). 随温度升高, 强吸附比例(CN1)基本不变而弱吸附比例(CN2)增加, 两者比值(CN1/CN2)逐渐减小. 该比值的变化从微观角度解释了宏观实验中温度升高, 不可逆性减弱的吸附现象.  相似文献   
992.
利用Tet-On 3G系统构建了含人IFITM3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TRE3G-IFITM3,并将其与调控质粒pLVX-Tet3G共转染犬肾细胞(MDCK),转染后48 h用G418和嘌呤霉素进行筛选,用多西环素(Dox)对获得的细胞系进行诱导表达鉴定,并进行Dox敏感性分析、IFITM3~+细胞百分数及定位分析.用含萤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的禽流感病毒H5/H7蛋白或VSV G蛋白包裹的假型慢病毒颗粒进行感染实验,检测萤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筛选获得了携带人IFITM3的MDCK诱导表达细胞系,且IFITM3表达量与Dox剂量和诱导时间相关;确定Dox工作浓度为2.5μg/mL,诱导12 h时IFITM3~+细胞数达75%以上,且IFITM3在晚期内体/溶酶体存在分布;假型病毒感染及萤光素酶活性分析表明,IFITM3可显著抑制禽流感病毒H5,H7和VSV G蛋白介导的病毒进入,为深入探究其具体的抑制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微流体脉冲驱动控制技术搭建了电化学微流控芯片的制备系统.首先将纳米银墨水和甘油溶液分别微喷射到玻璃基底表面形成微电极图形和微流道液体阳模图形;然后分别进行烧结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模塑工艺制得微电极和微流道;最后将微电极和微流道键合形成电化学微流控芯片.研究了系统参量对液滴产生的影响以及液滴直径和重叠率对液滴成线的影响,制得的微电极最小线宽为45 μm、厚度为2.2 μm、电阻率为5.2 μΩ·cm,制得的微流道最小线宽为35 μm,流道表面光滑.采用制得的电化学微流控芯片进行了葡萄糖浓度的电化学流动检测.结果表明,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与响应电流具有较高的线性关系,可对一定浓度范围内的葡萄糖溶液进行定量检测.基于微流体脉冲驱动控制技术的电化学微流控芯片制备方法具有微喷射精度高、重复性好,制备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可用于生化分析、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的芯片制备.  相似文献   
994.
本文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和Mssbauer谱等手段,研究了硝普钠与锰(Ⅱ)、钴(Ⅱ)、镍(Ⅱ)、铜(Ⅱ)氯化物在氢气氛中的固相反应,发现过渡金属盐的存在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硝普钠的分解方式,其中GuCl_2·2H_2O与硝普钠室温时就反应生成Gu[Fe(GN)_5NO]·xH_2O;在较高温度下,GoCl_2·6H_2O和NiGl_2·6H_2O与硝普钠的固相反应催化了硝普钠迅速分解;而氯化锰与硝普钠的固相反应与纯配合物较为接近。探讨了第一步反应可能的机理,并计算了反应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995.
使用原位穆斯堡尔谱和微型反应器考察了物相、锰含量和制备方法对Fe-Mn/AC催化剂F-T反应性的影响,并讨论了Fe-Mn/AC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及其与F-T反应性的关系。对于Fe-Mn/AC催化剂,将铁还原到金属态时具有很高的活性和对气态烯烃和高碳烃的选择性,锰含量对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影响不大;影响催化剂选择性的主要是受制备制约的铁-锰在活性炭载体表面的结构形态,对此我们提出了模型,只有当铁-锰处于高分散状态,作为助剂锰才能改善催化剂对气态烯烃和高碳烃的选择性,否则锰反而起不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Jackwerth、Vanderborgh等提出双硫腙、DDTC、8-羟基喹啉形成的金属螯合物吸附于活性炭,提高了吸附效果。本法采用乙基黄原酸钾-活性炭吸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天然水中Cu、Fe、Co、Cd、Zn,取得满意结果。 1.主要试剂、仪器及工作条件: 1%乙基黄原酸钾溶液;活性炭粉(分析纯)用盐酸和氢氟酸的1:1混合液处理。蔡司AAS-1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铜、铁、钴、镉、锌空心阴极灯。  相似文献   
997.
自从发现高分子液晶以来,对聚合物熔体中转变的研究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近年来,巳在多种聚合物熔体中发现了转变。在刚性链聚合物中发现的转变大都具有液晶相转变的性质。最近我们在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共聚物)熔体中也发现了这种转变。我们在研究熔体温度对FEP共聚物结晶形态及结晶性质的影响时,曾发现在310~320℃附近,FEP共聚物熔融结晶的形态明显地依赖于熔体温度~([1])。当熔体温度保持在320℃以上时,冷却结晶得到球晶形态;而当熔体温度低于310℃时,冷却得到晶片无规堆积形态;从310~320℃温度区间冷却结晶则形成棒晶。这些结晶形态的变化很易用小角光散射H_v图象来识别。同时,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得的降温结晶曲线也随着熔体温度变化,发生突变的温度范围也在310~320℃之间。由于结晶形态和结晶性质的变化,均可以在同一试样中重复出现,因此,这种变化显然与熔体结构在此温度范围内发生变化有关,而不是由  相似文献   
998.
以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为基础, 通过一段柔性连接肽Linker构建含有人源化抗HIV-1 gp41单链抗体(ScFv41)和免疫诱导因子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 SEA)的融合表达质粒pPIC9k-SL41, 线性化后, 采用电转化法整合入巴斯德菌毕赤酵母GS115中, 经His+MutS表型鉴定、PCR分析以及G418筛选获得高拷贝重组转化子. 摇瓶培养、甲醇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 目的蛋白得到良好表达, 表达量最高可达到47.9 mg/L. 目的蛋白经初步纯化后, 用于制备的HIV-1感染靶细胞复制模型进行抗体亲和力测定、细胞结合活性测定和细胞杀伤活性研究, 结果显示, 目的蛋白能够很好地与靶细胞模型中的HIV-1外膜蛋白gp160发生结合反应, 并可介导特异的CTL反应, 对靶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活性, 表明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抗HIV-1重组导向制剂.  相似文献   
999.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HPG)是一种分子内部为醚键,分子周围有大量羟基的超支化聚合物.这些结构特点使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在催化剂载体、生物医药、聚合物电解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的合成方法及其功能化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分析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Aromatic amphiphilic molecules(1) consisting of three biphenyl groups linked together with ether bonds as a rigid rod segment and poly(ethylene oxide) with the number of repeating units of 17 as a coil segment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self-assembly behavior in the bulk state and aqueous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bulk, molecules 1 self-assembled into 1-D lamellar structure in the solid state or smectic A phase in the liquid crystalline phase via the cooperative effects of ?-? stacking, micro-phase separation and hydrogen bond interactions. In dilute aqueous solutions, molecules 1 were observed to selfassemble into cylindrical micelles owned uniform diameter and length of hundreds of nanome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