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化学   4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5篇
无线电   1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李志国 《中国新通信》2021,(24):146-147
本文首先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然后分析高职院校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思路,最后提出相关改进措施,旨在为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结合器件具体结构和工艺,在回流效应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回流加固结构。产一套和地回流加固结构样管进行了电热加速应力试验,考核了不同结构的加固效果及抗热电迁徒性能,优选了最佳回流结构。  相似文献   
73.
采用二维面探测器X射线衍射(XRD)测量1μm和0.5μm厚Al互连线退火前后的残余应力. 沉积态Al线均为拉应力,且随膜厚的增加而减小. 沿长度方向的应力明显高于宽度方向的应力,表面法线方向应力最小. 250℃退火2.5h后,互连线在各方向上的应力都减弱,其中1μm Al线应力减弱幅度高于0.5μm互连线.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方法,测量退火前后Al互连线(111), (100), (110)取向晶粒的IQ值. 退火后平均IQ值提高,互连线残余内应力随之减小. EBSD分析结果与XRD应力测试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74.
在W通孔的多层金属化系统中,金属离子的蓄水池效应对其电迁移寿命的影响很大,文中设计制作了12种不同的蓄水池结构,并进行了电迁移实验.着重考察蓄水池面积、通孔位置、通孔数目对互连线电迁移寿命的影响,得出蓄水池的面积是影响电迁移寿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5.
扼要介绍了Al在VLSI的作用及要求。指出了随着VLSI的发展,由Al金属化电迁徙引起的失效将成为影响VLSI可靠性的主要失效机理,并对由电迁徙引起的各种失效现象及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随着Al金属化系统抗电迁徙性能的提高和新结构、新工艺的出现,Al在VLSI金属中的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相似文献   
76.
77.
双极型微波器件失效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浅结器件欧姆接触退化问题,利用3DG44、3DG86微波管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EB结失效非常严重,并且结越浅对高温工艺越敏感,经SEM显微分析表明,失效机理为发射区处Al、Si的互扩散、Al离子进入发射区。将新型金属化系统Al/TiN/Ti用于实际器件,TiN有效地阻止了Al、Si的互扩散,其EB结特性明显改善,成品率和可靠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8.
以多孔阳极氧化铝(AAO)为模板,采用直流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磁性金属Ni纳米线阵列。选用SEM、TEM、XRD等测试手段,对其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Ni纳米线阵列排列规整、长度一致、直径与模板孔径基本一致,约为250nm,而且是结构紧密的多晶体。研究了电沉积时间对Ni纳米线长度的影响,发现电沉积时间应不超过15h。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多芯片组件(MCM)的结构、失效模式和机理的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生产实际的MCM失效率预计模型.采用加速寿命试验和点估计法获得了膜电阻的基本失效率λRT和布线与工艺基本失效率λC;并采用极限应力对比试验获得了层间系数πcp.  相似文献   
80.
Au/AuGeNi/n-GaAs欧姆接触失效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Au/AuGeNi/n-GaAs欧姆接触进行了三种不同的应力试验:(1)高温存储(HTS),(2)常温大电流(HC),(3)高温适当电流。试验结果表明,三种试验均造成了试验后期欧姆接触电阻增大,最后导致欧姆接触失效。AES分析表明,试验后的样品发生了Ni、An和GaAs的互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