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5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69篇
无线电   1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Fe-doped CeO2 is synthesized by ceramic method and the effects of Fe doping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ordinary methods and terahertz-time domain spectrometer (THz-TDS) technique. Our results show that pure CeO2 only has a small dielectric constant ε of 4, while a smell amount of Fe (0.9 at.%) doping into CeO2 promotes densification and induces a large e of 23. From the THz spectroscopy, it is found that for undoped CeO2 both the power absorption and the index of refraction increase with frequency, while for Fe-doped CeO2 we measure a remarkable transparency together with a fiat index curve.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Fe-doped CeO2 at frequency ranging from 0.2 to 1.8 THz is less than 0.35 cm-1, implying that Fe-doped CeO2 is a potential THz optical material.  相似文献   
92.
通过在旋磁基片上集成结环行器和TaN功率薄膜负载,设计出了小型化的微波隔离器.利用电磁场仿真软件HFSS对设计进行建模、分析和改进,得到在8~9 GHz内,隔离度大于20 dB,插入损耗小于0.5dB,电压驻波比小于1.25的集成化隔离器.设计所得的微波隔离器达到了应用的指标,且符合微波通信器件小型化和集成化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93.
优化设计了多种不同孔径和形状的太赫兹波段的亚波长金属孔阵列结构,结合超薄低折射率的聚酰亚胺(PI)薄膜,探索了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超薄低折射率的探测灵敏性。利用飞秒微加工技术制备了一系列亚波长金属孔阵列结构,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测试了阵列结构的反射波谱,获得了强烈的反射共振现象。然后在亚波长金属孔阵列结构背面叠加PI薄膜,结果表明太赫兹反射峰出现了显著低频移动现象。利用这一现象,实现了低至10 m的PI薄膜的有效探测,说明亚波长金属孔阵列结构在太赫兹传感领域对检测超薄低折射率薄膜材料有极强敏感性。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相似文献   
94.
庞小峰  邓波  赵强  刘乐维  漆婷  张怀武  胡文成  曾宝清 《物理》2006,35(04):286-293
纳米尺度的物质包括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碳、纳米三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等,它们与包括氨基酸在内的生物分子和细胞以及动物整体的相互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纳米材料都能和这些生物成分和生物体相互作用,具有明显的生物效应,能够影响生物分子的结构或构象、细胞的生长,且它们的毒性都较小.但从我们获得的资料看,有些纳米物质对生物的整体特性和人的健康有较重的影响.这是我们应该引起严重注意的.  相似文献   
95.
优化设计了多种不同孔径和形状的太赫兹波段的亚波长金属孔阵列结构,结合超薄低折射率的聚酰亚胺(PI)薄膜,探索了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超薄低折射率的探测灵敏性。利用飞秒微加工技术制备了一系列亚波长金属孔阵列结构,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测试了阵列结构的反射波谱,获得了强烈的反射共振现象。然后在亚波长金属孔阵列结构背面叠加PI薄膜,结果表明太赫兹反射峰出现了显著低频移动现象。利用这一现象,实现了低至10 m的PI薄膜的有效探测,说明亚波长金属孔阵列结构在太赫兹传感领域对检测超薄低折射率薄膜材料有极强敏感性。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相似文献   
96.
基于圆台结构的超宽带极化不敏感太赫兹吸收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莫漫漫  文岐业  陈智  杨青慧  李胜  荆玉兰  张怀武 《物理学报》2013,62(23):237801-237801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圆台形吸收单元的超宽带、极化不敏感的超材料太赫兹吸收器. 该超材料吸收器采用金属薄膜金和介质层二氧化硅交替叠加的多层结构. 采用商业软件CST Studio Suite 2009时域求解器计算了其在0–10 THz波段内的吸收率Aω),在2–10 THz之间实现了对入射太赫兹波的超宽频带强吸收. 仿真结果表明,由于其圆台形单元结构,在器件垂直方向上形成一系列不同尺寸的微型吸收器,产生了吸收频点相连的多频吸收峰. 利用不同吸收峰的耦合叠加效应,获得超过8 THz的超宽带太赫兹波吸收,吸收强度达到92.3%以上. 这一结构具有超宽带强吸收,360°极化不敏感以及易于加工等优越特性,因而在太赫兹波探测器、光谱成像以及隐身技术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关键词: 太赫兹波 超材料吸收器 圆台结构 超宽带  相似文献   
97.
二氧化钒薄膜低温制备及其太赫兹调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二氧化钒(VO2)薄膜在可调谐太赫兹功能器件中的应用,利用低温磁控溅射技术,在太赫兹和光学频段透明的BK7玻璃上制备出高质量的VO2薄膜.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分析显示薄膜为单相VO2单斜金红石结构,具有明显的(011)晶面择优取向,结构致密,表面平整.利用四探针技术和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分析了薄膜的绝缘体-金属相变特性,发现相变过程中薄膜电阻率变化达到4个数量级,同时对太赫兹透射强度具有强烈的调制作用,调制深度高达89%.通过电学相变和太赫兹光学相变特性的对比研究,证实薄膜的电阻率突变主要与逾渗通路的形成有关,而太赫兹幅度的调制则来源于薄膜中载流子浓度的变化.该薄膜制备简单,成膜质量高,太赫兹调制性能优异,可应用于太赫兹开关和调制器等集成式太赫兹功能器件.  相似文献   
98.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科赫(Koch)分形结构的新型超材料双频吸收器,其由二阶科赫分形阵列、介质层和金属背板三部分组成.通过利用分形结构的空间填充性,其单元尺寸在相同吸收频率下相对于具有正方形谐振结构的传统吸收器有近17.5%的尺寸缩减.与传统实现多频工作的组合法、层叠法不同,该型吸收器的双频特性来源于科赫分形曲线在电磁波激励下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谐振模式.而且由于结构上具有旋转对称性,该型吸收器对入射波的极化方向不敏感,在横电波、横磁波大角度入射时仍能保持较高的吸收率.文中采用等效介质理论对该型吸收器进行了分析,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
纳米生物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强  庞小峰  张怀武 《物理》2006,35(4):299-303
纳米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观测到纳米量级的介观世界,可以直观地了解生物分子的形态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甚至可以操纵生物大分子,得到不同结构的新的生物分子.运用纳米技术制作的纳米器件可以用作疾病诊断与治疗.由纳米量级的超微粒构成的纳米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一些独特的纳米效应,主要表现为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或界面效应.纳米生物材料与相同组成的微米材料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体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全新的功能.纳米微粒在癌症的监测、治疗,细胞和蛋白质的分离,基因治疗,靶向和缓释控药物等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0.
纳米尺度物质的生物效应和安全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纳米尺度的物质包括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碳、纳米三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等,它们与包括氨基酸在内的生物分子和细胞以及动物整体的相互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纳米材料都能和这些生物成分和生物体相互作用,具有明显的生物效应,能够影响生物分子的结构或构象、细胞的生长,且它们的毒性都较小.但从我们获得的资料看,有些纳米物质对生物的整体特性和人的健康有较重的影响.这是我们应该引起严重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