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3篇
  免费   928篇
  国内免费   1061篇
化学   1497篇
晶体学   69篇
力学   271篇
综合类   129篇
数学   434篇
物理学   1706篇
无线电   304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18篇
  1974年   19篇
  1972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合成了含金属配位交联网络的可溶性聚酰亚胺,由于Cu2+与聚酰亚胺侧链羧基之间的配位交联作用限制了聚酰亚胺分子链的运动,使材料的Tg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由于Cu2+具有非球面对称的电子云结构,导致Cu2+在与有机配体配位时存在额外的晶体场稳定能(CFSE)以及较强JahnTeller效应(JTE),使配位键能够在有机溶剂中稳定存在,极大地提高了薄膜的抗溶剂性能,制备的聚酰亚胺膜在DMF、DMAc等强极性溶剂中室温下浸泡48 h后质量残留率仍可高达80%.此外,在聚酰亚胺分子结构中引入金属离子配位作用使其力学性能明显提升,拉伸强度从93 MPa提高到128 MPa.研究结果为开发高性能可溶性聚酰亚胺材料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2.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血液透析器中双酚A溶出量。采用密度为0.937 3~0.937 8 g/mL的乙醇水混合液作为浸提溶剂,模拟临床使用条件,在(37±1)℃的恒温水浴中循环浸提6 h。选择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选择227 nm和313 nm。双酚A的质量浓度在0.005~0.75 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方法检出限为0.001 3 μg/m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67%~97.87%,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0%~2.66%(n=3),符合中国药典规定。所建立的方法制样简单,适用于血液透析器中的双酚A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3.
制备了1个芳酰腙化合物:N'-(3-溴-5-氯-2-羟基苯亚甲基)-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酰肼(H2L),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H2L与甲基麦芽酚和VO(acac)2在甲醇中反应得到了1个甲基麦芽酚配位的氧钒(Ⅴ)配合物[VO(mat)L]·MeOH。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还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进一步确认了H2L和配合物的结构。通过对C2C12肌细胞的胰岛素模拟实验,表明该配合物能显著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其细胞毒性仅为0.07 g·L-1。  相似文献   
194.
用[BMIM][Cu2Cl3]离子液体萃取脱除汽油中的硫化物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以不同的IL(ionic liquid)/油质量比,采用[BMIM][Cu2Cl3]([BMIM]=1-butyl-3-methylimidazolium)对模型汽油和商品汽油进行单步和多步萃取脱硫实验;并合成几种具有不同阴离子和阳离子结构的离子液体,评价和比较了离子液体对商品汽油的萃取脱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和常温流动性的[BMIM] [Cu2Cl3]离子液体硫容较高,在IL/油质量比为1∶3时,经多步萃取后,油品中的硫质量分数降至20×10-6~30×10-6,累计脱硫率超过95%。汽油中其他组分对脱硫效果影响很小。[BMIM][Cu2Cl3]与汽油形成稳定的两相系统,分离方便。离子液体脱硫能力可以通过四氯化碳反萃取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95.
纳米Zn-Co铁氧体的固相合成及电磁损耗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NH4HCO3与FeCl3·6H2O,Zn(NO3)2·6H2O,Co(NO3)2·6H2O进行室温固相反应制得前驱物,经微波加热处理后,进而热分解分别制得复合氧化物ZnFe2O4、CoFe2O4和Co0.5Zn0.5Fe2O4。由激光粒度分析仪、XRD和SEM表征:获得了颗粒分布比较均一、平均粒度为65 nm左右、立方晶系尖晶石结构的纳米铁氧体粉体。经测试样品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磁导率后,研究了它们的电磁损耗特性。结果表明:Co0.5Zn0.5Fe2O4在100~1 800 MHz内比另外两种铁氧体具有更好的电磁损耗特性。  相似文献   
196.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d, p)的计算水平上研究了离子液中1-乙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EMIM+)的4-H和5-H原子催化丁烯双键异构反应的可能途径,优化了反应体系的平衡态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分析了反应过程中键参数的变化,通过振动分析对平衡态和过渡态进行了验证. 计算结果表明, 离子液中的EMIM+首先通过4-H和5-H原子吸附丁烯, 进而催化丁烯的双键异构反应, EMIM+的4-H和5-H催化1-丁烯异构为2-丁烯的正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04.2和207.3 kJ•mol-1,逆反应活化能约为220.9和223.8 kJ•mol-1, 反应为基元反应.  相似文献   
197.
