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9篇
  免费   481篇
  国内免费   418篇
化学   651篇
晶体学   30篇
力学   107篇
综合类   46篇
数学   242篇
物理学   655篇
无线电   184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6篇
  1972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翘曲变形与开裂是激光沉积制造大型整体结构的瓶颈,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基于表面形貌监测系统提出了一种翘曲变形原位检测及开裂预测新算法。通过坐标系校准、滤波降噪、曲面重构等实现了原位检测与数据预处理,采用旋转切片和平行切片两种方案求取切片与重构表面的交线,计算交线的翘曲角与翘曲角变化量,根据翘曲阈值与开裂阈值判定翘曲变形并预测开裂。设定的阈值与制件尺寸呈反比关系,与翘曲度呈正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翘曲样件X向的最大翘曲角为3.98°,且该方向所有交线的翘曲角均超出了翘曲阈值(3.27°),判定发生翘曲变形;薄壁件开裂影响区内翘曲角的最大值在第46~51层呈连续正增长趋势,翘曲角变化量为1.58°,且80%的交线的翘曲角变化量超出了开裂阈值(1.53°),判定即将发生开裂,继续沉积至第55层时出现开裂。通过实验证实了所提算法检测翘曲与预测开裂的有效性,对激光沉积制造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利用逐点逐层的加工方式,对于复杂金属构件的制备具有极大的技术优势。对于高反射率金属材料,它们在不同波长下的激光吸收率相差较大,提高其对激光吸收率是改善成形件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为获得质量良好的成形件,可采用如蓝光激光、绿光激光等短波长激光光源对高反射率金属材料进行增材制造。阐述了金属粉末材料对蓝光激光的吸收机理、蓝光激光器的研究及发展现状,分析并总结了高反射率金属蓝光激光选区熔化及沉积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3.
陈州全  黄俊  郑元杰 《电讯技术》2023,63(10):1574-1581
传统目标检测大多基于摄像头采集图像进行,虽然近些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检测网络,但在复杂场景下,仍存在大量漏检、误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毫米波雷达和视觉融合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将毫米波雷达数据进行扇形点云柱编码(Fan-shaped Cloud Pillar Code,FCPC),将其转换为前景伪图像;然后,再将其通过坐标关系映射到像素平面,使用卷积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对两者特征数据进行融合;采用Yolov4-tiny对融合特征进行检测,并引入Focal Loss对原损失函数进行改进以解决正负样本不均的问题。在Nuscenes数据集上进行模型验证与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复杂场景下相比其他单传感器检测算法如Yolov3、Efficientent以及Faster-RCNN等,无论平均检测精度(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 还是每秒检测帧数(Frames Per Second,FPS)都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54.
针对科技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和专创融合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构建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和建立特色创新创业工作室四个方面,对厦门理工学院电气类专业群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行探索与实践。实施效果表明,已取得积极成效,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5.
在经典理论框架下,相干探测性能受限于散粒噪声对应的标准量子极限,而量子增强接收技术通过引入位移算子,采用关联的方式将经典的平衡零拍/零差探测转化为光子数态的测量,理论上可以突破标准量子极限并不断逼近Helstrom极限。无歧义量子态识别(Unambiguous State Discrimination,USD)是量子增强接收常用的识别判决策略之一。然而,由于微弱光信号的能量有限,传统的USD量子增强接收方法的适用微弱信号范围较小,微弱信号识别的错误率较高。提出了一种QPSK调制量子增强接收的混合测量优化方案,该方案首先通过二态零差测量将QPSK相干态的区分转化为BPSK相干态的区分,然后通过BPSK量子增强接收测量实现相干态的无歧义识别。仿真表明,混合测量方案在平均光子数在3.2~11.3之间优于经典的外差测量方案,而且比传统QPSK量子增强接收方案具有更大的适用信号范围。  相似文献   
56.
为了解决晶体管寄生参数对逆F(F-1)类功率放大器效率的影响,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输出谐波控制结构。首先,设计二次和三次谐波控制电路,同时将直流偏置电路加入二次谐波控制电路,降低了电路设计的复杂度。其次,为了解决寄生参数对F-1类功放本征漏极端阻抗的影响,采用一段串行微带线进行寄生补偿。最后,通过微带线和电容进行基波和负载之间的匹配。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采用0.25 μm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N HEMT)工艺,设计了一款工作在5.7 GHz~6.3 GHz的F-1类微波集成电路功放。版图后仿真结果显示,F-1类功放的漏极效率DE为57.2%~62.3%,功率附加效率PAE为51.8%~57.4%,饱和输出功率为39.0 dBm~40.4 dBm,增益为9.0 dBm~10.4 dBm。版图面积为3.2×1.7 mm2。  相似文献   
57.
网络流量短期预测由于其波动性大,突发性强,采样随机性高等特点一直是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其对于网络调度,异常预警等网络规划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网络短期流量的时间周期性和空间关联性入手,对原始短期流量数据进行时空特征维度构造,并使用长短期记忆LSTM和LightGBM决策树对未来不同采样时刻的流量进行预测,最终在多个数据集的实验中达到了良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8.
针对某双列直插式(DIP)封装器件在整机温循试验中出现的失效现象,分析在器件与电路板焊接环节、电路板与整机装配环节和整机温循试验环节3个工况下可能的失效原因,对原因分别进行单工况和多工况的失效仿真分析。针对不同仿真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叠加仿真难题,提出基于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的多应力叠加仿真方法,对比单一工况和多种工况下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DIP封装器件失效是器件在焊接尺寸不匹配、过定位装配和温循试验三种工况下,机械应力和热应力的叠加使玻璃绝缘子产生裂纹导致的,有限元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为DIP封装器件在多工况下应力叠加失效的故障机理研究提供一种可参考的仿真方法。  相似文献   
59.
刘敏  郑柳  何志  王文武 《激光与红外》2022,52(4):515-521
目前,激光退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加工领域,但对如何选择激光条件进行相应的退火并没有系统清晰的准则可以参考,尤其是在硅的深注入杂质激活方面。本文通过对激光照射在硅晶圆上形成的温度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激光波长和脉冲宽度对加热深度以及晶圆背面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激光波长或脉冲宽度,都有助于增加激光退火的加热深度。而对于特定的激活深度需求,存在着最优的激光波长和脉冲宽度组合,可以使退火所需要的激光脉冲能量最低,硅晶圆背面的温升最小。本文通过模拟仿真给出了激活深度在1~10μm范围内的最优波长和脉宽值,可为实现高效的深硅注入激光激活工艺提供重要的条件参考。  相似文献   
60.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溶液的粘度的温度依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聚N 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样品,用乌氏粘度计考查了该聚合物的四氢呋喃(THF)溶液和水溶液的粘度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发现PNIPAAM THF体系的特性粘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PNIPAAM H2O体系的特性粘数 温度曲线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变化规律.并用实验确定的特性粘数对合成样品的分子量进行了表征Mn=844×105g·mo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