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65篇
化学   83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24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184篇
无线电   1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在智能交通领域中,道路场景的三维目标实时检测对于保障汽车行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使用雷达点云和图像数据进行融合能够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然而使用这两种数据融合的三维目标检测算法为得到较高的检测精度,通常都采用两阶段网络,相比于单阶段网络运算速度较慢,而在实际应用中检测系统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以上问题,在单阶段网络RetinaNet上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三维目标实时检测方法,将三维锚框映射到点云和图像的特征图上,利用ROI池化,将锚框在特征图上裁剪出的区域转换成相同大小并融合,最终输出目标边界框的回归参数和类别,并且对锚框进行调整得到目标预测边界框.在KITTI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表明,所研究的网络在行人、车辆等多目标检测的精确度和时间消耗方面均优于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52.
根据极化线栅的准光学的极化分离原理,设计了由极化线栅、人造黑体和冷空构成的新型线栅定标源.定标源通过极化线栅的旋转混合人造黑体和冷空的辐射能量,从而输出亮温变化可控的微波辐射,为微波辐射计外定标提供人造变温源,解决了低频段大口径天线辐射计的外定标难题.通过定标实验验证,极化线栅在L波段的透过率优于99.3%,反射率达到98.4%,线栅定标源的亮温呈正弦规律变化,变化范围为8~248K,实验结果与设计目标相吻合.  相似文献   
53.
针对当前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目标的制定、应用型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建设、评价体系的重构等方面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OBE (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教学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案例,将OBE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前导学、课中实操和课后强化训练中,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4.
传统的差分吸收光谱(DOAS)算法对于短光程、低浓度的气体测量存在较大的误差。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将基于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的浓度反演算法应用于烟气SO_2的在线监测中。在DOAS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SO_2浓度计算方法,同时为了节约测量成本,使用短光程和低精度光谱仪进行测量,对低浓度SO_2气体进行了光谱测量和浓度反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浓度0~10-6的量程内,测量值的绝对误差在2/106左右,相对误差在5%以内,测量结果较稳定。该算法在短光程下对低浓度的SO_2气体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可以准确、快速地实现SO_2气体的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55.
利用物理光学相关知识及Collins衍射积分公式和硬边光阑的复高斯函数分解法,推导得到目标处干涉图样条纹间距与光学目标反射光时间分布关系的解析表达式.从原理分析、仿真计算和实验研究等方面研究了干涉场的条纹间距、光学目标口径参数和反射光时间分布包络的峰峰数、峰峰间距和峰峰比之间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当条纹间距的大小约为目标的口径尺寸时,反射光时间分布包络的峰峰数由单峰向多峰过渡,峰峰间距和峰峰比曲线会出现极大值,根据这一变化规律可以估测出光学目标的口径参数,其估测精度受条纹间距可调节范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第二配体对Sm(DBM)3掺杂的PMMA样品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使用phen(1,10-邻菲咯啉)、TOPO(三正辛基氧化磷)、TPPO(三苯基氧化磷)作为第二配体与Sm(DBM)3(DBM:二苯甲酰甲烷)相互作用,合成了相应的配合物,然后分别将其掺入MMA中,进行聚合得到了固体样品。测量了不同第二配体样品及无第二配体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对谱峰做了指认。发射谱中主要发射峰均为Sm^3+的特征发射,有机配体的发光带很弱,说明从有机配体到稀土发光中心的能量传递非常有效。监测Sm^3+离子644nm发射峰(^4G5/2→^6H9/2)测量了样品的激发光谱。结果显示,第二配体的加入改变了有机配体的能级结构,激发边出现明显的移动,同时紫外区的激发效率发生了变化,对发光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还测量了上述样品中Sm^3+的^4G5/2能级的发光衰减曲线,拟合出该能级的跃迁寿命,针对不同第二配体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第二配体的共轭性和化学键匹配对发光强度影响很大,在我们的结果中,第二配体为TPPO时发光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57.
地方高校物理实验示范中心的建设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以物理实验教学基地为出发点的多方位探索与实践.针对地方院校生源多层次、经费不充裕、青年教师多等特点,采取“优化整合、资源共享、过程管理、注重交流”等改革措施,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8.
非线性一维光子晶体波导光双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非线性折射率系数较大且非线性时间响应较快的CdSxSe1-x玻璃为材料,设计并制备了非线性一维光子晶体波导光双稳器件,该器件的折射率空间分布呈正弦形式。实验测得双稳开关的阈值功率密度为1.60×105W/cm2,开关时间为63ps。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讨论了光子晶体带隙随入射光强变化而移动的情况,随着入射光功率密度的增加,光子晶体的带隙中心向短波方向移动。同时计算了该器件的双稳特性,理论计算得到双稳开关的阈值功率密度为1.40×105W/cm2,开关时间约为50ps。获得了理论与实验基本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59.
反应气中活化后的镍酸镧用于二氧化碳加氢生成甲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柠檬酸法制备了钙钛矿镍酸镧,并将其作为催化剂的前躯体用于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中。催化剂在400℃~700℃温度下反应气中进行活化处理。活化过程中生成了金属镍颗粒和碳酸氧化镧。金属镍呈高度分散状并被碳酸氧化镧包裹,这种现象有助于反应在400℃和500℃的高温下仍保持高活性和稳定性。XRD、XPS、TEM和H2-TPD等表征测试表明,在活化过程中生成的碳酸氧化镧对反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新型含silole聚咔唑的合成及其高效率红色发光二极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3,4-位为三苯胺的新型silole单体(TST)及其与N-己基-3,6-咔唑(Cz)组成的共聚物PCz-TST,其中TST的含量变化为1%~20%.PCz-TST的重均分子量介于9000~10600之间,而多分散系数在1.3~1.5之间.研究了共聚物的吸收光谱、电化学性质、光致发光光谱、以及电致发光性能.PCz-TST的主吸收峰位于305 nm,归属于咔唑链段的贡献,而TST单元的吸收出现在498 nm.4种PCz-TST的光学带隙在2.06~2.18eV之间,其光致发光光谱具有明显的能量转移特征,固态薄膜能发出单一的橙光,而电致发光峰位进一步红移,在604~645 nm之间.PCz-TST的HOMO能级在-4.99~-5.12 eV之间,与典型的空穴阻挡层TPBI能形成大于1.0 eV的空穴势垒.在器件结构为ITO/PEDOT/PCz-TST/TPBI/Ba/Al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中,TPBI层能限制激子复合区域并提高复合效率,表现了来自silole单元的高效率电致红光,其中5%TST含量的共聚物获得了1.94%的最大外量子效率.TPBI的引入还导致了电致发光光谱的红移,从而改善了红光的色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