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5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349篇
化学   635篇
晶体学   34篇
力学   60篇
综合类   61篇
数学   177篇
物理学   496篇
无线电   122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0篇
  1964年   5篇
  1962年   6篇
  1960年   4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1.
土壤有机质对菲的吸附-解吸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自然土壤和过氧化氢分级土壤为实验模拟样品,测定了菲在这些样品上的吸附一解吸等温线,用线性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了这些等温线.^13C NMR谱表明,随着土壤有机质腐殖化程度的加深,有机质将含有较多的长链烷烃化合物,含氧、氮化合物有所减少,芳香环的数量变化不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菲的吸附容量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有机质腐殖质化程度较深的样品比原土壤具有更大的吸附容量,其吸附等温线表现出更为明显的非线性,而且具有更明显的解吸滞后现象.说明土壤中一些结构紧密和含极性官能团较少的有机质是引起菲的非线性吸附过程和解吸滞后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2.
从高硫煤的抽提物和残渣中检测元素硫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利用化学抽提结合质谱分析方法对我国贵州贵定及四川松藻的高硫煤进行了分析测试实验证实我国西南贵定和松藻超高硫煤的原煤中存在元素硫。其中,以八个硫原子(S8)为且成的元素硫部分可抽提,而其余部分则被束缚于煤的有机相中,并须真空加热至250℃以上才释放出来,此结果表明,元素硫普遍存在于高硫煤中,另外,还讨论了煤中元素硫定量和有机硫定量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3.
超高硫煤有机相中的元素硫与铁复合物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高性能静态二次离子质谱从中国贵州(六枝)超高硫原煤有机相中观测到元素硫与铁的复合组成离子,由此,首次以确切的实验证据了过去关于煤中可能存在铁-硫复合结构的理论推测,同时本工作还表明,所采用的超高灵敏度和微区离子探针分析方法,适于今后进一步探讨硫及其它有害元素在煤中的复杂化学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4.
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学品,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在农药、医药及有机合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重点阐述了光气及其衍生物法、羰基化法、二氧化碳法、脲类化合物醇解法、霍夫曼重排法等一系列合成途径,并对各合成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价。指出硒催化硝基化合物及胺等含氮化合物与醇在一氧化碳存在下经羰基化反应来合成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5.
制备了经间苯三酚进行化学修饰的吸附树脂并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以NDA150作为参照,对比了两种吸附树脂对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间苯三酚、2,6-二氯酚以及间苯三酚/2,6-二氯酚双组分体系的吸附研究,并探讨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温度下FZH33对溶液中间苯三酚、2,6-二氯酚的吸附过程存在化学吸附效应,和NDA1...  相似文献   
116.
A novel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borate,[Al2(fum)(H3BO3)(OH) 4]n·n(H3BO3) (1,H2fum = fumaric acid)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FTI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Crystal data for compound 1: orthorhombic,space group Pnma,a = 14.108(3) ,b = 6.9412(14) ,c = 14.995(3) ,V = 1468.3(5) 3,Z = 4,Mr = 359.72,Dc = 1.627 g/cm3,μ = 0.254 mm-1,F(000) = 736,the final R = 0.0492 and wR = 0.1650 with I > 2σ(I) . In compound 1,each AlⅢ ion is coordinated by six oxygen atoms to adopt a distorted octahedral geometry. Both fumarate anion and the coordinated boric acid act as bidentate bridging ligands to link two neighboring AlⅢ centers simultaneously. Each AlⅢ ion is bridged by two μ2-hydroxyl ligands to construct an infinite wave-like [Al2(fum)(H3BO3)(OH) 4]n chain. These one-dimensional chains form hydrogen bonds with free boric acid molecules giving rise to a three-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network.  相似文献   
117.
以3-甲基噻吩为原料,经过卤代反应、Vilsmeier甲酰化反应和Wollf L-Kishner-Huang minion反应合成了4-甲基-5-卤代-2-噻吩甲醛和2,4-二甲基-5-卤代噻吩,其结构经NMR,IR,MS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118.
李贺  陈志奎  梁广川 《电化学》2011,(3):339-342
由电池挤压试验机得到不同荷电状态的电池爆喷失效后的残留粉末.经称量、水溶解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电池荷电状态的提高,单位能量升高,电池燃烧温度上升和持续时间延长,其铜箔完好程度逐渐降低,粉末残余量逐渐减少.依据水溶解实验可将残留粉末分为不溶粉末和可溶粉末2种,其中不溶粉末较多,主要成分有C、Co和CoO;可溶粉末较少,主要成分有Li2CO3和LiF.随着电池荷电状态的提高,不溶粉末含量逐渐减少,而可溶粉末含量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19.
以SnO2催化臭氧化降解高浓度糖蜜酒精废水为探针反应,研究SnO2催化臭氧氧化降解糖蜜酒精废水的活性,并采用吸附吡啶的红外光谱研究SnO2及金属氧化物改性的SnO2催化剂表面的酸性.催化剂吸附吡啶的红外光谱表明:吡啶分子在SnO2表面吸附时,形成六元环振动峰1 449 cm-1,说明SnO2表面存在Lewis酸中心.掺入第二组分对SnO2进行酸性调变后,酸类型和酸中心发生了变化.CuO-SnO2催化剂表面仅存在L酸,NiO-SnO2,Fe2O3-SnO2及CoO-SnO2等的表面不仅存在L酸,还存在不同强度的B酸,且Fe2O3-SnO2与CoO-SnO2存在与SnO2不同的第二类L酸.水的存在使得NiO-SnO2,Fe2O3-SnO2及CoO-SnO2催化剂表面的L酸减弱,B酸强度增强;而CuO-SnO2表面出现了弱的B酸.将催化剂的酸类型与催化臭氧氧化活性进行关联,发现B酸的存在是造成催化剂活性降低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20.
使用PVDF涂层建筑膜材制成的结构,在承受外载荷情况下,力学行为非常复杂。在本文中,重点研究其单元结构在承受外载荷情况下的力学性能。首先,对PVDF涂层建筑膜材进行拉伸试验,测定其在常温和低温环境下膜的拉伸力学性能参数。然后,以制成的三角框架结构膜单元为对象,在常温条件下,从有限元分析和实际加载试验两方面计算得出结构单元在均布载荷下的位移、应变和应力分布。最后,对其进行强度验证,得出采用膜单元构建大型建筑是安全的结论。试验方法和结果可以应用于膜建筑结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