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化学   36篇
晶体学   9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110篇
无线电   1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four kinds of lubricating greases (urea, lithium, extreme pressure lithium, molybdenum disulfide lithium greases) with different NLGL (National Lubricant Grease Institute of America) number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 Greases with different NLGL grades have unique spectral features in the terahertz range. Comparison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with predictions based on Lorentz--Lorenz theory exhibited that the refractive indices of each kind of lubricating grease were dependent on the their consistency. In addition, molybdenum disulfide (MoS2) as a libricant additive shows strong absorption from 0.2 to 1.4 THz, leading to higher absorption of MoS2-lithium grease than that of lithium grease.  相似文献   
52.
张镜水  孔令琴  董立泉  刘明  左剑  张存林  赵跃进 《物理学报》2017,66(12):127302-127302
针对基于经典动力学理论传统模型中忽略扩散效应的问题,通过对基于玻尔兹曼理论的场效应管传输线模型的理论分析,建立了包含扩散效应的太赫兹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场效应管探测器理论模型,研究扩散效应对场效应管电导及响应度的影响.同时,将此模型与忽略了扩散效应的传统模型进行了对比仿真模拟,给出了两种模型下的电流响应度随温度及频率变化的差别.依据仿真结果,并结合3σ原则明确了场效应管传输线模型中扩散部分省略的依据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扩散部分引起的响应度差异大小主要由场效应管的工作温度及工作频率决定.其中工作频率起主要作用,温度变化对差异大小影响较为微弱;而对于工作频率而言,当场效应管工作频率小于1 THz时,模型中的扩散部分可以忽略不计;而当工作频率大于1 THz时,扩散部分不可省略,此时场效应管模型需同时包含漂移、散射及扩散三个物理过程.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太赫兹CMOS场效应管理论模型的精确建立及模拟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3.
在微机继电保护中,需要应用的离散运算方法来实现故障量的测量、计算和故障判别,这些不同的运算方法就是不同的保护算法。几种基本的保护算法包括:序分量的滤序算法,基于正弦函数模型的算法,基于非正弦函数模型的算法。在基于非正弦函数模型的算法中包括全波傅里叶算法与半波傅里叶算法,本文对这两种算法进行了频率特性分析,通过MATLAB仿真实验,对比两种算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4.
太赫兹(THz)是指频率在0.1~10 THz的电磁波,其波长在30~3 000 μm范围内。由于自然界许多小分子的振动、转动等的频率均在太赫兹波段,并且太赫兹的低电子能特性使其在实验过程中不会对待测样品造成破坏,所以太赫兹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无损检测、生物医学等领域。但是太赫兹在铁磁领域的相关报道还是较少的,因此本研究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研究了一种新型磁性材料:磁流体的组成部分-载基液的太赫兹透射特性。磁流体是一种兼具液体流动性和固体磁性的新型功能材料,其打破了传统磁性材料的固体形态。磁流体由Fe3O4纳米级颗粒以及载基液构成。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发现磁性液体不仅具有良好的磁光效应,而且对于一定频率的太赫兹波具有高透射率;另外,在极低频电磁场作用下其可用于医学上的肿瘤治疗,可作为靶向治疗的载药系统。由于磁流体的组成部分-载基液成本较高,因此在实验中运用了微流控技术。微流控技术对检测样品的消耗少、检测速度快,并且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自行设计沟道,因此是一种便捷的、灵活性好的检测方式。采用对太赫兹波具有高透过率的石英材料制成了夹心式的太赫兹微流控芯片。首先将两块3 cm×3 cm×2 mm的石英玻璃作为基片和盖片,再把强粘黏性双面胶剪刻成镂空样式,形成2 cm×2 cm的方形区域,然后把盖片和基片通过雕刻好的强粘黏性双面胶键合,其沟道厚度为50 μm,可以用于对少量液体的探测,并且可以使载基液呈薄膜状。之后将太赫兹技术和微流控技术相结合,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系统研究了载基液的太赫兹透射特性,通过对太赫兹时域光谱以及频域光谱的研究发现,装有载基液的微流控芯片的信号强度高于空的微流控芯片,这一发现为载基液的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5.
基底对亚波长金属双环结构太赫兹透射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建丰  周庆莉  施宇蕾  李磊  赵冬梅  张存林 《物理学报》2012,61(4):48101-048101
太赫兹波通过人工金属亚波长结构开口共振环(SRRs)可以产生共振吸收, 目前普遍采用LC振荡电路和线性振子模型来解释.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测得并无开口的亚波长金属双环和反双环结构阵列透射的太赫兹波, 结果仍然观察到在太赫兹透射谱中存在吸收峰. 分析得出此吸收峰的出现可以用线性振子模型解释. 此外, 研究发现若将此结构制作到石英基底上, 当以样品表面法线方向为轴旋转样品时其太赫兹透射时域波形和频谱均会随旋转角度出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而以硅为基底并不出现此现象. 本文将其原因归结为石英基底的双折射效应对亚波长金属双环结构太赫兹透射性质的影响. 本文主要目的是分析造成这种影响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56.
固体火箭发动机绝热层脱粘的红外热波无损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描述了运用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试件绝热层脱粘进行检测 的原理和实验过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对固体火箭发动机钢筒与绝热层之间的脱粘作快速有效的检测。  相似文献   
57.
采用提拉法(Cz法)生长了45×40mm大尺寸钨酸铋钠(NaBi(WO4)2,简称NBW)晶体,探讨了工艺参数和晶体开裂间的关系,并根据Brice模型,讨论了晶体中的热应力、热应变和晶体尺寸、温度梯度、提拉速度、晶体转速之间的关系,设计了生长NBW的最佳工艺条件液面上下10mm内温差为0.8℃/mm,拉速2~4mm/h,转速12~18r/min,冷却速率25℃/h.  相似文献   
58.
针对自制激光热交联型CTP版材存在的问题,合成了一种磺酸酯类化合物,用其作为酸增值剂,使得版材的灵敏度与成像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9.
反射式太赫兹返波振荡器成像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现了基于返波管源的太赫兹波反射式成像系统.这是一种新型的无损探伤成像方式.从样品表面或者基底反射回来的太赫兹波被焦热电探测器收集,最后经过计算机处理成像.频率为0.7THz的成像系统被用来对一系列样品进行无损检测,如硬币、徽章、模型飞机以及预埋了人工缺陷的工业样品.结果表明,很多工业材料相对于太赫兹波都是透明的,尤其是一些在航空航天技术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吸收微波的材料.  相似文献   
60.
脉冲红外热成像使用脉冲热源,热源中具有广泛的频率分量,而锁相红外热成像技术使用周期热源,热源频率单一。两种热成像技术的热源工作方式和数据处理方式不同,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本文利用两种技术分别对电路板和平底洞试件进行了检测,通过实验结果来说明两种热成像技术的区别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