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6篇
化学   80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5篇
无线电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3 毫秒
81.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6-31G*方法对鸟嘌呤分子的酮-胺式和醇-胺式异构体的几何结构、振动谐性力场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理论力场由迁移自相关分子异胞嘧啶和咪唑的力常数标度因子进行标度.算得振动频率与鸟嘌呤的实验基质隔离IR光谱比较平均偏差对酮-胺式和醇-胺式分别为6.6和6.0cm-1.根据振动频率的势能分布和DFT计算的光谱强度值对鸟嘌呤分子的实验振动基频进行了理论归属.  相似文献   
82.
何冰  薛英  郭勇  鄢国森 《化学学报》2007,65(6):481-488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在B3LYP/6-31+G**水平上研究了2',3'-二脱氧-2',3'-二去氢鸟嘌呤核苷分子(D4G)的构象. 分别研究在气相中的孤立分子和一水合物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和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变过程, 分析了水分子的参与对D4G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和几何结构参数以及自然电荷的影响. 结果表明, 孤立的D4G分子在气相中存在8种稳定构象, 其中构象d4g-2是所有构象中最稳定的, 气相中D4G主要以d4g-2存在. 气相中各构象的相对稳定性为: d4g-2>d4g-1>d4g-5>d4g-3>d4g-6>d4g-4>d4g-8>d4g-7. 计算得到的各构象键长和键角数据与实验值接近. 一个水分子的加入对D4G分子的构型参数有所影响, 基本不改变D4G分子各构象的稳定性顺序, 但构象转变的能垒有所提高. 氢键在分子构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3.
2,4-二硫基胸腺嘧啶的异构化和质子迁移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慧  薛英  徐开来  谢代前  鄢国森 《化学学报》2003,61(12):1926-1929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在B3LYP/6-31+G水平上研究了2,4-二硫基胸腺嘧啶孤立分 子和水合物的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和可能的质子迁移反应,分析了水分子的参与对 2,4-二硫基胸腺嘧啶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和质子迁移速率的影响。结果表 明,该分子在气相中只存在一种稳定构型,水分子的参与未改变2,4-二硫基胸腺 嘧啶各异构体的稳定性顺序,但大大降低了质子迁过程的活化能垒。  相似文献   
84.
GanNm阴离子团簇的结构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恩玲  王雪雯  陈贵灿  马红  薛英 《物理学报》2006,55(5):2249-2256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GanN-(n=2—8)和GanN-2 (n=1—7)阴离子团簇的结构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在B3LYP/6-31G*水平上进行了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得到了GanN-(n=2—8)和GanN-2(n=1—7)阴离子团簇的基态结构.在这些团簇中,原子总数小于等于6的团簇的几何结构为平面结构,原子总数大于6的团簇的几何结构为立体结构;在所研究的团簇中,Ga4N-,Ga6N-,Ga4N-2和Ga5N-2的基态结构较稳定. 关键词: nN-m团簇')" href="#">GanN-m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DFT) 几何结构  相似文献   
85.
煤层气(矿井瓦斯)是一种有望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的非常规气体. 作为可得的清洁能源,它的利用被认为是节能和经济的选择. 在本工作中,非金属原子X(X=H,O,N,S,P,Si,F,Cl)修饰的石墨烯(Gr)被用来代表具有结构异性的煤表面模型.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煤层气组分Y(Y=CH4,CO2,H2O)在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上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Y在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上的吸附均为物理吸附. 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共同表明了这种弱的相互作用.其中,H和Cl对CH4的作用较大; N、O、F、Cl对CO2的作用较强; N,Cl对H2O的影响不容忽视. 总的来说,吸附能大小依次为:H2O>CO2>CH4. 因此,在CH4富集的煤层里注入H2O或CO2可以与CH4形成竞争吸附,进而提高煤层气采收率. 本工作提供了在分子水平下煤层气与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详情,并为煤层瓦斯的开采与分离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86.
