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2篇
  免费   456篇
  国内免费   535篇
化学   845篇
晶体学   22篇
力学   231篇
综合类   46篇
数学   202篇
物理学   797篇
无线电   211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In this paper, the collective motion of self-driven robots is studi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oretically. In the channel,the flowrate of robots increases with the density linearly, even if the density of the robots tends to 1.0. There is no abrupt drop in the flowrate, similar to the collective motion of ants. We find that the robots will adjust their velocities by a serial of tiny collisions. The speed-adjustment will affect both robots involved in the collision, and will help to maintain a nearly uniform velocity for the robots. As a result, the flowrate drop will disappear. In the motion, the robots neither gather together nor scatter completely. Instead, they form some clusters to move together. These clusters are not stable during the moving process, but their sizes follow a power-law-alike distribution. We propose a theoretical model to simulate this collective motion process, which can reproduce these behaviors well. Analytic results about the flowrate behavior are also consistent with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92.
针对三维数字图像在重构预处理阶段分辨率不高、模糊等影响重构精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三维分数阶微分的增强算法。在将二维分数阶微分推广应用至三维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基于图像自身梯度信息和相邻体素间梯度变化构造了自适应三维分数阶微分阶数,并给出了三维离散滤波模板。利用三维切片图像自身梯度信息解决了不同属性图像及不同图像区域最优的分数阶微分阶数不同的问题,提高了实时处理效率。将自适应增强算法应用至三维边缘曲面追踪算法,可以重构出精度更高的三维数字图像。  相似文献   
93.
李明  李梦萄  刘昌举  任思伟  张靖 《半导体光电》2015,36(6):1006-10,091,013
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联合并行图像预处理算法,其中,色彩插值算法采用双线性插值法和边缘导向插值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色彩还原,而降噪算法采用带阈值的空间自适应滤波降噪算法,在硬件语言描述算法时,将两种算法的处理过程进行了联合处理.实验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对算法进行ISE仿真和Matlab显示处理,得到色彩饱和度较高的彩色图像,峰值信噪比(PSNR)为30~36 dB.整个处理过程有效地简化了片上系统(SOC)的图像处理过程,提高了算法的运算速度,节省了芯片面积且降低了系统功耗,为CMOS图像传感器的片上系统集成化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4.
黄红伟  杭弢  李明 《半导体技术》2015,40(12):921-924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基于栅氧化层击穿的天线效应已得到广泛研究.从一个数模转换电路的漏电失效案例分析着手,利用电性分析、物理失效分析、工艺排查结合电路设计分析等手段,研究了一种与栅氧化层无关的天线效应.结果发现这种新的天线效应发生在高密度等离子体淀积介质层的工艺过程中,相邻金属互连长导线因不同的接地方式而具有不同的电势差,造成金属互连导线间的击穿和漏电.同时给出了该种天线效应的解决方案,该结果为半导体工艺设计规则制定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95.
隐私保护已经成为大数据安全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在分析了影响大数据安全隐私三个方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变形的大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从数据源的角度出发,使用几何变形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干扰,使得数据聚类算法失效或分析得出错误的结果,从而达到大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的目的。在实际使用中,该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6.
李仲振  张伟  王鹏  丁宁  李明 《合成化学》2013,(4):499-504
对合成伏格列波糖的工艺进行了改进。以葡萄糖为起始原料,经12步反应合成了伏格列波糖,总收率25.3%,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  相似文献   
97.
以氧氯化锆和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介孔材料氨基三亚甲基膦酸锆(NTAZP)。使用XRD、FTIR、TG-DTA和SEM等手段对所合成的介孔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形貌分析。然后以NTAZP为载体,用Fe(NO3)3水溶液处理,得到担载Fe3+的氨基三亚甲基膦酸锆。研究结果表明,Fe3+被吸附到载体孔道中后,NTAZP结构未被破坏,Fe3+离子与NTAZP孔壁骨架上的N发生了配位作用。铁担载NTAZP(NTAZP-Fe3+)对甲醛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催化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稳定性良好。以载体NTAZP担载铁还避免了Fe3+进入水体,催化剂得以回收利用,避免造成二次污染。NTAZP-Fe3+是一种高效绿色的新型小分子醛类化合物氧化催化剂。  相似文献   
98.
在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中,碳材料可以有效改善电池倍率及循环性能.为了提高锂硫电池的高倍率放电性能,通过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了由非均匀粒径碳球组成的碳材料.与硫热合成后,硫均匀分布在碳材料表面及周围,复合材料含硫量为52wt%.0.2C放电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74mAh·g-1,1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788mAh·g-1.在4C的放电电流下,放电比容量稳定维持在600mAh·g-1,循环过程中,库伦效率高于90%.该碳材料有良好的导电网络,且制备方便,成本低廉,对于穿梭效应和放电过程中的膨胀效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一种优秀的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99.
增压O2/CO2燃烧是一种可高效分离回收CO2的新兴燃烧技术,其燃烧机理与常压空气、常压O2/CO2燃烧存在较大差异。在加压热重分析仪上研究了增压条件下总压、氧浓度、气氛及粒径等反应参数对美国烟煤和淮北无烟煤燃烧特性的影响,确定了煤的着火温度,并对其进行燃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增压O2/CO2气氛下,随着压力或氧浓度的增加,DTG曲线向低温区移动,煤样整体燃烧速率加快。压力提升、氧浓度增加及煤粉细化均可改善O2/CO2气氛下煤样的着火特性。常压O2/CO2气氛下煤粉燃烧基本属于一级反应;增压O2/CO2气氛下,低温区属于0.5级反应,而高温区属于1.5级反应。  相似文献   
100.
遗留在犯罪现场的肉眼不可见的潜在手印是一类重要的痕迹物证,检验鉴定前需要使用一定技术手段将其显现出来。近年来,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引入为手印显现技术的革新注入了新活力,其中稀土发光材料、量子点、荧光金属纳米簇等发光材料在该领域展现出极大潜力。碳点作为具有良好光致发光性能的新型纳米材料,近来逐渐引起了手印显现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两类基于碳点材料的手印显现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分别是液体分散碳点用于手印显现和固态发光碳点用于手印显现。具体来说,液体分散碳点显现手印的原理主要基于传统小微粒悬浮液机理或一些特殊效应(咖啡环效应、界面偏析效应);用于手印显现的固态发光碳点包括固态碳点粉末和固态碳点复合粉末两类,合成这些材料时研究人员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最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碳点在手印显现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即碳点物理形貌和表面性质、碳点光致发光性质以及碳点显现过程与化学生物分析兼容性,并就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