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88篇
化学   115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45篇
物理学   61篇
无线电   25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81.
Rangyue Zhang 《中国物理 B》2022,31(3):35204-035204
The effect of the number of defect particles on the structure and dispersion relations of a two-dimensional (2D) dust lattice is studi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MD) simulation. The dust lattice structures are characterized by particle distribution, nearest neighbor configuration and pair correlation function. The current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the dispersion relation and sound speed are used to represent the wave properties. The wave propagation of the dust lattice closely relates to the lattice structure. It shows that the number of defect particles can affect the dust lattice local structure and then affect the dispersion relations of waves propagating in it. The presence of defect particles has a greater effect on the transverse waves than on the longitudinal waves of the dust lattice. The appropriate number of defect particles can weaken the anisotropy property of the lattice.  相似文献   
182.
自相似业务流建模及其合成性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宇  徐启建  钟静月 《通信学报》2004,25(4):98-105
基于通信网络仿真软件平台OPNET中的RPG模型,本文实现了一个通用的、与协议无关的自相似业务流发生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和小波分析的方法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可用性。在此模型的基础上,着重对自相似业务流合成过程的性能和行为特性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相似业务流的合成过程仍具有自相似性,而且合成流的自相似参数接近于各独立输入业务流中所具有的最大自相似参数。  相似文献   
183.
为了实现高灵敏度液体折射率传感器的高效制备,采用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在光纤末端刻蚀出矩形凹槽,辅以光纤熔接方法,制备出一种基于光纤内双开口法布里-珀罗(F-P)干涉腔的折射率传感器。该传感器的液体折射率传感灵敏度达到1107.76nm/RIU。讨论了温度对该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温度串扰小于0.0025nm/℃;基于海水含盐浓度与折射率的线性关系,探讨了该传感器在海水含盐浓度传感测量方面的应用,灵敏度为0.171nm/(mgmL-1)。结果表明,基于光纤内双开口F-P干涉腔的折射率传感器具有干涉谱对比度高、线性响应良好、灵敏度高、不易受温度串扰、结构紧凑、制备简单高效等优点,在生物、医疗、化学、环境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4.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普通玻璃基片上成功制备了SiO2/VOx多层复合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了薄膜的物相、热致相变特性及V的价态。结果表明,薄膜中VO2晶体具有(110)择优取向生长;SiO2底膜有助于多层复合薄膜中VO2相结晶度的提高,可使V4+摩尔分数由53.9%提高至66.0%;同时,SiO2增透膜的增透效果明显,增透膜沉积时间为60 min时,可使SiO2/VOx/SiO2多层复合薄膜可见光透过率提高至51%;制得的SiO2/VOx/SiO2多层复合薄膜具有较好的热致相变特性。  相似文献   
185.
为了有效地整合海域内数目众多却各自分散的民用渔船雷达资源,提出了一种利用动态组网对不同区域渔船的避障连通恢复方法。首先,从数据融合的角度简单论证了民用渔船雷达动态组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然后,将每艘渔船视为一个配置有传感器的节点,通过改进图论中最小生成树的方法,同时考虑海洋中障碍物的存在,将分布在各个区域的“小渔船群”进行动态组网,让它们实现避障连通。该方法能够实现个体数据的有效整理和融合,大大地扩展了对相关海域的探测、监控及态势分析的能力。该设计模型符合海域实际情况,能够较好地为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6.
微格教室是师范生进行模拟教学的重要场所,在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西藏大学英语师范专业微格教学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升西藏大学英语师范专业微格教学的水平,助力培养英语师范方向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87.
为了深入探讨车载网络协议IEEE 802.11p的特性,首先对该协议的物理层、媒体控制访问层及其帧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然后从工作频率、传输速率及最大功耗等方面与其他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归纳出车载网络协议IEEE 802.11p作为一项新的协议标准,在车载网络的实际应用中有着区别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的特有优势。因此,对该协议的突破性研究,将有助于车载网络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走向实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8.
天基可见光相机探测距离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测距离是衡量空间目标天基可见光相机探测、识别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从辐射度学和光度学出发,通过对目标光度特性、天空背景特性、CCD噪声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建立了信噪比模型,信噪比模型是关于探测距离和成像像元个数的隐式.根据Johnson法则中成像像元个数与探测效果的对应关系,得出探测信噪比、探测距离与探测效果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89.
可见与近红外激光通信系统光学滤光膜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付秀华  寇雷雷  张静  许阳月  张燃 《中国激光》2012,39(12):1207001-145
在空间光通信中,光学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光学薄膜技术已成为制作光学元件的关键技术。对532、808、1064、1550nm激光工作的4个波段,选择Ti3O5和SiO2作为高低折射率材料,借助于膜系设计软件,采用电子束蒸发和离子辅助沉积的方法设计并制备了激光滤光膜。镀膜后的基片在808nm处的透射率大于90%,532、1064、1550nm处的反射率均大于99%。重点解决了808nm透射区半波孔的问题,通过对基片进行清洁、减少薄膜的吸收和进行真空退火等方法提高了膜层的激光损伤阈值。经过性能测试和评估,满足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0.
By means of hybri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we interpret the stability mechanism of the tetragonal CuO phase, which was synthesized using the pulsed laser deposition. The orbital ordering resulted from the crystal field splitting is found to be favorable for the do electronic configuration of the Cu2+ ion, yielding two possible metastable tetragonal phases (c/a 〈 1 and c/a 〉 1) of CuO. A detailed comparison is also performed with the ideal rock-salt compounds CoO and N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