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08篇
化学   266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3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109篇
物理学   259篇
无线电   39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8 毫秒
871.
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信息产生和传递的技术发展情况,提出了全媒体汇聚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全媒体汇聚在新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72.
873.
选择了四种典型双极集成电路,在两种不同剂量率下,开展了不同温度的高温辐照加速实验,测量了典型双极集成电路的辐射敏感参数在不同高温辐照下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辐照能够给出空间低剂量率辐射损伤增强效应的保守估计,且存在最佳辐照温度,最佳辐照温度随总剂量的增加向低温区漂移,随剂量率的增大向高温区漂移,在相同剂量率和总剂量下,输入级为NPN晶体管的双极集成电路比输入级为PNP晶体管的最佳辐照温度低。  相似文献   
874.
氢分子是宇宙中结构最简单的分子,而它的团簇是分子团簇科学的研究模型。目前,氢分子团簇的结构和动力学仍是基础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氢分子团簇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团簇的形成条件和尺度分布;团簇的电离能和出现势;以及氢分子团簇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等。我们主要介绍了国外氢分子团簇实验和理论研究的现状,同时也对我们在氢团簇的光电离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介绍,希望能为以后氢分子团簇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75.
876.
应用HPLC-MS/MS法同时检测了食品中5种甜菊糖苷类化合物:甜菊糖甙,瑞鲍迪甙A,瑞鲍迪甙C,杜克甙A和甜菊双糖甙的含量。样品用水超声提取,5种甜菊糖苷类化合物的定量限(LOQ)为1.7~3.4 mg/kg,样品在10,50,200 mg/kg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78%~1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9%~11%。方法可用于多种甜菊糖甙苷类的检测。  相似文献   
877.
氢化酶仿生化学是当前有机金属化学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其主要内容为针对氢化酶的活性中心结构和功能进行化学模拟研究.自然界中已经发现的氢化酶有三种,其中[NiFe]氢化酶、[FeFe]氢化酶研究较多.单铁氢化酶发现于1990年,是产甲烷杆菌在厌氧和镍缺乏的条件下合成的.区别于其他两种氢化酶,其活性中心不含Fe-S簇,且仅含有一个Fe原子,并且仅能在底物存在的情况下,催化异裂氢分子并选择性还原特定底物,为产甲烷杆菌代谢提供能量.研究单铁氢化酶的结构和功能,模拟其活化氢、利用氢的过程,对于探索清洁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新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单铁氢化酶(Hmd)结构和功能模拟为导向,针对单铁氢化酶一级配位结构,设计合成了两个新模型化合物.通过IR, NMR, 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表征分析了模型化合物的性质并确认其结构.探索了其质子化反应特性、电催化还原质子制氢的特性.为了进一步模拟Hmd催化裂解氢气、完成氢转移的功能,以所合成模型物为催化剂实现了在常温常压下,以乙醇作为质子源的催化转移氢化过程.新单铁模型配合物Fe(CO)2PR3(NN)(R = Cy (3), Ph (4), NN,邻苯二胺二价阴离子配体)由NN二齿配体与前体化合物Fe(CO)3I2PR3进行配体取代反应合成.模型化合物活性中心为一个二价铁原子,拥有两个处于cis-位置的羰基配体,一个邻苯二胺双齿配体(两个氮原子进行配位)以及一个有机膦配体.通过红外光谱表征所合成的具有不饱和五配位结构化合物的光谱性质,可以得到配合物Fe(CO)2PCy3(NN)的羰基红外特征谱峰为1974,1919 cm–1,配合物Fe(CO)2PPh3(NN)的红外特征谱峰在1985和1929 cm–1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确认了两个化合物结构,并获取晶体学数据.经研究发现, Fe(CO)2PR3(NN)能够发生酸碱调控下可逆的质子化/脱质子化过程.基于红外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推断邻苯二胺阴离子配体可以作为内部碱基.在酸性条件下, Fe(CO)2PR3(NN)分子内部碱基氮原子通过质子化反应结合一个质子,生成Fe(CO)2PR3(NN)·H+.加入碱之后,重新生成起始化合物Fe(CO)2PR3(NN).表明N原子作为内部碱基,具有结合和转移质子的能力.该性质与Hmd中半胱氨酸硫配体具有一致性.通过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配合物Fe(CO)2PCy3(NN)和Fe(CO)2PPh3(NN)的电化学性质.其中配合物Fe(CO)2PCy3(NN)和Fe(CO)2PPh3(NN)均具有两个不可逆的还原峰和氧化峰.在电化学制氢研究中,配合物Fe(CO)2PPh3(NN)的还原峰电流随着乙酸的加入增幅较大,展现出较强的催化质子还原的性质.通过与其他单铁模型配合物对比,可以推断第一个还原峰归属为配合物由FeI转化为FeI,第二个可逆还原峰归属为配合物由FeI转化为Fe0.同时,配合物Fe(CO)2PPh3(NN)第一个还原峰向高电位移动,该现象与双铁模型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较为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模型化合物具有催化转移氢化的活性.在常温下,乙醇溶剂中, Fe(CO)2PCy3(NN)能够催化对苯醌还原转化为对苯二酚,其中对苯醌的转化率达到89%,对苯二酚的产率达到40%.结合实验数据以及文献资料分析,认为乙醇在催化氢化中可以作为质子源,并且提出了催化转移氢化反应过程的机理.认为催化氢化过程中形成了-Fe-H-C-O-H-N-六元环,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完成了氢原子转移过程.该研究结论对单铁氢化酶活性中心模型化合物在催化氢化反应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78.
采用活化硅小球与双乙烯基封头剂反应制得乙烯基硅烷键合相,在过氧化苯甲酰诱发下,乙烯基硅烷键合相进一步与苯乙烯(PS)以及二乙烯基苯(DVB)混合单体共聚制得硅基PS-DVB,该硅基PS-DVB共聚物在冰水浴中用氯磺酸磺化制得一种硅基高交联磺化PS-DVB离子交换剂。用红外光谱表征磺化前后及经强碱处理过的离子交换剂,结果发现苯环特征吸收峰的相对强度无明显降低,表明该硅基离子交换剂具有很好的耐酸碱稳定性。用该离子交换剂分离碱性化合物,获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879.
基于切延迟的椭圆反射腔离散混沌系统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盛利元  孙克辉  李传兵 《物理学报》2004,53(9):2871-2876
根据椭圆反射腔物理模型, 提出了一种改变系统演化轨道的切延迟操作方法,导出了基于该方法的一类离散混沌映射系 统.实验表明,这类离散混沌系统最大Lyapunov指数恒大于零,状态变量等概率分布且与参 数和初值无关,全域零相关性,切延迟1单位时存在一个稳定不变的方形吸引子,切延迟大于 1单位时走向各态遍历.这类离散混沌系统可以产生两个独立的伪随机序列,其特殊性质和 复杂的动力学行为极具密码学应用价值. 关键词: 混沌 切延迟 Lyapunov指数 TD-ERCS 吸引子  相似文献   
880.
张凤娟  盛利元  刘洋洋 《微电子学》2013,43(1):37-40,46
为了进一步研究2PSK非相干解调方案在完整的调制解调系统中的实用性,设计了基于差分相干解调的2DPSK和基于非相干解调的2PSK两种调制解调系统,利用Matlab/Simulink下的系统级设计工具DSP Builder,对两种调制解调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将两种系统在逻辑资源为百万门的Cyclone II系列FPGA芯片EP2C35F672C6上进行实现,对两种系统的硬件实现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基于非相干解调的2PSK调制解调系统在资源占用率和处理速度方面具有更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