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13篇
力学   4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篇
无线电   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化学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为高技术产品的化学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本文简单介绍了把特定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变换成电信号的化学传感器之功能,以及化学传感器所用的主要材料;还通过较为详细地介绍测定汽车排气中氧含量的氧传感器,来说明化学传感器的作用原理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阳极氧化法制备TiO_2纳米管阵列膜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阳极氧化法制备的TiO2纳米管阵列,因其独特的有序结构而显示出优异的性能,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纳米结构材料。本文简要综述了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结构的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在比较了当前几种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方法的优缺点后,重点讨论了阳极氧化法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结构过程中,如何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来实现此类纳米管阵列结构的可控生长。最后评述了TiO2纳米管阵列材料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王道  孟声 《化学教育》1993,14(5):3-5
自20世纪50年代起,在无线电元器件的封装、密封、粘结、涂覆等方面开始采用聚氨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酚胺等高分子材料,这些新材料明显的效益简直是太诱人了!以至于还没有对其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及在恶劣环境中使用的可靠性进行全面考察的情况下,就已经被广泛应用了。  相似文献   
14.
作为界面摩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理现象,摩擦起电由于其对摩擦界面的高度灵敏性而被广泛研究. 以钢-聚四氟乙烯(PTFE)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摩擦过程中的摩擦系数、钢球的接地电流以及PTFE的表面电势,对其摩擦界面的起电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 三种信号的波动幅值呈正相关性,反映了摩擦-摩擦起电的内在联系. 在钢-PTFE的摩擦过程中,材料的转移诱导使得PTFE的表面电势在达到饱和值后会反向演化. 利用钢-PTFE摩擦副进入稳定摩擦阶段的时间与摩擦电势的反向演化时间的关联性设计钢-PTFE或其他金属-聚合物摩擦副的摩擦状态监测系统,对实现机械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副运动原位监测和故障预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洋葱碳为还原剂,KMnO4为氧化剂,稀硫酸溶液为溶剂,采用水热法一步制备MnO2纳米棒.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MnO2纳米棒的物相、结构、形貌;将MnO2纳米棒作为电极材料组装了超级电容器,采用电池测试系统测定了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得到的产物为α-MnO2,其直径为5~10nm,长度为50~100nm;以MnO2纳米棒作为电极材料组装的超级电容器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稳定性,有望在超级电容器的研究和应用中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6.
高婷婷  于波  王道爱  周峰 《化学通报》2014,77(11):1083-1087
本文以阳极氧化铝(AAO)膜为模板,通过恒电位法在自组装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膜表面制备有序聚苯胺(PANI)纳米线阵列。通过拉曼光谱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其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PANI纳米线阵列的电化学电容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rGO膜表面可电沉积PANI,电沉积得到的PANI纳米线阵列具有比PANI薄膜材料更高的电容和比电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使用 GJ-08复合催化剂催化再生 JL_6 A 型 CO_2激光器工作气体的试验结果,认为该催化剂完全可用于激光器气体再生。  相似文献   
18.
对JL6A型千瓦级横流连续CO_2激光器工作气体进行了连续检测,考察了Pd-Ni/γ-A1_2O_3和稀土钙钛矿型催化剂对气体净化的效果。当空速为15000小时~(-1),温度为260℃时,稀土钙钛矿型催化剂对CO的转化率为85.1%,对NO_x的转化率为63.1%。  相似文献   
19.
20.
王道  孟声 《大学化学》1996,11(2):21-24
用化学方法人为地造成二氧化碳浓度高于大气中正常值的环境,可使栽培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本文阐述了四种形成富二氧化碳人工环境的方法,对此人工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可用催化燃烧的方法治理与CO2同时产生的某些对作物有害的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