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17篇 |
免费 | 1015篇 |
国内免费 | 676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361篇 |
晶体学 | 73篇 |
力学 | 261篇 |
综合类 | 108篇 |
数学 | 532篇 |
物理学 | 1789篇 |
无线电 | 338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3篇 |
2024年 | 133篇 |
2023年 | 177篇 |
2022年 | 185篇 |
2021年 | 195篇 |
2020年 | 206篇 |
2019年 | 173篇 |
2018年 | 184篇 |
2017年 | 124篇 |
2016年 | 144篇 |
2015年 | 223篇 |
2014年 | 414篇 |
2013年 | 325篇 |
2012年 | 310篇 |
2011年 | 257篇 |
2010年 | 295篇 |
2009年 | 394篇 |
2008年 | 308篇 |
2007年 | 277篇 |
2006年 | 273篇 |
2005年 | 266篇 |
2004年 | 239篇 |
2003年 | 258篇 |
2002年 | 179篇 |
2001年 | 187篇 |
2000年 | 143篇 |
1999年 | 160篇 |
1998年 | 117篇 |
1997年 | 128篇 |
1996年 | 97篇 |
1995年 | 97篇 |
1994年 | 106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98篇 |
1991年 | 93篇 |
1990年 | 67篇 |
1989年 | 86篇 |
1988年 | 63篇 |
1987年 | 81篇 |
1986年 | 56篇 |
1985年 | 57篇 |
1984年 | 35篇 |
1983年 | 37篇 |
1982年 | 32篇 |
1981年 | 30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2篇 |
1974年 | 9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本文针对当前互联网络面临的三大问题,论述了采用面向连接的技术的必要性.文章随后分析了互联网"控制与转发分离"以及新一代网络中使用面向连接技术的相关进展,在肯定这些架构的先进性的同时,指出了它们继续保留无连接服务的缺点.文章在上述架构的基础上建议了一个完全面向连接的互联网架构,并着重论述了这一架构在遏制远程的黑客攻击与病毒投放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2.
正今天(10月7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和天野浩以及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新型高效、环境友好型光源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三位获奖者"发明的高效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带来了明亮而节能的白色光源"。正构思着本期的卷首语,发现本次获奖内容属电力电子半导体范畴,便迫不及待与其扯上点关系。 相似文献
43.
44.
45.
46.
信息行业通信网站采用联合接地设计方式后,由于其地网覆盖面积远比以往分散接地设计方式大得多,所以接地电阻测量的辅助测试电极与被测地网间距比分散接地(40 m、20 m)的间距要相应增大,方可较为准确地测出联合地网的接地电阻丝,极棒与被测地网间的间距一般应为联合地网等效直径的3倍~5倍,电压极棒间距为被测地网与电流极棒间距的0.618倍,其测试结果方可公认。在城区由于地下金属管线密布,路面硬化,建筑物阻挡,很难采用这种方法测量其接地电阻丝。客观上需要寻找或探索一种全新的测量手段,目前市场上正好出现了一种无需断开地… 相似文献
47.
48.
49.
红外探测器的归一化探测率D~*和单色探测率D~*(λ)是对不同辐射源测量的。本文参考资料[1]中积分灵敏度和光谱灵敏度的关系,推导了D~*与D~*(λ)的关系式。辐射源的温度与测试D~*用黑体温度不同时,红外系统计算不能直接引用D~*;辐射源不是单色光时也不能直接引用D~*(λ)。在一些资料等中,作了倚化假设,仍直接用D~*作系统的计算,本文作者认为有进一步探讨之余地。本文以无背景辐射下系统信噪比的计算为例,引用了D~*和D~*(λ)推导中的处理方法,并参考[1]中有效辐射的概念,推导了任意温度辐射源的连续光谱照射下探测器信噪比的表达式。文中提出了用D_(max)~*及有效辐射功率P_(?)替代D~*及真实辐射功率P来进行计算的修正方法,以供批评讨论。 相似文献
50.
以往观察过热时的心肌细胞损伤,主要着眼于肌浆的改变,很少注意到核的形态异常(1—4)。本实验采用雄性大鼠,高温仓过热,热电偶测温,常规电镜制片,H300电镜观察,观察到一种称为核端切迹的形态异常。核端切迹有两种:端膜面平直时称为平端核(图1),端膜面内陷时称为凹端核(图2)。在纵切的心肌细胞核端处。肌浆网的数量较线粒体明显少,高尔基复合体和核的大小改变不明显,而线粒体的横经过热组较常温组明显增加(常温组:0.90±0.05μm;过热组:1.05±0.04μm)。有的大鼠在核端可以见到巨大线粒直接挤压核端,观察到线粒体直接挤压核端的证据。因此,核端切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线粒体肿胀直接挤压的结果。当观察以平端核为主的核端切迹时,不伴有明显的肌浆改变。凹端核的数量明显增加时可广泛见到溶酶体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