DFT法研究分子筛催化trans-2-丁烯的双键异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个3T簇模型模拟分子筛催化剂的酸性位,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 B3LYP/6-31G(d, p)方法, 研究了分子筛催化1-丁烯双键异构为trans-2-丁烯的反应机理. 对反应各驻点进行了全优化, 经过零点能校正后, 得到了反应的活化能. 研究表明, 反应分三步进行:物理吸附→化学反应→物理脱附. 分子筛的酸性位OH基团首先吸附1-丁烯的双键形成了π配位复合物, 然后按协同反应机理发生双键异构反应, 生成吸附态的trans-2-丁烯, 最后脱附成产物. 计算得到的表观活化能为57.1 kJ•mol-1, 与实验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198.
基于碳纳米管-聚苯胺纳米复合物的超级电容器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邓梅根  杨邦朝  胡永达  汪斌华 《化学学报》2005,63(12):1127-1130
为了提高碳纳米管的比容, 采用化学原位聚合的方法在碳纳米管的表面包覆聚苯胺, 制备碳纳米管-聚苯胺纳米复合物. 运用TEM和I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通过循环伏安研究样品的电化学特性. 利用恒流充放电考察基于碳纳米管-聚苯胺复合物超级电容器的性能.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 对碳纳米管进行了比较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 碳纳米管和碳纳米管-聚苯胺复合物的比容分别为52和201 F/g. 基于碳纳米管-聚苯胺纳米复合物的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达到6.97 Wh/kg, 并且具有良好的功率特性.  相似文献   
199.
华春燕  李娟  戴立益  单永奎 《化学学报》2005,63(22):2082-2088
利用pH值的调变, 以H4SiMo12-nWnO40•(20~25)H2O (n=2, 4, 6, 8, 10)和Zn(NO3)2饱和溶液为原料制得一系列锌硅钼钨多元取代多金属含氧簇合物, 通过IR, XRD, XPS等方法对合成的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 并利用吡啶吸附红外及氨程序升温脱附分别测定样品表面的酸种类和酸强度. 考察了催化剂对异丙醇气相反应的活性, 同时详细研究了异丙醇气相反应产物分布与催化剂组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0.
The imidazole covalently coordinated sandwich-type heteropolymngstates Na9[ {Na(H=O2}3{M(C3H4N2)}3( Sb W9O33)2]·xH=O(M=Ni^Ⅱ, Co^Ⅱ, Zn^Ⅱ, Mn^Ⅱ) were obtained by the reaction of Na2WO4·2H2O, SbCl3·6H2O, NiCl2·6H2O [MnSO4·H2O, Co(NO3)2·6H2O, ZnSO4·7H2O] and imidazole at pH≈7.5. The structure of Na9[{Na(H2O)2}3{Ni(C3H4N2)}3(SbW9O33)2]·32H2O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Polyanion [{Na(H2O)2}3{Ni(C3H4N2)}3(SbW9O33)2}3]^9- has approximate C3v symmetry, imidazole coordinated six-nuclear duster [{Na(H2O)2}3{Ni(C3H4N2)}3]^9+ is encapsulated between two (α-SbW9O33)^9-, the three rings of imidazole in the polyanion are perpendicular to the horizontal plane formed by six metals (Na-Ni-Na-Ni-Na-Ni) in the central belt, and x-stacking interactions exist between imidazoles of neighboring polyanions with dihedral angel of 60%. The compounds were also characterized by IR, UV-Vis spectra, TG and DSC, and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chanism of the four compounds was suggested by TG cur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