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7篇
化学   69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2篇
无线电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方云  吴梦洁  任月萍  江明 《化学学报》2011,69(15):1737-1742
以银氨络离子为前躯体, 葡萄糖为还原剂, 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组成的软模板中反应, 首先得到形貌均一、粒径为(50±5) nm的纳米银颗粒, 随后自发生长成银纳米棒. 测试结果表明纳米银颗粒的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在441 nm处, XRD表明其为面心立方体, 在(111)晶面有最强吸收|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观察到的晶格条纹和孪晶面证实其为多重孪晶(MTP), 选区电子衍射(SAED)进一步证实了其具有五重孪晶结构. 由于孪晶结构具有很高的生长活性, 故推断上述孪晶纳米银颗粒经PVP-SDS软模板诱导, 在常温、水相且无需多元醇辅助的条件下, 仅通过受约束Ostwald熟化生长, 便可一锅法合成出各向异性的银纳米棒. 用该法替代高温有机相并加入晶种的多元醇方法, 提高了湿化学方法的实用性并可以显著降低制备一维银纳米材料的成本.  相似文献   
42.
以天然不饱和脂肪酸共轭亚油酸(CLA)为绿色单体, 通过简单的分子自组装和可控自交联反应制备聚共轭亚油酸(PCLA)聚集体.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显示, PCLA聚集体的形貌呈现独特网状结构, 其联结单元为来自于CLA胶束的膨大颗粒. 采用氯金酸在极性聚合物表面原位还原, 2 d后在网状PCLA基底上制备得到以CLA胶束为核(20 nm)的网状纳米金结构, 而且网状PCLA的原位还原作用与模板作用相结合是获得PCLA基网状纳米金的充分必要条件. 与普通球形胶态金纳米颗粒[(5±1) nm]相比, PCLA基网状纳米金对苯硫酚具有更好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 对对硝基苯酚具有更好的催化还原效果.  相似文献   
43.
比较了乳糖等3种双糖或核糖等3种单糖及其复配物对近中性范围共轭亚油酸(CLA)形成脂肪酸囊泡(FAV)的影响. 用激光丁达尔效应确定FAV的pH窗口及各相区,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动态光散射表征其形貌和尺寸, 用浊度法研究了其稳定性, 用等温滴定量热证明各种糖及其复配物与FAV表面的弱非共价键合作用, 并经理论计算获得结合能. 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 各种糖及其复配物均可以双向拓宽CLA形成FAV的pH窗口, 且拓宽其近中性pH窗口的能力按照双糖<单糖≈双糖/单糖≤单糖/单糖的顺序依次增强. 主要归结为单糖在FAV表面的强竞争吸附, 以及双糖可能因多结合位点吸附而减少其自由羟基与环境水分子的缔合作用, 从而影响多羟基小分子依靠自由羟基增强囊泡表面亲水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44.
合成了一系列直链烷基聚氧丙烯醚硫酸钠(CcPpS, c=8或16时, p=9;c=12时, p=3, 6或9)并鉴定了其结构. 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类似, C12P9S在氧化铝上的饱和吸附量以及对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的吸附增溶行为共同证实该延展型表面活性剂在表面上形成了双层吸附胶束, 但由聚氧丙烯(PPO)连接基导致的橄榄球状分子及其导致的较大分子吸附面积, 使其吸附能力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增溶能力均稍弱于SDS. C12P9S@Al2O3对弱极性分子1-苯乙醇和难溶性分子苯乙烯的吸附增溶能力均明显强于SDS, 而且对1-苯乙醇的吸附增溶量达到SDS@Al2O3的8.5倍, 说明1-苯乙醇主要被增溶在C12P9S双层吸附胶束中PPO连接基所在的膨大部位, 这使延展型表面活性剂改性的氧化铝在废水处理和药物传递系统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5.