煤层气(矿井瓦斯)是一种有望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的非常规气体. 作为可得的清洁能源,它的利用被认为是节能和经济的选择. 在本工作中,非金属原子X(X=H,O,N,S,P,Si,F,Cl)修饰的石墨烯(Gr)被用来代表具有结构异性的煤表面模型.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煤层气组分Y(Y=CH4,CO2,H2O)在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上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Y在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上的吸附均为物理吸附. 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共同表明了这种弱的相互作用.其中,H和Cl对CH4的作用较大; N、O、F、Cl对CO2的作用较强; N,Cl对H2O的影响不容忽视. 总的来说,吸附能大小依次为:H2O>CO2>CH4. 因此,在CH4富集的煤层里注入H2O或CO2可以与CH4形成竞争吸附,进而提高煤层气采收率. 本工作提供了在分子水平下煤层气与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详情,并为煤层瓦斯的开采与分离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87.
煤层气(矿井瓦斯)是一种有望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的非常规气体. 作为可得的清洁能源,它的利用被认为是节能和经济的选择. 在本工作中,非金属原子X(X=H,O,N,S,P,Si,F,Cl)修饰的石墨烯(Gr)被用来代表具有结构异性的煤表面模型.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煤层气组分Y(Y=CH4,CO2,H2O)在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上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Y在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上的吸附均为物理吸附. 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共同表明了这种弱的相互作用.其中,H和Cl对CH4的作用较大; N、O、F、Cl对CO2的作用较强; N,Cl对H2O的影响不容忽视. 总的来说,吸附能大小依次为:H2O>CO2>CH4. 因此,在CH4富集的煤层里注入H2O或CO2可以与CH4形成竞争吸附,进而提高煤层气采收率. 本工作提供了在分子水平下煤层气与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详情,并为煤层瓦斯的开采与分离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88.
煤层气(矿井瓦斯)是一种有望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的非常规气体. 作为可得的清洁能源,它的利用被认为是节能和经济的选择. 在本工作中,非金属原子X(X=H,O,N,S,P,Si,F,Cl)修饰的石墨烯(Gr)被用来代表具有结构异性的煤表面模型.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煤层气组分Y(Y=CH4,CO2,H2O)在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上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Y在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上的吸附均为物理吸附. 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共同表明了这种弱的相互作用.其中,H和Cl对CH4的作用较大; N、O、F、Cl对CO2的作用较强; N,Cl对H2O的影响不容忽视. 总的来说,吸附能大小依次为:H2O>CO2>CH4. 因此,在CH4富集的煤层里注入H2O或CO2可以与CH4形成竞争吸附,进而提高煤层气采收率. 本工作提供了在分子水平下煤层气与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详情,并为煤层瓦斯的开采与分离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89.
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B3LYP以及6-311++G(2df,2pd)基组对2-氟-5-溴吡啶分子 的平衡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并计算了该分子的振动谐力场。使用Pulay的标度方法 对理论力场进行了标度。采用Wilson的GF矩阵方法,根据标度后的理论力场进行了 简正坐标分析,对2-氟-5-溴吡啶分子的振动基频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到了势能分 布和红外振动频率。与红外频率的实验值相比较,理论频率的均方差为24 cm~(-1) 。此外,根据振动模式的势能分布对此分子的振动基频进行了理论归属,并对前人 的指认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90.
吴勇  徐开来  薛英  谢代前  鄢国森 《化学学报》2002,60(12):2092-2096
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MP2/6-31+G^*研究了N,N-二甲基甘氨酸乙酯在气 相中热分解反应机理,并计算了反应的协同性,得出此反应是一个多步反应过程。 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级是N,N-二甲基甘氨酸乙酯热分解产生N,-N二甲基 甘氨酸中间体和乙烯,第二个阶段是N,N-二甲基甘氨酸进一步分解生成三甲氨和 二氧化碳。第一个反应阶段为速率控制步骤。研究表明,该反应机理是一个非协同 的质子转移过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