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5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40篇
化学   184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30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95篇
物理学   145篇
无线电   7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设计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政务数据安全风险检测系统。通过嵌入式数据采集单元获取电子政务平台数据并传输至预处理单元实施清洗、集成等处理;运用数据挖掘单元内Apriori算法挖掘政务数据的关联规则,获得正常数据与异常风险数据两种关联规则并分别存入关联规则库内;检测单元依据两种规则对政务数据实施安全风险检测,所检测异常数据由响应单元存至异常数据库,并向管理员实时反馈,完成政务数据安全风险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提升电子政务平台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2.
本文介绍了一种测定发动机输出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
郭康贤  陈传誉 《光子学报》1998,27(9):781-785
本文研究了两个耦合的圆型量子点的三阶光学非线性,并且利用密度矩阵算符理论导出了三次谐波产生的表达式.最后,以GaAs耦合量子点为例作了数值计算,并绘出了三次谐波产生与耦合量子点中的电子数以及光子能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84.
利用半导体量子点阵列结构实现近邻耦合是规模化扩展自旋量子比特的主要方案之一.随着量子点数目的增加,量子点阵列器件的制作工艺及参数调控均愈加复杂.本文介绍了一种重叠栅工艺结构,利用多层相互重叠且具有不同功能的栅极定义量子点,制作出结构紧凑、调控性好的量子点阵列器件,解决了工艺扩展的难题.此外,本文发展了一套高效可靠的调控方法,按顺序逐个添加量子点并建立虚拟电极,实现了对量子点参数的独立控制,并且能够高效且独立地调控各量子点中的电子数目,克服了大规模量子点阵列中电压参数配置的困难.这些方法为未来实现大规模自旋比特阵列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85.
利用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激发荧光色彩转换膜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采用在4,4′-Bis(carbazol-9-yl)biphenyl(CBP)主体中掺杂高效蓝色荧光染料N-(4-((E)-2-(6-((E)-4-(diphenylamino)styryl)naphthalen-2-yl)vinyl)phenyl)-N-phenylbenzenamine(N-BDAVBi)来制备.有机/无机复合色彩转换膜是将有机荧光颜料VQ-D25和无机荧光粉钇铝石榴石(YAG)按一定的重量比均匀分散到-[CH3CH2COOCH3]n-(PMMA)中经涂敷、固化而成.通过与单纯有机或无机色彩转换膜的比较及调整复合转换膜本身的厚度和荧光颜料的掺杂比例来优化白光器件的发光光谱,获得了色稳定性较高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当驱动电压由6V升至14V时,器件的色坐标仅在(0.354,0.304)和(0.357,0.312)之间变化,其最高电流效率约为5.8cd/A(4.35mA/cm2),最高亮度为16800cd/m2(14V).  相似文献   
86.
研究了酪氨酸 溴酸钾 硫酸 丙酮在三邻菲啉合铁 (Ⅱ )催化下的化学振荡反应 ,对振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运用正交实验法确立了振荡反应进行的浓度范围 ,得到一个 4 0多次振荡寿命为 6 0min的振荡波 .获得振荡的诱导期和周期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变化趋势曲线 ,以及振荡反应在诱导期和振荡期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Ein=4 9.0kJ/mol和E =5 7.0kJ/mol.根据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和实验数据 ,建立了振荡反应的模型和反应机理 ,确定 [Br-]是振荡反应自发进行的关键因素 .  相似文献   
87.
朱方  张兆传  戴舜  罗积润 《物理学报》2011,60(8):84103-084103
基于次级电子倍增动力学模型和次级电子发射曲线,运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电介质表面具有纵向射频电场作用下的单边次级电子倍增现象,研究次级电子倍增的表面电场敏感曲线和时间演化图像. 以一个S波段射频介质窗为例,计算次级电子在其介质表面的沉积功率. 结果表明,纵向射频电场可能加剧电介质表面的次级电子倍增效应,易于导致介质片破裂,不利于高频能量传输. 关键词: 纵向射频场 次级电子倍增效应 蒙特卡罗方法 功率沉积  相似文献   
88.
布里渊光时域反射测量(BOTDR)系统空间分辨率和传感距离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相关序列脉冲编码技术可用于解决这一矛盾,但直接对编码脉冲的布里渊散射采样信号进行解码,会因采样时间间隔小于编码单位脉冲宽度而导致解码信号的失真,从而降低了系统空间分辨率和测量精度.分析了直接互相关解码对BOTDR系统空间分辨率的影响,提出一种...  相似文献   
89.
Optical Conductivity of Anisotropic Quantum Dots in Magnetic Fiel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Optical conductivity of anisotropic double-parabolic quantum dots is investigated with the memory-function approach, and the analytic expression for the optical conductivity is derived. With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pertaining to GaAs,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It is shown that: (1) the larger the optical phonon frequency wLO, the stronger the peak intensity of the optical conductivity, and the more asymmetric the shape of the optical conductivity; (2) the magnetic field enhances the optical conductivity for levels l=0 and l=1,with or without electron-LO-phonon interactions; (3) the larger the quantum dot thickness lz, the smaller the optical conductivity σ(w).  相似文献   
90.
Self-injection and acceleration of monoenergetic electron beams from laser wakefield accelerators are first investigated in the highly relativistic regime, using 100 TW class, 27 fs laser pulses. Quasi-monoenergetic multi- bunched beams with energies as high as multi-hundredMeV are observed with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s of side-scattering emissions that indicate the formation of self-channelfing and self-injection of electrons into a plasma wake, referred to as a 'bubble'. The three-dimensional particle-in-cell simulations confirmed multiple self-injection of electron bunches into the bubble and their beam acceleration with gradient of 1.5 GeV/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