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13篇
物理学   3篇
无线电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PRS网络的无线自助式话费查询打印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嵌入式CPU和GPRS MODEM选择设计、电路结构设计、主程序设计和可靠性设计方案,使产品具备无线高速传输打印、自助式打印操作和密码开启模式等功能。通过用户使用证明。设计方案科学合理,产品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2.
基于自主开发的100 nm 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工艺,研制了一款工作频段覆盖E波段(60~90 GHz)的宽带高功率放大器芯片.放大器采用密集通孔结构的共源极晶体管,降低寄生效应,提高器件的高频增益.同时采用三级级联拓扑结构,结合紧凑的微带线宽带匹配电路,在60~92 GHz频率范围内,典型线性增益达到...  相似文献   
23.
24.
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首次成功研制了G波段瓦级固态功率放大器.该固态放大器以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自主研制的G波段GaN功率MMIC为基础,结合太赫兹低损耗传输技术和高效合成技术,实现了16路高效功率合成,典型输出功率达到1W. G波段固态功率放大器的实物照片如图1所示,该固态功率放大器外形尺寸为:280 mm×204 mm×...  相似文献   
25.
采用0.5μm G aA s pHEM T工艺研制的5.2~5.8 GH z有源单片式巴仑芯片,最终测试表明:工作带宽之内,芯片输入输出驻波均小于1.5,两输出端幅度之差最大为0.8 dB(@5.8 GH z),最小为0.08dB(@5.6 GH z),相位之差为174.3(°@5.2 GH z)到180.6(°@5.8 GH z),与理想差分比较,带内误差小于6,°双端输出时具有明显的功率增益,约在1.7~4.95 dB之间,P1dB输出功率为10.5 dBm左右,二次谐波失真比H D2典型值为-30 dB c。  相似文献   
26.
提出一种基于互补经验模态分解(CEEMD)奇异值熵结合多核支持向量机(SVM)的入侵信号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首先,采用CEEMD方法对入侵信号进行分解得到若干个本征模态函数(IMF);其次,再对IMF分量进行奇异值分解,计算其奇异值熵;然后,根据奇异值熵筛选出有用IMF分量,构建特征向量;最后,采用多核支持向量机识别入侵信号。采用实际采集的攀爬,敲击,汽车,风等场外入侵信号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CEEMD方法有效解决了EEMD的残留白噪声问题,多核SVM比单核SVM具有更好的识别率,攀爬入侵信号识别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27.
电化学沉积是半导体薄膜制备的一种简便方法,常用于Ⅱ-族化合物半导体薄膜的制备.通过电沉积条件的适当改变可成功地在导电衬底上制备半导体纳晶薄膜[1].CdSe薄膜作为一种透光性好、导电性好的半导体材料,可进行光学性能和光电性能方面的研究,而半导体纳晶多孔电极的光电化学特性与体材料之间有很大不同.本文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CdSe纳晶薄膜并研究了其性能,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形貌分形分析进一步研究其沉积机理.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半导体纳晶多孔薄膜作为一类重要的纳米结构材料,其光电化学性质及功能特性的研究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由于量子尺寸效应及介电限域效应,它们的光物理、光电化学性质以及电荷传输机理明显异于多晶及单晶体材料。通过简便快捷的涂敷、浸涂或溅射等方法,半导体纳晶多孔薄膜可以在导电衬底上形成。这些薄膜具有高度多孔性、大比表面,易于用有机功能分子或半导体超微粒进行表面修饰[1-2],在太阳能转换[2]、光电子器件或电子变色器件[3]及光催化治理环境污染[4]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因此,在光电化学、半导体物理及材料科学领域里研究十分活跃。本文采用涂敷及浸涂提拉方法制备了四种具有不同多孔率及比表面的TiO2薄膜电极,并对其晶型、表面形貌微结构及光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9.
本工作研究了化合物13-SO3Na-DDHA在不同pH的缓冲溶液中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行为。实验证明:化合物中羰基的还原电位与pH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直线的斜率为60mV/pH.并证明了此过程为一步两电子、两质子还原过程:Q+2H++2e=QH2.DMF作为非质子溶剂,具有很好的稳定自由基的作用。向缓冲溶液中加入DMF后,化合物13-SO3Na-DDHA为两步单电子还原过程,相应溶液中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吸收光谱证实了以上电化学的结果。  相似文献   
30.
本文研究了竹红菌素HA,HB以及13-SO3Na-DDHA在DMF-H2O(体积分数φ=1)混合体系中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结果表明,它们都为两步单电子还原过程,反应机理为:HA,HB:HA(HB)+e+H+⇔HAH·(HBH·)+e⇔HAH·油溶性。水溶性13-SO3Na-DDHA:(第一步)13-SO3Na-DDHA+e⇔13-SO3Na-DDHA(质子化)13-SO3Na-DDHA+H+⇔13-SO3Na-DDHAH·;(第二步)13-SO3Na-DDHAH·+e⇔13-SO3Na-DDHAH.并且,HA,HB的单电子还原半醒自由基非常稳定,而13-SO3Na-DDHA单电子还原半醌自由基存在歧化反应,其速率常数kf=0.4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