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化学   30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6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35篇
无线电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我们用最近研制成功的LMA型低频力学谱测试系统对NiTi合金马氏体相进行了在很大频率范围内(0.003~1Hz)的低频等温力学谱和温度谱的测量.我们研究的形状记忆合金NiTi(Ni50.2at%)试样长34mm,直径1mm细丝.经一定热处理,分别在333K.343K和353K做了内耗随频率的变化的测量。实验表明:频率越小,内耗越大,也就是内耗随频率减少而增大。同时我们采用阶梯升温的方法在八个温度下每个温度测量三种频率(1Hz,0.1Hz,0.01Hz)的内耗,结果清楚地表明:不同频率下,内耗峰都出现在372K(99℃)。而且频率越低,峰高越高。这是具有相变峰的特点:相变峰的峰温不随测量频率不同而变化,相变峰高度随频率减少而增大。我们还测量了在1Hz与0.5Hz频率下内耗随温度的变化。本文用马氏体相的位错理论初步讨论了上述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疼痛治疗是一个医学难题。虽然人们对痛觉感受机理的认识已达到细胞分子水平,但现代医学疗法对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的治疗仍无良策。针灸镇痛疗法因副作用小、疗效好而逐渐获得西方认可。尽管针灸镇痛在临床上得到了验证,但是其机理尚未明确。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已被应用于针灸镇痛机理的研究。然而,这些技术在分辨率或无损检测等方面存在局限性,限制了它们在针灸镇痛机理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介绍了采用光学成像技术研究针灸镇痛的机理,其中重点评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术、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术及活体动物光学成像术在针灸镇痛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碳纳米管/液晶弹性体复合材料凭借其稳定高效的光热性能,成为目前刺激-响应液晶弹性体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但目前研究者大多重点关注其光响应行为及使用场景,并未系统研究碳纳米管对液晶弹性体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物理掺杂的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碳纳米管/液晶弹性体复合材料,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广角X射线衍射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等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热学、液晶性质和力学性能的表征及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掺杂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影响,其中掺杂质量分数8%的单壁碳纳米管的液晶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为优异。在30℃时,断裂强度为5.62 MPa,断裂伸长率为182%;在85℃(清亮点温度之上)时,其断裂强度为1.62 MPa,断裂伸长率为89%。相对于纯液晶弹性体薄膜材料而言,质量分数8%碳纳米管的液晶弹性体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接近纯液晶弹性体薄膜的3倍,且可以实现最大收缩率为45%的可逆伸缩形变,在人造肌肉、软体机器人等智能材料领域表现出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层多晶硅、埋沟、双层金属工艺研制了1/2英寸823×592、8.3μm×8.3 μm内线转移CCD,该器件设计制作了纵向抗晕结构,实现了内线转移器件光晕抑制.该器件水平驱动频率可达30 MHz,峰值响应波长位于550 nm,动态范围62.6 dB.  相似文献   
5.
633 nm激光辐射沿心包经脉线传输特性的实验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物医学光学的原理与测量技术,设计了无损检测光波沿人体经脉线传输特性的实验方案,测量了633 nm光波沿心包经脉线和旁开非经脉线方向的光波辐出度特征,分析了光波调制频率对测量光信号的影响.实验对象为20例健康青年志愿者,实验结果采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初步表明:光波沿经脉线方向和非经脉线方向的光强度衰减差异明显(P<0.01),且光波沿经脉线方向的衰减小于非经脉线方向;在低频范围内,光波调制频率越大,光波沿经脉线的衰减越快.  相似文献   
6.
