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化学   196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31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48篇
物理学   236篇
无线电   54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41.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药中的有机氯农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食品和中药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经有机溶剂超声提取,硫酸净化,采用OV-1701毛细管柱,不分流分流进样,程序升温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平均回收率为84.3%~100.6%,RSD为1.28%~3.56%。该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及分离效果好。  相似文献   
242.
以一氯丁烷、N-甲基咪唑和KPF6为原料,合成了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BMIM]PF6),用红外光谱(I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分析. 用循环伏安法测试该离子液体在85 ℃下的电化学窗口为4.7 V. 考察了[BMIM]PF6-Cr(Ⅲ)电解液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85 ℃下Cr(Ⅲ)的还原过程是受扩散控制的一步还原不可逆过程,Cr(Ⅲ)的传递系数α=0.023,阴极扩散系数D0=1.142×10-6 cm2/s. 在85 ℃和-1.5 V条件下,用恒电势法在铜片上电沉积Cr(Ⅲ),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铜片上镀层的表面结构,发现该镀层呈颗粒状,且颗粒的体积随沉积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 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该镀层为无定形的金属铬.  相似文献   
243.
肝素是一类结构复杂的高分子糖类,以N-硫酸、6-O硫酸氨基葡萄糖和2-O硫酸艾杜糖醛酸为主要成分组成二糖。常见的肝素注射液是以未分级肝素为原料纯化灭菌制备而来,在临床上使用更为广泛的是将肝素降解得到的低分子片段,低分子肝素保留了肝素糖链基本结构,但是不同制备工艺导致其具有不同的还原及非还原端。本研究以肝素类药物为研究对象,使用肝素裂解酶玉,域及芋将肝素注射液、低分子肝素注射液(达肝素、那屈肝素、依诺肝素)、化学合成的类肝素(磺达肝素)进行酶催化降解产生二糖,结合强阴离子交换色谱( Strong anion exchang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SAX-HPLC)以及紫外检测器在线分析,使用市售肝素二糖标准品确定各种二糖结构。此外,使用反向离子对色谱和电喷雾质谱联用分析磺达肝素中的甲基二糖以及达肝素和那屈肝素中的脱氨二糖结构,为肝素以及类肝素药物的质量控制提供更为精确的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244.
邢言言  佟玲  陈楠  于治国  赵云丽 《色谱》2015,33(12):1320-1326
将ProtElut NHS(N-羟基丁二酰亚胺)偶联磁珠与抗黄曲霉毒素总量单克隆抗体偶联得到黄曲霉毒素总量免疫磁珠,其具有较好的分散性,良好的磁性能和特异的选择性。本文建立了陈皮中4种黄曲霉毒素的免疫磁珠富集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方法。样品经甲醇-PBS缓冲溶液(2:8, v/v)提取后用免疫磁珠富集净化,1 mL甲醇洗脱;经ACQUITY UPLC HSS T3 C18色谱柱(100 mm×2.1 mm, 1.8 μm)分离,以水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汞/氙灯荧光检测器测定。实验结果表明,4种黄曲霉毒素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9;检出限(信噪比为3)为0.013~0.038 μg/kg,定量限(信噪比为10)为0.044~1.2 μg/kg;平均回收率为63.9%~115.0%,相对标准偏差为0.4%~14.2%,均符合痕量分析的要求。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陈皮中4种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245.
AEOT/异辛烷/水反胶束体系中合成导电聚苯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丁二酸二[2-(2-乙基己氧基)乙基]酯磺酸钠(AEOT)形成的反胶束为模板,制备出粒径小而均匀的导电聚苯胺.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与单体的摩尔比、酸浓度、表面活性剂用量及表面活性剂循环利用对聚合产物性能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Olympus显微镜及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46.
合成了适于反胶束法提取蛋白质的磷酸酯表面活性剂━━二油酸乙二醇单酯基磷酸酯钠(DEOPA);以氢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测定了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及对水的增溶作用等表面化学性质;考察了DEOPA/异辛烷反胶束体系提取蛋白质的性能.结果表明,DEOPA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适合于构建反胶束体系,并可用于提取大分子量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247.
专一性脱硫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化合物, 从自然界分离得到一株能专一性脱除DBT中硫元素的微生物. HPLC对代谢产物的分析表明该菌能选择性地脱除DBT中的硫, 生成2-羟基联苯. 该菌的16SrDNA序列分析、胞壁化学组分分析、生理生化特征及形态学特征表明该菌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进化分枝, 形态特征: 基内菌丝生长良好, 有初级分枝、横隔并断裂成杆状或球状小体, 表面光滑; 无气生菌丝体. 胞壁化学组分中含有枝菌酸, 胞壁属于IV型, 部分抗酸, 其与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同源性最高. 该菌能在DBT浓度小于10 mmol/L的基础培养基上生长, 最佳生长所需的DBT浓度是1 mmol/L, 在DBT浓度为0.5 mmol/L时脱硫活性最高. 该菌同时能脱除苯并噻吩、苯硫醚和4, 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中的硫.  相似文献   
248.
建立了一种定量检测卷烟主流烟气中的芳香胺的新方法:应用第一柱为阳离子交换保留机理而第二柱为吸附保留机理的固相萃取(SEE)净化程序来处理样品,从第一柱上洗脱的芳香胺用五氟丙酸酐进行衍生化后,进入第二柱吸附色素和其它杂质,利用GC/MS进行分析测定.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和易于自动化等优点,检出限为0.09ng/cig.~1.26ng/cig.,回收率为76.4%~103.1%.用该方法测定了某品牌卷烟烟气总粒相物中的14种芳香胺.  相似文献   
249.
通过调变溶剂热的反应条件,我们合成了3种Ni (Ⅱ)基的配位聚合物(CPs)[Ni (CH3-BDC)(3-TBT)(H2O)2]·EtOH·2H2O (CP1)、[Ni3(CH3-BDC)3(3-TBT)2(H2O)5]·2DMF·2H2O (CP2)和[Ni3(CH3-BDC)3(3-TBT)2(H2O)6]·2DMF·4H2O (CP3),其中CH3-H2BDC=5-methylisophthalic acid,3-TBT=2,4,6-tris (3-pyridyl)-1,3,5-benzene。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3个CPs都是由相似的Ni2(CH3-BDC)2的双核单元构建的,并分别呈现出从零维(0D)、2D到3D结构的网络骨架。反应条件的微小调变,导致了不同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同时,催化实验表明,3在无溶剂的温和反应条件下,CP3对苄醇及其衍生物与苯胺的氧化-偶联反应表现出极好的催化活性和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250.
模式识别用于压电晶体传感器阵列识别可燃物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7个压电晶体组成传感器阵列,每个晶体上分别涂有不同种类的气相色谱固定液,通过测定各种可燃物质燃烧时放出的混合气体来识别所燃物质,在识别中分别应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法(ANN)和逐步判别分析法(SDA)。讨论了解决神经网络开始训练时不收敛或产生麻痹现象的方法,提出了训练数据选取的新方法-训练集逐步扩展法,实验证明:人工神经网络对被测物质的识别准确率达100%,高于逐步判别分析法(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