无溶剂酶促合成癸酸偏甘油酯的热力学和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andida antarctic脂肪酶(CAL)为催化剂,对无溶剂微水体系中癸酸与甘油酯化反应的热力学平衡和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用平板冷却猝灭法观察反应体系的初始相态。反应物猝灭态照片表明,相间传质与反应物分散状态有关;酶粒表面局部癸酸浓度相对过剩于界面相浓度。在无溶剂体系中癸酸和甘油的酶促反应不符合Ping-Pong Bi-Bi机制。敞开物体系中单、二、三酯形成的表观热力学平衡方程为:[C]0N[C]/[M]=1/K1 [C] K2[C]^2 K2K3[C]^3,其中[C]0为癸酸的初始摩尔数,[C]为反应物中癸酸的摩尔数,N为甘油与癸酸的初始摩尔比,[M]为反应物中癸酸单甘酯的摩尔数;K1、K2、K3分别为单、二、三酯形成的表观热力学平衡常数:K1=0.103mmol^-1,K2=0.055mmol/^-1,K3=0.004mmol^-1。  相似文献   
46.
将微波辐射用于非水相酶催化可以获得很多有别于常规加热下的反应结果。本文讨论了微波的非热效应在酶促反应中的表现,探讨了微波辐射对酶的结构、构象、活性及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以及微波辐射-酶耦合催化对反应的对映选择性、底物专一性、前手性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的影响。在大多数场合,适当的微波辐射不会损伤酶活而且可以提高反应速率,而对酶特异性的影响则不一而论。  相似文献   
47.
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是表征表面活性剂胶体电解质性质的重要理化指标.常用的cmc测定方法有光散射法、染料法、增溶法、电导法和表面张力法等[1].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依据表面活性剂在cmc附近某些理化性质的突变特性,从发生突变的函数不连续区域...  相似文献   
48.
接收波束形成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接收校正,校正精度直接影响形成波束的副瓣电平,文章详细介绍校正的原理、方法及相关参数的取得.用试验数据取得的相关校正参数,对测试信号扫描形成垂直波瓣,其副瓣电平低于设计的39dB,说明该校正方法获得了满意的校正结果.  相似文献   
49.
以SDS-PEG团簇为软模板在温和条件下合成金纳米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纯荣  方云  冯杰文 《化学学报》2007,65(12):1177-1180
介绍一种由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聚乙二醇(PEG 20000)组成的团簇为软模板, 在室温、常压、无硬模板及无外加还原剂条件下自还原HAuCl4合成金纳米环的新方法. TEM显示合成的金纳米环的直径为(500±50) nm; UV-vis光谱显示在800 nm以上区域有强吸收带, 证明有大的各向异性的纳米结构生成. 电子衍射(ED)显示合成的金纳米环为金单晶结构; XRD显示金纳米环的(200)与(111)衍射峰的强度比(I(200)/I(111))为0.11, 比反应初始阶段的0.31降低0.2左右, 表明金纳米结构主要为(111)晶面取向. TEM和SEM跟踪显示, 金纳米环的生长经历了从金纳米球到纳米片再到纳米环的变化过程, 控制反应时间可以得到预期的金纳米结构.  相似文献   
50.
胡瑾  方云  王婷  任月萍  陈方博  石茵 《化学学报》2009,67(14):1591-1596
在SDS-PVP水溶液中采用N2H4&#8226;H2O还原CuSO4, 在pH (10±0.5), (40±1.0) ℃条件下反应55 min得到橙色Cu2O溶胶, 离心分离产物经XRD鉴定为Cu2O立方晶系晶体; SEM和TEM表明该法获得的晶体为形状规整、粒径分布窄的Cu2O中空亚微球, 并证实系由大量10 nm量级的原级Cu2O纳米晶粒组装而成. 根据实验事实推断, SDS-PVP项链状软团簇提供了“双重软模板”功能, 借助独特的“模板诱导两级组装”作用一锅法合成了Cu2O中空亚微球. Cu2O中空亚微球生长的可能途径为: 首先, 项链状软团簇中的SDS束缚胶束作为第一重软模板, 诱导一级组装10 nm量级的原级Cu2O纳米晶粒; 然后, 软团簇中立体桥联SDS束缚胶束的PVP链节作为第二重软模板, 诱导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原级Cu2O纳米晶粒长大并进一步聚集/二级组装, 经一锅法合成得到次级Cu2O中空亚微球. 实验结果证明该一锅法温和、简便、快捷, Cu2O中空亚微球的粒径分布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