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6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258篇
化学   329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164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109篇
物理学   495篇
无线电   85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41.
南岭东段稀土岩浆岩较集中的地区,稀土花岗岩系列分布最广,另有富含稀土的酸性火山岩、花岗斑岩及各种暗色脉岩。它们主要是燕山运动的产物,并互有联系。本文研究报道它们的演化过程、演化关系与岩浆的演化机理。  相似文献   
42.
苯甲酰羟胺(C_6H_5CONHOH)对钨钼配位效率高,速度快,生成的配合物稳定.在一定的酸性条件下,对钨钼萃取具有较好的分离性能.等及 Agrawal 曾报道该类钨钼配合物均易被高级醇定量萃取,可用于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钨和钼.但对配位过程的研究,特别是对配合物结构与性能的研究则未见报道.本文在钨配合物组成、红外光谱、多晶 X 光衍射等研究的基础上培养其单晶,并测定了晶体结构,试图对其性能研究提供一些信息.实验与结构分析配合物(C_7H_6O_2N)_2WO_2由钨酸钠与苯甲酰羟胺混合的水溶液,在 pH-1~6时,用己醇  相似文献   
43.
44.
本文使用以Cu(Ⅱ)为顺磁探针的ESR以及宽谱线~1H-NMR等磁共振方法,研究了12-钨磷酸水合物中水分子的运动状态,结果表明水合水的活动性不仅取决于温度,而且还与12-钨磷酸水合物中的含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45.
X射线荧光分析中熔融制样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6.
以GBL/EC复配体系为增塑剂, PVDF HFP和PMMA为聚合物基体制备胶态聚合物电解质. 研究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传输特性和电化学稳定性. 实验表明,室温离子电导率达到 1. 2mS·cm-1, 电化学稳定窗口在 4. 5V以上. 以GBL/EC增塑聚合物电解质与表面经修饰的锂金属电极组成锂金属聚合物电池,其电极稳定性较好,充放电循环寿命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7.
48.
建立了一种毛细管柱超临界流体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方法。成功地实现了对多环芳烃混合物的分析鉴定。该联用方法是在线分析鉴定复杂有机混合物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9.
通过粉状白钨酸和可溶性铌酸钾水溶液的反应,合成了十二聚系列的钨铌杂多阴离子胍盐化合物[C(NH_2)_3]_(6.3)K[Nb_(1.3)W_(10.7)O_(40)H_2]·H_2O,研究了其水溶液的酸碱稳定性。根据红外、拉曼和紫外光谱、化学性质,认为该化合物可能具有十二聚偏钨酸根阴离子的结构骨架。  相似文献   
50.
讨论摩擦面的摩擦因数模型.认为砂岩的摩擦因数分为砂粒球面摩擦因数、微裂纹平面摩擦因数、凸凹构成的裂缝摩擦因数3个层次,分别代表3类不同的成因,3个层次的耦合是真实岩石摩擦因数的决定因素.岩石摩擦因数是在砂粒球面材料摩擦因数基础上,经过后两种形式的放大而形成岩石的宏观摩擦因数.裂纹表面凸起的平均角度或者分形维数是影响岩石摩擦因数分异的最大影响因素,而颗粒排布模式导致的分异相对小得多.颗粒接触的静摩擦因数大于动摩擦因数的成因与颗粒的平均接触角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