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化学   319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25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49篇
物理学   162篇
无线电   4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金刚石在热导率、载流子迁移率和击穿场强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质,在功率电子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现p型和n型导电是制备金刚石半导体器件的基础要求,其中p型金刚石的发展较为成熟,主流的掺杂元素是硼,但在高掺杂时存在空穴迁移率迅速下降的问题;n型金刚石目前主流的掺杂元素是磷,还存在杂质能级深、电离能较大的问题,以及掺杂之后金刚石晶体中的缺陷造成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都比较低,电阻率难以达到器件的要求。因此制备高质量的p型和n型金刚石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介绍金刚石独特的物理性质,概述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离子注入法实现金刚石掺杂的基本原理和参数指标,进而回顾两种方法进行单晶金刚石薄膜p型和n型掺杂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其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2.
吕嘉琳  牛江川  申永军  杨绍普 《力学学报》2021,53(11):3124-3133
研究了线性动力吸振器复合非线性能量阱对线性镗杆在外部简谐激励下的振动控制. 忽略镗杆系统中的非线性因素, 建立了附加线性动力吸振器和非线性能量阱的镗杆系统的三自由度运动方程, 研究了附加复合式动力吸振器的镗杆系统的受迫振动. 通过平均法得到了附加复合式动力吸振器的镗杆系统的近似解析解, 并利用数值解验证了近似解析解的准确性, 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利用近似解析解详细分析了线性动力吸振器和非线性能量阱的参数对镗杆振动抑制性能的影响. 对给定质量的复合式动力吸振器进行了参数优化, 其中线性动力吸振器参数采用H优化方法的近似解析解进行了优化, 非线性能量阱的阻尼利用系统的近似解析解进行了优化. 分析结果表明, 线性动力吸振器与非线性能量阱组合可以有效抑制线性镗杆系统的振动, 而且采用参数优化后的复合式动力吸振器可以获得更好的减振效果. 通过附加非线性能量阱, 不但可以提高线性动力吸振器的振动抑制效果, 而且还可以提高振动控制系统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3.
把分析测试工作中常用来制备高纯水的石英亚沸蒸馏器用于浓缩富集自来水中的铅、镉,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铅、镉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34.
预处理条件对Ni-Ce-P非晶态合金液相加氢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宗保宁  闵恩泽  朱永山 《化学学报》1991,49(11):1056-1061
采用真空骤冷技术制备了Ni82Ce0.31P17.7和Ni82P18非晶态合金。通过高压氢气中热处理, 使其粉化。DSC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少量Ce使Ni-P非晶态合金晶化温度提高160℃。用高压反应釜考察了氧化温度和氢还原温度对Ni-De-P非晶态合金本乙烯液相加氢活性的影响, 并对比了Ni-P和Ni-Ce-P的加氢活性, 活性测试的结果表明: 氧化、还原处理过程使Ni-Ce-P加氢活性显著增加, 最佳的预处理条件是240℃氧化1h, 300℃氢气还原2h; Ni-Ce-P加氢活性是Ni-P加氢活性的3-4倍, 用AES和XPS研究了氧化、还原过程中,Ni-Ce-P表面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35.
以叔丁氧羰基(Boc)保护的脯氨醛1、氨基酸酯盐酸盐2a~2d和巯基水杨酸3a~3b为原料,三组分一锅法得到苯并噻嗪烷-4-酮中间体.酸性条件下脱除Boc,分子内酰胺缩合制备稠合四环噻嗪烷-4-酮衍生物6~11.新生成手性碳(1-C)的构型通过H-1和H-2的偶合常数及X-ray单晶衍射确定.测试了化合物抗Hela和A549的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中等的抗Hela细胞活性,其中(13a R,13b R)-1,2,3,13b-四氢苯并[e]吡咯并[2',1':3,4]吡嗪并[2,1-b][1,3]噻嗪-5,8(6H,13a H)-二酮(6b)的IC_(50)值为9.50μmol/L.所有化合物对A549的细胞没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6.
建立了一种测定烟用水基胶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样品经水分散,以甲醇定容,涡旋振荡萃取。萃取液离心后,过有机相滤膜进行UPLC-MS/MS分析。通过增加延时柱的方法,排除色谱系统带入的PAEs干扰。结果表明:在0~5μg/m L范围内,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4,定量下限为0.010~0.479μg/g。该方法的回收率为87.6%~106.0%,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8%~6.2%。将该方法与YC/T 333-2010标准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检测数据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方法用于烟用水基胶中17种PAEs的测定,操作简单,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37.
分别以NaOH、Na2CO3、NaHCO3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Zn摩尔比为2:1的CuO-ZnO催化剂,利用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热重(TG)、X射线衍射(XRD)及拉曼光谱(Raman)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合甲醛乙炔化活性评价,研究了沉淀剂对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沉淀剂对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分散度有较大影响,进而在甲醛乙炔化合成1,4-丁炔二醇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活性.以Na2CO3为沉淀剂制备的催化剂中形成CuO-ZnO固溶体,提高了CuO的分散度及Cu+在还原性气氛下的稳定性,经活化后可生成较多的活性物种炔化亚铜,表现出最佳的炔化反应活性与1,4-丁炔二醇选择性.  相似文献   
38.
以SBA-15、六角介孔二氧化硅(HMS)和SnO2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合成了含钨负载型催化剂,并考察了三种催化剂在环氧环己烷选择氧化制备己二酸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场发射透射电镜(TEM/FE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拉曼(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等手段对各种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载体与催化剂的性能有密切的关系. 以SnO2为载体的WO3/SnO2催化剂活性最高,其次是WO3/HMS催化剂,WO3/SBA-15 催化剂的活性最差.XRD 分析显示WO3/SnO2催化剂中氧化钨物种的晶化程度最低,TEM 和XPS 结果表明氧化钨物种在WO3/SnO2催化剂表面高度分散并且粒径尺寸很小(约2 nm),UV-Vis DRS结果表明在WO3/SnO2催化剂中存在孤立[WO4]四面体和低聚态的钨物种,这些物种的存在可能是WO3/SnO2催化剂具有高活性的主要原因. 此外,WO3/SnO2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多次,6 次反应后己二酸(AA)得率仍然保持在80%以上,说明氧化钨物种与SnO2载体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9.
采用频率脉冲反应方法,以Mn-Na2WO4/S iO2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为探针反应,通过实时、原位的四极质谱检测手段,研究氧物种对甲烷C-H键选择性活化的微观历程.首次发现了Mn-Na2WO4/S iO2催化剂上O2-脉冲频率效应,即脉冲反应产物量随氧脉冲注入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条件下,Mn-Na2WO4/S iO2催化剂上有两种活化甲烷的氧物种同时存在,它们活化甲烷的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40.
富营养水体中磷化氢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引  言磷化氢作为大气中普遍存在的气体已经得到了各方面的承认 ,但由于其浓度过低 ,用传统的方法不能做出定量的结论。Devai等人 1 988年首次在污水处理厂的挥发物中成功地检测到磷化氢的存在。其后 ,D .Glindemann等对传统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 ,在大气环境中检测到磷化氢的存在 ,同时 ,土壤中吸附态的磷化氢的测定也得到了解决。在富营养化水体中 ,也有磷化氢的存在 ,但由于磷化氢易受到光、氧气等因素的影响 ,其测定方法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本文用多项平衡技术第一次测到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磷化氢。2 实验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