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310篇
化学   315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41篇
物理学   192篇
无线电   57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5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提出了用硝酸-氢氟酸溶解磷铁样品后经高氯酸冒烟除氟,在硝酸(1+99)溶液中,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其中的磷、锰、钛和铝等成分。选择波长为213.618,257.610,334.941,308.215nm的4条谱线依次作为磷、锰、钛和铝测定的分析线。应用此方法分析了4个磷铁样品,其中包括一个国家标准物质GBW 01429,测得结果与化学法的测定结果或与认定值相符。磷、锰、钛和铝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0.49%,0.43%,0.83%,9.0%。  相似文献   
972.
将钛酸四丁酯和氧化石墨超声分散于叔丁醇,微波辐射下加入醋酸锂溶液制备尖晶石Li4Ti5O12(LTO)前驱体/氧化石墨烯。一方面,微波作用促进了钛酸四丁酯水解,前驱体的形成能在15 min内完成。另一方面,叔丁醇的"软模板"限域作用导致形成粒子极小且形貌单一的LTO前驱体。同时,细小的LTO前驱体粒子通过二次团聚将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完全包埋。最后,LTO前驱体/氧化石墨烯在800℃下煅烧8 h得到尖晶石LTO@石墨烯(LTO@G)。研究表明,LTO@G晶体尺寸在0.2~1.5μm之间,其振实密度达到1.7 g·cm-3。石墨烯位于晶体内部,并显著提高了材料的电子传导性。LTO@G的电导率为1.84×10-3 S·m-1,远高于纯相LTO(1.1×10-7 S·m-1)。1C和4C下,LTO@G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是170.1和97.5 m Ah·g-1。可见,LTO@G具有高倍率性能和振实密度,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商品锂离子电池。  相似文献   
973.
采用Arrhenius方程的双参数形式描述反应的速率常数对温度的依赖关系, 解决了三参数(A, n, E)过拟合造成的复杂燃烧机理参数缺乏通用性等问题. 在不改变物种数和基元反应数条件下, 将UCSD核心机理进行双参数处理, 并应用于小分子体系的动力学模拟, 得到的模拟结果与三参数机理基本相符. 双参数机理恢复了Arrhenius活化能的物理意义, 可实现机理的参数比较和迁移, 缩小了机理整体优化的变量空间, 为燃烧机理参数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4.
本文提出了反应类等键反应方法,将通常用于热力学性质计算的等键反应方法推广用于类反应中反应势垒和反应焓变的计算. 对碳氢燃料低温燃烧反应机理中的一类重要反应类:?烷基自由基过氧化氢裂解生成烯烃和HO2自由基的反应势垒和反应焓变进行了计算. 通过对该类16个反应中的5个代表反应分别在不同计算水平HF、DFT、MP2、CCSD(T)的比较计算发现,采用等键反应方法可在较低从头算级别计算得到类反应较高精度的反应势垒,提高了计算的效率和精度. 本文采用反应类等键反应方法在B3LYP/6-311G(d,p)计算水平对该类16个反应进行了反应势垒和反应焓变的计算,并建立了反应势垒和反应能的线性自由能关系:delta V=71.02+0.41?delta E.  相似文献   
975.
甲烷氧化偶联La—Mn—Li系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RD、IR、XPS和SEM等方法研究了混合氧化物LiLa_(1-x)Mn_xO_2的结构和它们对甲烷氧化偶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MnO_2的变化,可形成一系列复合氧化物,其中三元复合氧化物La_2Mn_(1-y)Li_yO_4是甲烷氧化偶联的活性相,由于Li~+部分取代Mn~(2+)形成Li~+-O~--Mn(2+)缺陷簇,增加了活性氧种的浓度和再生速度是这种氧化物具有较高甲烷偶联活性的主要原因。脉冲实验证明,CH_4脱氢生成CH_3·偶联生成C_2H_6,进一步氧化脱氢生成C_2H_4都可在催化剂表面完成,而CO和CO_2是在气相反应中生成的。在780℃C_2收率可达23.9%。  相似文献   
976.
鬼灯擎素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尚珍  周忠远 《结构化学》1989,8(4):305-310
本文报道了从鬼灯擎(Rodgersid aesculifolia Batal)中提取的鬼灯擎素(Bergenin)晶体的结构研究。鬼灯擎素晶体为正交晶系,C_(14)H_(18)O_(10),M_r=346.28,其晶胞参数a=7.468(9),b=13.899(4),c=14.228(0)A;空间群为P2_12_12_1;晶胞内分子数Z=4,D_c=1.5560g/cm~3,结构模型由SHELXTL程序解出;经Fourier合成和最小二乘修正,最后的偏离因子R=0.028。此外,利用晶体结构分析所得分子中各原子的坐标,以半经验分子轨道法CNDO/2程序计算了分子总能量、净电荷分布以及Wiberg键级等,并以此讨论了分子的反应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977.
用ESR对比研究了掺杂Nb对α-Bi2Mo3O(12)催化剂丙烯还原和氧再氧化的影响,并用XPS原位Ar+溅射研究了催化剂的还原与再氧化过程,观察了上述过程中催化剂内金属离子的价态变化和晶格氧的扩散现象。提出了Bi-Mo间通过晶格氧扩散所发生的氧化还原作用及模型,探讨了Nb(5+)取代Mo(6+)产生的氧空位对加速晶格氧扩散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8.
本文建议一种Hückel-Hubbard参数化法,并用Hückel-Hubbard理论首次计算了氮叶立德[2,3]和氢[1,3]σ键迁移反应的基态和低激发态势能面,根据计算得到的势能面,对相应的基态和激发态反应途径进行了讨论,得到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979.
微量热法研究蒽醌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和毒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growth therrnogenic curve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Tetrahymena thermophila affected by 1,8-dihydroxyanthraquinone, emodin and rhein were determined quantitatively by microcalorimetry.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the three anthraquinones (AQ) on S. aureus revealed that the sequence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ose was rhein〉emodin〉 1,8-dihydroxyanthraquinone. The toxicity of the three AQ on T. thermophila indicated that all the tested AQ were toxic to the tested protozoa and the hydroxyl and carboxyl substituted at different position of anthraquinone ring resulted in the enhancement of toxicity.  相似文献   
980.
黎燕  黄卫  黄平  朱新远  颜德岳 《化学进展》2014,26(8):1395-1408
大多数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均存在水溶性差、给药量大、体内半衰期短等问题,它们经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后,只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往往缺乏选择性,同时,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产生细胞毒性,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甚至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它们在临床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通过选择适宜的载体材料构筑抗肿瘤药物输送系统(如胶束、凝胶、纳米粒子等),不仅可以延长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半衰期、降低其毒副作用,而且还可提高其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因而受到广大科研人员及制药企业的广泛重视。到目前为止,抗肿瘤药物输送系统的发展历史已有60多年,大致可分为传统型、智能型和靶向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本文将从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来综述抗肿瘤药物输送系统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