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化学   62篇
力学   3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17篇
无线电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01.
μ-草酰二胺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合成和表征了2个新的双铜配合物[Cu(oxpn)CuL)(ClO_4)_2,oxpn表示N_(?)N′-双-(3-氨丙基)草酰胺,L为1,10-菲咯啉(phen)或5-硝基-1,10-啉菲咯啉(NO_2-phen)。其中配合物(L=phen)的单晶结构及变温磁化率(4—300 K)已测定,表明该晶体为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a=10.433(1),b=11.458(2),c=21.999(2),z=4。两个铜离子均处在四角锥配位环境,以草酰二胺桥联,核间相距为5.208。配合物基态为单重态,单-三重态的能差J=—462.92 cm~(-1),表明配合物中两个铜离子间具有强的反铁磁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合成了五种以氯冉酸二价阴离子为桥联配体的Cu(II)单核([CuLCA].H~2O)和双核([Cu~2L~2CA](ClO~4)~2配合物:[Ca(phen)CA].H~2O(1),[Cu~2(phen)~2CA](ClO~4)~2(2),[Cu(NO~2-phen)CA].H~2O(3),[Cu~2(NO~2-phen)~2CA](ClO~4)~2(4)和[Cu~2(bpy)~2CA](ClO~4)~2(5)。经元素分析、红外、固体紫外、顺磁共振、磁化率及变温磁化率的测定对上述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3可能是通过水分子中的氢键将两个[CuLCA]单元联接而缔合的假双聚体。配合物2,4,5则由阳[Cu~2L~2CA]^2^+阳离子和弱配位的ClO~4^-阴离子所组成。双核配合物中Cu(II)离子的几何构型可能为畸变的四方锥。所有五种配合物均难溶于水及常见有机溶剂。上述配合物的室温ESR谱呈现ΔM~s=2的从单重态到三重态的半场跃迁。配合物2,5的变温磁化率(4-300K)已测得,利用Heisenberg模型确定交换参数J值为-29.2和-25.7cm^-^1。表明在此类桥联配合物中,两核间存在着反铁磁性交换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3.
中子活化分析测定油菜叶绿体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    言微量元素如锰、铁和铜在植物光合作用中起重要作用,其在叶绿体中的含量与赋存状态已被广泛研究,但对叶绿体中其它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较少。近年来,大量实验证明稀土元素能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但叶绿体中是否含有稀土元素还不清楚。本工作分离并纯化了油菜的叶绿体,用中子活化分析测定了包括8个稀土元素在内的19种微量元素的含量。2  实验部分2.1  仪器与试剂  DL-7A冷冻离心机(中国科学院武汉科学仪器厂),721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高纯锗探测器及…  相似文献   
104.
天然植物体中与稀土元素结合的DNA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分子活化分析方法 ,初步研究了稀土矿区植物铁芒萁叶中稀土元素(REE)与核酸的结合状态 .铁芒萁叶经过提取和生化分离纯化后 ,得到了与稀土元素结合的DNA(REE DNA) .用紫外光谱法鉴定DNA的纯度 ;用考马斯亮兰G 2 5 0光度法测定DNA中的蛋白质 ;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和检测DNA .同时 ,用仪器中子活化法 (INAA)测定了REE DNA中 8个稀土元素 (La ,Ce ,Nd ,Sm ,Eu ,Tb ,Yb ,Lu)的含量 .研究结果表明 ,用本生化分离流程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从铁芒萁叶中提取出纯度比较高的REE DNA ,并证明了稀土元素与DNA的结合是紧密的 .由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可在分子量 2 2kb处得到一条清晰的REE DNA谱带  相似文献   
105.
在多数发展中国家,中学及大专院校的化学实验教学呈现一幅沉闷景象。近30年来实验课在很多国家一直不太景气,尽管科研和生产实验室中使用计算机化数据处理支持的复杂的高科技仪器已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学生实验室却穷得连pH计、比色计这样最简单的仪器也没有。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对络合物[Co(C18H18N6)(SCN)2]·5H2O的电子吸收光谱用配位场方法进行了分析,从而获得了各种配位场参数,讨论了这些参数的化学意义,并利用这些参数值与d7组态的能量矩阵计算出配位场的所有允许与禁阻跃迁,结果推算值与实测谱带位置极为拟合。  相似文献   
107.
核分析技术是伴随着核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以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核效应、核谱学及核装置(反应堆、加速器等)为基础,由多种方法组成的综合技术。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前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在建所初期及原子能研究所时期,为配合原子核物理研究并为原子能应用准备条件,即开始布局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科,这为后期开展核分析技术及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后,在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服务于多学科研究及国民经济的核分析技术亦实现了快速发展。1975年11月,正式设立放射化学研究室(五室),共有科研人员68人。1978年2月,在五室基础上合并了原一室的静电质子加速器和穆斯堡尔谱学组及原二室的30 MeV电子直线组,成立应用研究室,专门从事核分析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发展的核分析方法包括中子活化分析、离子束分析、正电子湮没技术、穆斯堡尔谱学、裂变径迹技术、X射线荧光分析等,应用领域涉及环境科学、地质学、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国家安全等。此后历经多次学科调整,21世纪以来,重点开展了典型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毒性效应、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与安全性、聚变堆材料、古陶瓷年代产地鉴定等研究。依托核分析技术,在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的省部级实验室包括中国科学院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以及北京市射线成像技术与装备工程中心。本文介绍了多种核分析技术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发展历程以纪念高能所成立50周年。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外加电场法提纯液晶材料单体和混合液晶材料。研究表明,该方法对不同类型液晶材料单体均有很好提纯效果,酯类液晶的电阻率可以从1010Ω.cm提高到1012Ω.cm以上,含氰基类液晶的电阻率可以从1010Ω.cm提高到1012Ω.cm左右,结构稳定的含氟苯类液晶的电阻率可以从1011Ω.cm提高到1013Ω.cm以上。对一般混合液晶组合物而言,其电阻率的提高也很明显,从109Ω.cm提高到1012Ω.cm或从1010Ω.cm提高到1013Ω.cmm。此外,考察了外加电场强度、提纯时间和液晶材料用量对提纯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用于光学、微波通信调谐等器件的向列相液晶材料需要具备高响应速度来实现应用需求.液晶器件响应速度与液晶的旋转黏度、液晶的双折射率等因素相关.微波器件用向列相液晶,常采用大π-电子共轭体系、大极性基团来提高液晶分子的双折射率和介电各向异性,实现宽相位调制量,也因此增大了液晶材料黏度,影响了微波器件的响应速度.本文以液晶黏度因素为主线,对本课题组设计合成的42种向列相液晶在25℃时的黏度用旋转流变仪进行测试,从液晶化合物的结构角度分析影响液晶黏度的因素.首次建立向列相液晶分子结构与黏度的BPNN-QSAR定量构效模型,模型测试组预测值跟真实值之间的相关系数q2=0.607>0.5,说明模型可用于液晶化合物的黏度性能预测,并对影响黏度性能的分子结构描述符进行了探讨.从实际应用出发结合本课题研究,设计了两个系列7个大双折射率液晶分子, BPNN模型测试黏度量度小于同类型分子,实验测试值与模型测试值相近.  相似文献   
110.
随着接入用户增多,3G接入速率下降必然会影响用户感知,WLAN与3G融合建设有效分流高数据业务至关重要。首先讨论WLAN分流3G数据业务量的必要性,然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针对有效分流3G数据业务提出准确定位建设热点和维护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