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3篇
  免费   484篇
  国内免费   422篇
化学   658篇
晶体学   30篇
力学   110篇
综合类   46篇
数学   244篇
物理学   673篇
无线电   186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6篇
  1972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3,4,5-三甲氧基苯甲酰甲壳素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甲磺酸体系中,将具有较好紫外吸收性能的3,4,5—三甲氧基苯甲酸分子键接到甲壳素的分子链上,制得了3,4,5—三甲氧基苯甲酰甲壳素。采用红外光谱、^1H-NMR、广角X—射线衍射、紫外光谱等表征方法对改性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对改性产物的紫外光谱表征发现产物具有一定的吸收紫外线能力。产物在有机溶剂中有一定的溶解性能。  相似文献   
42.
采用UHF及UMP_2方法,对~1Σ~+Ni─CO分子簇的成键机制进行了从头算研究。计算表明,在σ空间,Ni~1S(d~(10))导出态的主要成键特征是CO5σ→Ni4s的授键作用;而Ni~1D(d~9s~1)导出态的主要特征是4sp_σ极化。在~1Σ~+Ni─CO分子簇中总的成键机制是:d~(10)导出态中π反馈作用大于σ授键作用;而d~9s~1导出态中σ授键作用强于π反馈作用。由于接受配键机制一定伴随着轨道之间的重叠,因而为了给出合理的M─L作用分析,进行补偿计算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43.
Single cubane-like clusters, MFe_3S_4(R_2dtc)_5 (M=Mo, R_2=—(CH_2)_4—, Bz_2; M=W, R_2=Me_2, —(CH_2)4—; dtc=dialkyldithiocarbamate) were synthesized by assembly reaction of (NH_4)_2MS_4 (M=Mo, W), FeCl_2 with R_2dtcNa (or NH_4) in DMF. The structure, IR, EPR and cyclic voltammogram are described and discussed. MoFe_3S_4(C_4H_8dtc)_5 was also obtained from the conversion of linear cluster Fe(DMF)_6[(FeCl_2)_2MoS_4] in the presence of C_4H_8dtc NH_4. Both clusters MoFe_3S_4(C_4H_8dtc)_4·2C_2H_5CN and WFe_3S_4(C_4H_8dtc)_5·2DMF crystallize in the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with a=12.544(2), (Mo-cluster), 12.533(4) (W-cluster); b=20.478(4), 20.121(6); c=19.582(7), 19.659(2);β=102.82(2), 102.96(3)°; and Z=4, 4. Their structures were refined to R=0.057 and 0.064 with use of 2690 and 2179 reflections (ι>3Q(I)), respectively. Many similarities in structure for Mo and W clusters indicate that both Mo and W play a very similar role in the clusters.  相似文献   
44.
对由二乙烯三胺与联苯甲酰合成的标题化合物进行了MS、IR、UV、NMR谱的表征及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该化合物Mr=277.39,晶体属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0.9442(2)nm,b=1.4344(4)nm,c=1.1824(3)nm,β=112.92(2)°,Z=4,Dc=1.25g·cm^-3。晶体结构由直接法解出,1827个可观察衍射参与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偏差因子R=0.050  相似文献   
45.
秦川  刘敏  宋兰坤  荣国斌 《有机化学》2002,22(12):1013-1017
由手性配体α-D-葡萄糖衍生物5,6,7以及薄荷醇(8)和葑醇(9),经 Ulmann偶联反应得到光学活性的(R)-和(S)-6,6′-二硝基联苯-2,2′- 二甲酸(4a),(R)-6,6′-二甲基联苯-2,2′-二甲酸(4b),(R)-1,1′-联萘-2 ,2′-二甲酸(13)。以三个手性膦酰胺16,17,18和CuCl组成的手性络合物为 催化剂,通过2-萘酚直接氧化偶联得到(S)-2,2′-联萘酚(15)。产物4, 13,15具有中等ee值的光学活性。  相似文献   
46.
用原子吸收法或极谱法测定了对例慢性肾炎病人(A组)和24例慢性肾衰病人(B组)及40名健康人(对照组,C组)全血中的Fe、Zn、Cu、Mn、Se、Pb和Ga含量。结果表明,A组与C组比较.血中Fe的含量A组明显低于C组(P<0.05),Zn、Mn和Se的含量A组均非常明显低于C组(P<0.01),Pb含量A组非常明显高于C组(P<0.01),Cu和Ca含量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Fe含量B组明显低于C组(P<0.06),Se含量则B组明显高于C组(P<0.05);Zn、Mn、Cu、Ga含量B组均非常明显低于C组(P<0.01),而Pb含量则B组非常明显高于C组(P<0.01)。  相似文献   
47.
基于壳聚糖膜固定双酶的胆碱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壳聚糖膜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 胆碱氧化酶的胆碱传感器的制备方法。该传感器以电聚合于玻碳电极的硫堇作为电子传递介体,在pH6. 8,外加电压-0. 2V(vs.SCE)条件下,其峰电流与浓度范围 5. 0×10-5 ~3. 0×10-3 mol/L的胆碱呈良好的线性响应;检出限为 1. 0×10-5 mol/L。传感器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使用一月后,仍能保持其初始活性的 80%。  相似文献   
48.
利用248 nm(KrF)激光光解技术研究了乙腈-水(97︰3)溶液中2-蒽醌磺酸激发三重态电子转移光氧化高聚鸟嘌呤核苷酸的原初过程.直接检测了上述电子转移氧化反应生成的阴阳离子自由基对的瞬态吸收光谱,分别获取了各自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协同反应的自由能变化,阐明了电子转移反应的三重态机理.  相似文献   
49.
 利用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与反相高效液相 二极管阵列检测 (RP HPLC DAD)相结合 ,在洗脱时间为1 0 86min~ 1 399min(间隔 1 / 1 50min)、紫外吸收波长为 2 68nm~ 2 98nm(间隔 1nm)时对苯二酚位置异构体的重叠及光谱体系进行了分辨研究。分辨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同时测定了水溶液中共存的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含量 ,回收率分别为 (1 0 0 1± 1 0 ) % ,(99 4± 1 4) % ,(1 0 0 5± 1 7) %。研究结果表明 :该方法定量快速准确 ,实验操作步骤简单 ,解决了在干扰物存在条件下三者很难同时分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
翘曲变形与开裂是激光沉积制造大型整体结构的瓶颈,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基于表面形貌监测系统提出了一种翘曲变形原位检测及开裂预测新算法。通过坐标系校准、滤波降噪、曲面重构等实现了原位检测与数据预处理,采用旋转切片和平行切片两种方案求取切片与重构表面的交线,计算交线的翘曲角与翘曲角变化量,根据翘曲阈值与开裂阈值判定翘曲变形并预测开裂。设定的阈值与制件尺寸呈反比关系,与翘曲度呈正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翘曲样件X向的最大翘曲角为3.98°,且该方向所有交线的翘曲角均超出了翘曲阈值(3.27°),判定发生翘曲变形;薄壁件开裂影响区内翘曲角的最大值在第46~51层呈连续正增长趋势,翘曲角变化量为1.58°,且80%的交线的翘曲角变化量超出了开裂阈值(1.53°),判定即将发生开裂,继续沉积至第55层时出现开裂。通过实验证实了所提算法检测翘曲与预测开裂的有效性,对激光沉积制造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