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化学   3篇
力学   7篇
物理学   139篇
无线电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5 毫秒
61.
高压多脉冲真空间隙击穿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真空间隙击穿机理的理论基础上,设计了高压多脉冲下真空间隙的击穿实验方案,对相同材料的多对电极间隙在高压单脉冲和三脉冲下的真空击穿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脉冲下真空间隙的击穿机理相符,对脉冲数量增加对真空间隙宏观击穿场强的影响进行了验证,推断出了决定真空间隙宏观击穿场强的关键因素,并对多脉冲加速间隙最大宏观场强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2.
国产非晶磁芯应用于感应加速组元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产非晶合金应用于感应加速组元的可行性研究的初步结果. 采用国产1K101型铁基非晶合金(FeSiB)~带材, 研制了非晶磁芯, 并利用加速腔(或实验腔)对研制的非晶磁芯的磁性能、绝缘性能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高压单脉冲实验可获得脉冲幅度为240kV、脉冲前沿为17ns(10%—90%)、脉冲平顶为72ns(±1%)的单脉冲; 高压猝发三脉冲实验可获得前沿35ns、脉冲平顶60ns的三脉冲, 磁芯的有效平均磁密跳变为1.41T. 耐压实验研究中, 得到了电压幅值为282kV的三脉冲. 非晶磁芯的性能稳定, 满足感应加速组元对磁芯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63.
用于直线感应加速器的3.5 MeV注入器脉冲功率系统采用了感应叠加原理。整个系统包含了脉冲形成系统、触发系统以及感应腔负载。脉冲形成系统主要由Marx发生器和Blumlein脉冲形成线组成,产生12个脉宽约90 ns,幅度约200 kV的高压脉冲,通过12个感应腔和变阻抗阴阳极杆,在阴阳极间隙处产生3.5 MV的二极管电压,由天鹅绒阴极发射强流电子束。触发系统主要由两级触发开关构成,严格控制12个高压脉冲的输出时间,时间分散性统计值小于1 ns(动作时间抖动)。采用该脉冲功率系统注入器能产生能量约3.5 MeV,电流2~3 kA的强流电子束。  相似文献   
64.
基于脉冲功率技术的箍缩装置能够在cm空间尺度和百ns时间尺度产生极端的高温、高压、高密度以及强辐射环境。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在已建成的10 MA级的大型箍缩装置上开展多种负载构型的高能量密度物理实验研究。利用Z箍缩动态黑腔创造出了惯性约束聚变研究所需的高温辐射场;研究了金属箔套筒和固体套筒的内爆动力学特性;利用中低Z材料内爆获得了可观的K壳层线辐射并用于X射线热-力学效应实验研究;磁驱动准等熵加载和冲击加载为材料动态特性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能力;采用环形二极管和反射三极管技术的轫致辐射源获得了高剂量(率)的X射线和γ射线;利用磁驱动的径向金属箔模拟了天体物理中恒星射流的形成及其辐射的产生。此外,还介绍了利用反场构型磁化靶聚变装置开展的预加热磁化等离子体靶形成等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5.
在太瓦级脉冲功率装置“阳”加速器上开展了一系列氩气Z箍缩内爆实验研究.利用了高时空分辨的X射线纳秒分幅相机、可见光高速扫描相机、激光剪切差分干涉系统、X射线针孔相机和软X射线功率谱仪对内爆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诊断.观测到了内爆中的“拉链”效应、“颈缩”效应、腊肠不稳定性等现象,获得了等离子体温度变化和内爆速度变化等典型结果,并分析了电流上升时间等因素对等离子体内爆过程的影响,给出了相关结论. 关键词: Z箍缩 等离子体 “拉链"效应 腊肠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66.
3.5 MeV无箔注入器束流调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3.5 MeV 注入器是“神龙一号”直线感应加速器的束源,在注入器束流调试中,首先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初步确定束流过聚焦和聚焦不足两种极端情况下引出线圈输运磁场峰值的变化范围;然后以注入器出口束流波形为参考,通过实验调试找到了这两种情况下引出线圈输运磁场峰值的实际配置;再通过测量束流的剖面或发射度,在这两种配置中选定一个折中的引出线圈磁场配置,并最终确定了注入器输运磁场的总体配置。经过调试完成后的注入器束流为3.6 MeV,流强为2.8 kA,归一化边发射度为1 040 mm·mrad,达到了预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67.
喷气Z箍缩X光辐射信号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清华大学喷气Z箍缩平台上进行了对Ne气的箍缩软X射线诊断工作。该喷气装置由4个充电至23 kV的电容器并联组成,总储能4.5 kJ,放电电流峰值210 kA,上升沿2.5 ms。实验中通过观测放电电流微分信号来观测箍缩聚焦点的位置(波形的下凹尖峰点),此尖峰也是X光辐射的时间分辨点。利用响应时间为亚ns量级的光敏半导体探测器(PIN)探头获得了Ne气箍缩时等离子体发出的软X射线信号,X光辐射出现在放电电流微分信号突变点附近。一般来说,多次箍缩会导致多次的X光辐射输出,实验中的X光脉冲实际为多个等离子热点辐射叠加的结果,单次箍缩所产生的X光辐射比多次箍缩所产生的X光辐射要强。对每次箍缩来说,单个X光脉冲信号比多个X光脉冲信号的幅值要大。  相似文献   
68.
69.
用于X射线闪光照相的Rod—pinch二极管aRPD)具有电学性能稳定、产额高、焦斑直径小(可达到亚毫米量级)以及结构简单等优点。由于受电场和磁场的影响,二极管中带电粒子的流动方式可以分为空间电荷限制流(SCL)、弱箍缩(WP)和磁绝缘限制流阻)3种基本模式。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离子对RPD的工作模式有显著影响,这里结合同轴结构二极管工作模式的半解析描述方法,利用PIC粒子模拟程序,深入研究离子对于RPD工作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根据实验平台及经验公式,设计高阻抗Rod—pinch二极管(Rpd),考虑背景空间离子电荷的影响,采用Laminar模型分析了Rod-pinch二极管中的粒子运动过程及其阻抗特性,用Laminar方程分析了Rod-pinch二极管中的电子箍缩过程,并且利用Magic程序对其中的粒子运动进行数值模拟,求解其中的电压及电流,初步验证Laminar理论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