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277篇
化学   399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27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68篇
物理学   169篇
无线电   5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91.
在合成气一步法制备低碳烯烃(FTO)反应中铁基催化剂因成本低、易得、操作温度范围宽等诸多优点而备受关注。载体具有自身特定的结构性质、表面酸碱性、电子特性、缺陷位、孔道限域效应和表面物化可调节性,这些性质对FTO反应性能均有显著影响。双功能催化剂也是FTO反应突破Anderson-Schulz-Flory(ASF)分布的有效手段,但Fe基双功能催化剂设计时需要考虑反应原理。本文对近10年关于Fe基FTO反应催化剂的载体研究发展进行了综述,力求寻求这些研究中的规律性知识,以期对未来FTO反应铁基催化剂的制备和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92.
沟槽面湍流边界层结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王晋军  兰世隆  陈光 《力学学报》2000,32(5):621-626
应用激光测速技术和氢气泡流动显示技术对沟槽面湍流边界层特性及近壁区拟序结构特征进行了精细的测量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与光滑面湍流边界层相比,沟槽面端流边界层的黏性底层厚度、过渡层厚度及流速分布对数公式中的积分常数C均有所增大,说明采用的沟槽面具有减阻特性。此外,无量纲低速带条间距明显减小,最多减小20%,说明无量钢低速带条平均间距的缩短与湍流减阻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93.
SPAPT-CTMAB-AS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的新试剂1-(4-磺酸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SPAPT)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在三乙醇胺调节的碱性(pH 11.00~11.20)介质中形成三元显色配合物。配合物最大吸收λ位于590 nm,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OSO  相似文献   
994.
新型桥连双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将4,4′-二羧基-2,2′-联吡啶、2,6-二溴甲基吡啶、2,6-二羟甲基吡啶和1,8-二氨基萘分别与5-(4-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1a)、5-(4-甲酰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1b)和5-[4-(4′-溴代丁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1c)反应,合成了3类新型的双卟啉化合物2a-2e,经IR,1HNMR,MS,UV-Vis光谱及元素分析对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95.
茂金属配合物[2,5-(Me3Si)2MeC5H2FeI(CO)2]的电子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G98W程序,采用Lan12dz基组,对茂金属配合物[2,4-(Me3Si)2MeC5H2F3I(CO)2]进行从头算研究,探讨了配合物结构单元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原子净电荷布居规律,以及一些前线分子轨道组成特征等,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在能量上可作为结构单元而稳定存在,该结构单元为茂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分子组装分析和催化活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运用G98W,采用Lanl2dz基组,对茂金属配合物[(eat5-C5H4R)Mo(CO)3]2 (R: SiMe3, Si2Me5)进行从头算研究,探讨配合物结构单元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原子净电荷布居规律,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等,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结构在能量上是稳定的,作为结构单元而存在.  相似文献   
997.
在微波溶剂热中,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分别与2,6-H2pydc和3,5-H2pydc(H2pydc=吡啶二甲酸)反应,合成了4个二(三环己基锡)吡啶-二甲酸酯:{[(2,6-Hpydc)SnCy3]·MeOH}n1)、[(2,6-pydc)Sn2Cy6(H2O)]·PhH(2)、[(3,5-pydc)Sn2Cy6(MeOH)]·MeOH(3)和[(3,5-pydc)Sn2Cy6(H2O)]·EtOH(4)。对它们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元素分析、IR、(1H,13C和119Sn)NMR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化合物中心锡与配基原子构成畸形四、六面体构型,由于氢键作用,化合物形成二维大环网状超分子结构。初步探索了1、3对人结肠癌(HT-29)、肝癌细胞(HepG2)、乳腺癌(MCF-7)、鼻咽癌(KB)和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具有广谱和较强的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在微波溶剂热中,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分别与2,6-H_2pydc和3,5-H_2pydc(H_2pydc=吡啶二甲酸)反应,合成了4个二(三环己基锡)吡啶-二甲酸酯:{[(2,6-Hpydc)SnCy_3]·MeOH}_n(1)、[(2,6-pydc)Sn_2Cy_6(H_2O)]·PhH(2)、[(3,5-pydc)Sn_2Cy_6(MeOH)]·MeOH(3)和[(3,5-pydc)Sn_2Cy_6(H_2O)]·EtOH(4)。对它们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元素分析、IR、(1H,13C和119Sn)NMR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化合物中心锡与配基原子构成畸形四、六面体构型,由于氢键作用,化合物形成二维大环网状超分子结构。初步探索了1、3对人结肠癌(HT-29)、肝癌细胞(HepG2)、乳腺癌(MCF-7)、鼻咽癌(KB)和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具有广谱和较强的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以3,5-二甲基苄基氯和间氰基苄基氯在适当的溶剂中与锡粉反应,合成了三(3,5-二甲基苄基)氯化锡(1)和四(间氰基苄基)锡(2),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m,晶体学参数:a=0.584 03(4)nm,b=1.966 37(14)nm,c=0.856 46(5)nm,β=95.138(3),V=0.979 62(11)nm3,Z=2,Dc=1.735 g·cm-3,μ(Mo Kα)=14.53 cm-1,F(000)=524,R1=0.043 7,w R2=0.123 2。化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体学参数:a=1.692 21(12)nm,b=1.167 41(8)nm,c=1.539 41(11)nm,β=116.615(10)°,V=2.718 9(3)nm3,Z=4,Dc=1.424 g·cm-3,μ(Mo Kα)=9.67cm-1,F(000)=1 176,R1=0.017 5,w R2=0.046 1;中心锡原子为畸变四面体构型。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部分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甲醇中氧化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分别与DL-扁桃酸、苯乙酸反应,合成了2个三烃基锡配合物(PhCMe2CH23Sn[O2CCH(OH)Ph](1)和(PhCMe2CH23Sn(O2CCH2Ph)(2)。经IR、1H和13C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12均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合物1晶体学参数:a=0.9711(2)nm,b=1.1766(3)nm,c=1.7008(4)nm,α=96.840(12)°,β=103.235(12)°,γ=110.725(11)°,Z=2,V=1.7260(7)nm3,Dc=1.288g·cm-3,μ(Mo)=0.773mm-1,F(000)=696,R1=0.0325,wR2=0.0873。配合物2晶体学参数:a=0.97285(9)nm,b=1.16140(11)nm,c=1.68931(16)nm,α=96.830(5)°,β=101.935(5)°,γ=110.770(4)°,Z=2,V=1.7071(3)nm3,Dc=1.271g·cm-3,μ(Mo)=0.778mm-1,F(000)=680,R1=0.0248,wR2=0.0673。12的中心锡原子均为畸变四面体构型。通过分子间C-H…O或C-H…π作用,1和2分别形成一维带状或链状结构。热重分析结果表明,1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毒性测试的初步结果表明,配合物1、2具有较好的环境相容性,对石螺急性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