我们用最近研制成功的LMA型低频力学谱测试系统对NiTi合金马氏体相进行了在很大频率范围内(0.003~1Hz)的低频等温力学谱和温度谱的测量.我们研究的形状记忆合金NiTi(Ni 50.2 at%)试样长34 mm,直径1 mm细丝.经一定热处理,分别在333 K. 343 K和353 K做了内耗随频率的变化的测量.实验表明:频率越小,内耗越大,也就是内耗随频率减少而增大.同时我们采用阶梯升温的方法在八个温度下每个温度测量三种频率(1 Hz, 0.1 Hz, 0.01 Hz)的内耗,结果清楚地表明:不同频率下,内耗峰都出现在372 K(99℃).而且频率越低,峰高越高.这是具有相变峰的特点:相变峰的峰温不随测量频率不同而变化,相变峰高度随频率减少而增大.我们还测量了在1 Hz与0.5 Hz频率下内耗随温度的变化.本文用马氏体相的位错理论初步讨论了上述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电导抑制-梯度淋洗离子色谱法测定啤酒中26种有机酸和阴离子的方法,通过对色谱柱、流速、p H值、淋洗液浓度等实验影响因素的研究,探索出了适合26种组分测定的多级梯度淋洗条件。结果表明,当流速为1.00 m L·min-1,p H值在5.3~6.5时,26种组分在0.01~1.00 mg·L-1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0.99)。除了苯甲酸外,25种组分检出限(S/N=3)在0.00008~0.0785 mg·L-1之间;在0.10、0.20、1.00mg·L-1三个添加浓度水平下,回收率为80.47%~113.77%,RSD在0.46%~9.87%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稳态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手段辅助分子对接技术,重点考察了烟碱(NIC)两种对映体与胰蛋白酶(TYP)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机理、构象变化及结合模式。结果表明,S-NIC与TYP碰撞结合形成激态复合物而猝灭TYP的内源性荧光,而R-NIC与TYP结合的猝灭机理为动静态结合的混合猝灭类型。R-NIC对TYP荧光猝灭的能力强于S-NIC,且结合常数(Ka)大于S-NIC,但二者在TYP活性空腔中均只有1个高亲和位点。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S-NIC和R-NIC与TYP结合时活化能差异较大,R-NIC与TYP碰撞结合所需能量更小。同步和三维荧光光谱研究发现,NIC两种对映体均诱导了TYP的微环境和构象发生变化。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两种对映体均稳定结合于TYP分子的SER-195附近,且R-NIC与氨基酸残基SER-214形成氢键。  相似文献   
9.
在二氯硅酞菁轴向位置引入硝基芳基苄醚树枝配体是一种减少酞菁配合物聚集体形成,提高其光动力活性的有效方法。本文采用UV/Vis、稳态和瞬态荧光光谱法比较了1-3代硝基芳基苄醚树枝配体轴向取代硅(Ⅳ)酞菁的光物理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轴向树枝配体代数的增加,Q带最大吸收峰强度增大,酞菁核荧光强度增强,荧光量子产率降低,荧光寿命增长。研究结果将为开发轴向取代硅(Ⅳ)酞菁配合物作为新型光敏剂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DNA和蛋白质吸收带的Kubelka-Munk光谱函数对离体的人正常胃、未分化胃腺癌、胃鳞状细胞癌和低分化胃腺癌的上皮组织进行鉴别诊断。实验采用带积分球附件的分光光度计获取组织的漫反射光谱。结果表明:在250~650 nm,人胃的上皮组织的癌变导致未分化胃腺癌、胃鳞状细胞癌和低分化胃腺癌等的上皮组织的Kubelka-Munk光谱函数f(r∞)及其对数log[f(r)]的平均值在DNA吸收带(260 nm)处都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其差异分别为68.5%(p<0.05),146.5%(p<0.05),282.4%(p<0.05)和32.4%(p<0.05),56.0%(p<0.05),83.0%(p<0.05)。人胃的上皮组织的癌变导致未分化胃腺癌、胃鳞状细胞癌和低分化胃腺癌等的上皮组织的Kubelka-Munk光谱函数f(r)及其对数log[f(r)]的平均值在蛋白质的吸收带(280 nm)处也都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其差异分别为86.8%(p<0.05),262.9%(p<0.05),660.1%(p<0.05)和34%(p<0.05),72.2%(p<0.05),113.5%(p<0.05)。人胃的上皮组织的癌变导致未分化胃腺癌、胃鳞状细胞癌和低分化胃腺癌等的上皮组织的Kubelka-Munk光谱函数f(r)及其对数log[f(r)]的平均值在β-胡萝卜素吸收峰(480 nm)处也有着显著的差异性,其差异分别为59.5%(p<0.05),73%(p<0.05),258.9%(p<0.05)和118.7%(p<0.05),139.2%(p<0.05),324.6%(p<0.05)。可见,人胃上皮组织的癌变导致其DNA、蛋白质和β-胡萝卜的含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结论为快速、低成本、非入侵的胃癌的光活检及鉴别诊断胃癌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