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究介绍了一种偏向辐射的介质谐振器天线设计方法.基于探针馈电圆柱形介质谐振器天线,在偏离馈电一侧对介质谐振器进行穿孔,并进行金属孔化.通过分析优化穿孔的大小与位置,实现了圆柱形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偏向辐射.仿真与实验吻合较好,结果表明:天线的10 dB相对阻抗带宽为7%,覆盖频率范围6.3~6.7 GHz,在阻抗带宽内,偏向辐射角度稳定在36°~37°,天线增益为6.0~7.2 dBi. 相似文献
52.
53.
54.
为满足毫米波可重构通信系统需要,文中设计了毫米波可重构威尔金森功分器.首先在S波段设计了基于PIN二极管的可重构功分器电路和原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把原理外推到K/Ka频段,通过参数提取方法重点研究PIN二极管寄生参数的影响及其最佳匹配方式;最后设计了K/Ka频段的可重构功分器原型,并进行了仿真和测试.实测结果表明,K/Ka频段可重构功分器在工作带宽内,双路导通模式下端口1到传输端口(端口2和端口3)的插入损耗小于4.92 dB,传输端口之间的隔离度大于15.8 dB;单路导通模式下插入损耗小于1.65dB,端口1和隔离端口之间的隔离度大于22.4 dB,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使用场路联合仿真的方法基于PIN二极管设计可重构功分器,在K/Ka频段考虑寄生参数的影响,设计的可重构功分器模型准确、结构简单,适合可重构系统应用. 相似文献
55.
56.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极化捷变天线的可重构射频网络.该射频网络由一个两路可重构Wilkinson功率分配器和两个45°/135°可重构移相器构成,通过控制PIN二极管的偏置电压,可实现两种单路(1:0和0:1)传输模式和三种两路(1:1,1:j和j:1)传输模式,即五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切换.实测结果表明:该可重构射频网络在单路传输模式(相对带宽6.7%)下的插入损耗小于1.5 dB,输入端口的回波损耗大于12.1 dB;在两路传输模式(相对带宽4.3%)下的输出端口间隔离度大于23.6 dB,相位差为3.5~5.4°(1:1模式)和92.6~97.4°(1:j和j:1模式),相位误差小于7.4°. 相似文献
57.
58.
基于微带-共面波导过渡和“蝶形”缺陷地结构,研究微带传输线的带线与金属地之间的不平衡交叉过渡,将其应用于一种新型的超宽带1 bit移相器设计.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超宽带同相/反相输出可切换射频网络,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4.6~8.6 GHz频带内,该网络输出两端口的幅度差小于0.25 dB,插入损耗小于3 dB,相位差在-1°~8°(同相输出)和172°~182°(反相输出)以内,两端口隔离度优于22 dB,达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9.
60.
介绍了一种小型宽带宽波束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该天线采用双层短路贴片,通过旋转结构设计结合多点馈电技术,实现了微带天线的宽带宽波束圆极化辐射。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VSWR〈2的阻抗带宽为15.9%(1.45~1.7 GHz),半功率波束宽度和3 dB轴比波束宽度在8.6%(1.45~1.58 GHz)的频带内均大于100°,天线尺寸仅为0.43λ×0.43λ×0.035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