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篇
物理学   40篇
无线电   7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陈燕  牛燕雄  邵珺  陈琪 《激光与红外》2009,39(12):1309-1312
具有一定强度的激光辐照皮肤组织时可造成组织的破坏.建立了激光与皮肤组织相互作用的二维非稳态温度场模型,在柱坐标系下采用积分变换法精确求解了单脉冲及多脉冲激光辐照皮肤组织的热传导方程,得到瞬态温度场分布,并以1064 nm波长激光辐照皮肤组织为例,数值模拟了皮肤组织在激光作用下的温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脉冲激光与组织的热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激光参数,主要有激光能量、焦斑半径、重复频率等.  相似文献   
72.
半导体材料的激光辐照效应计算和损伤阈值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段晓峰  牛燕雄  张雏 《光学学报》2004,24(8):057-1061
在激光对抗中,探测器容易受到激光损伤,为此研究了连续强激光对半导体材料的损伤机理,建立了氧碘化学激光器辐照InSb圆板型靶材的二维物理模型。在圆柱坐标系中利用积分变换法,求解热传导和热弹性力学方程组。得到由激光辐照引起的温度场和热应力场的瞬态分布。经过严格的理论分析,计算出InSb材料的激光破坏阈值,讨论了,不同的辐照时间和光斑半径对破坏阈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其破坏形态为熔融破坏,一般不会出现解理或炸裂现象,这一结果与相关实验报道一致。最后分析了与温度有关的非线性参量对损伤阈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根据光限幅与Z扫描实验研究了可溶性多壁碳纳米管的光限幅机理.通过现象分析、数据处理以及类比研究,证实材料的光限幅特征符合非线性吸收效应.对厚样品的独特现象进行了解释,讨论了其他机理的影响.根据Z扫描公式,计算了实验材料的三阶非线性系数.通过分析证实了非线性吸收在可溶性多壁碳纳米管的光限幅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对厚介质的特殊现象进行的分析和计算表明,对于较厚介质和激光连续加热的情况下,其他机理的影响并不能完全否定,其特殊现象可能与微气泡的气穴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4.
LD抽运Nd:YAG/KTP腔内倍频连续波1.2 W红光激光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用Ⅱ类相位匹配KTP(相位匹配角选为θ=59.9°,Φ=0°)对激光二极管(LD)侧向抽运的NdYAG腔内倍频的红光激光器.通过分析大功率抽运NdYAG棒热透镜效应的影响,优化设计了三镜折叠腔参数.采用镜片镀膜的方法使NdYAG工作在1319nm波长,经腔内倍频获得单一波长659.5nm的红光激光.在抽运电流13A和输出镜曲率半径为200mm时,达到1.2W的红光连续波输出.  相似文献   
75.
基于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机理,建立了强激光辐照离体人皮肤组织的二维传热模型.对于Pennes生物传热方程,使用有限元法数值模拟了温度场分布.并利用连续激光对离体人皮肤组织进行辐照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当激光辐照时间为6.83s时,皮肤组织发生热致汽化;当辐照时间为11.20s时,组织发生热致炭化;当辐照时间为25.30s时,组织发生热致燃烧,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76.
传统基于特征的景象匹配方法存在冗余点多、匹配精度低等问题,难以同时满足实时性及鲁棒性要求,对此,论文提出一种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的快速景象匹配方法。在特征提取阶段,采用高速分段特征检测器(FAST)在多尺度检测角点作为初始特征,经过高斯差分(DOG)算子在尺度空间中进行特征的2次筛选,简化原有遍历式的特征搜索过程;在特征匹配阶段,采用仿射模型模拟变换关系建立几何约束条件,克服SIFT算法由于忽略几何信息而产生的误匹配。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匹配精度和实时性方面均优于SIFT算法,且对光照、模糊、尺度等变换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够更好地实现景象匹配。  相似文献   
77.
梁振江  刘海霞  牛燕雄  尹贻恒 《物理学报》2016,65(13):138501-138501
提出了一种具有超薄有源层的谐振腔增强型石墨烯光电探测器的设计方法,利用谐振腔结构可以将光场限制在腔内,有效增强探测器的吸收.通过研究谐振腔内光场谐振条件及谐振模式下探测器响应度增强的机理,建立了驻波效应下谐振腔增强型石墨烯光电探测器光吸收模型,仿真分析谐振腔反射镜反射率、谐振腔腔长对于腔内光场增强器件性能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谐振腔增强型石墨烯光电探测器在850 nm处响应度可达0.5 A/W,相比无腔状态下提高了32倍;半高全宽为10 nm.采用谐振腔结构能够提高石墨烯光电探测器件的光电响应,为解决光电探测器响应度与响应速度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78.
多层石墨烯具有超宽的光谱吸收范围及独特的光电性能,是制作下一代光电探测器件的理想材料。以石墨烯的带间隧穿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多层石墨烯纳米带结构的光电探测器模型,纳米带的两端与源极和漏极相连,夹在半导体基质和上下栅极之间。利用这个模型,建立了多层石墨烯纳米带探测器的光电转换机制,讨论了上栅极电压不同时探测器的工作原理,研究了源-漏极间光电流及暗电流与入射光能量的关系,探讨了探测器的偏置电压,耗尽层长度以及带隙取值对暗电流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参数下探测器响应率以及探测率随入射光能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探测器的响应率随纳米带层数的增加而增加,受带隙,耗尽层长度和偏置电压的影响,最大的响应率约为103 A·W-1; 通过限制上栅压,带隙等变量可以控制系统暗电流,增大探测器的探测率,最高探测率约为109 cm·Hz1/2·W-1。多层石墨烯纳米带结构可以增强探测器对入射光的吸收,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以及对弱光的探测能力,实现对太赫兹到远红外波段入射光的有效探测,探测性能远高于许多量子结构和窄带半导体结构的光电探测器。  相似文献   
79.
微光夜视仪最大作用距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它决定着观察、瞄准距离的远近.本文通过测量和分析物镜、像增强器和目镜等的性能参数,对微光夜视仪的最大作用距离进行估算,用于指导微光夜视仪的设计或衡量性能的标准.  相似文献   
80.
微光夜视仪最大作用距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它决定着观察、瞄准距离的远近。本文通过测量和分析物镜、像增强器和目镜等的性能参数,对微光液视仪的最大作用距离估算,用于指导微光夜视仪的设计或衡量性能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