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86篇
化学   126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25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87篇
物理学   184篇
无线电   36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video searching system that utilizes face recognition as searching indexing feature. As the applications of video cameras have great increase in recent years, face recognition makes a perfect fit for searching targeted individuals within the vast amount of video data. However, the performance of such searching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face images recorded in the video signals. Since the surveillance video cameras record videos without fixed postures for the object, face occlusion is very common in everyday video. The proposed system builds a model for occluded faces using fuzz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PCA), and reconstructs the human faces with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has very high efficiency in processing the real life videos, and it is very robust to various kinds of face occlusions. Hence it can relieve people reviewers from the front of the monitors and greatly enhances the efficiency as well. The proposed system has been installed and applied in various environments and has already demonstrated its power by helping solving real cases.  相似文献   
103.
广播剧历来是广播听众喜欢的媒体艺术形式,微广播剧是从广播剧中崛起的。目前,虽然受到时代的发展和新型媒体的冲击,但好的微广播剧仍为广播听众所钟爱。本文是作者在录制微广播剧的过程中的实践与思考,深感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本文提及了作者在微广播剧的制作中的感受,并对微广播剧在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4.
针对微惯性连续测斜装置中陀螺测量精度受噪声干扰、安装误差和零漂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Kalman滤波的陀螺误差标定方法。以微型石英振动陀螺仪为研究对象,运用Kalman滤波对陀螺的原始测量值进行滤波,分析陀螺零漂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结合已有的误差标定模型,得到了一种改进的全温范围内的陀螺误差标定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与传统标定方法相比,提出的陀螺标定方法的测量精度提高了1~2个数量级,验证了该标定方法的可行性,对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陈颖聪  文尚胜  关伟鹏  邓智聪  向昌明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46(12):1222001-1222001(6)
为了研究室内可见光ID定位系统中可见光分布对定位功能实现的关系,搭建可见光通信异步ID定位系统,通过模拟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定位系统的定位范围和传输误码率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利用Matlab可以近似地模拟实际模型的空间光分布,在光分布的三维分布图中找出定位系统光学边界,准确地调节定位系统的定位阈值。进一步搭建了50 cm50 cm50 cm的定位系统原型,在光学边界范围内实现无误码率的异步通信和定位功能,而在定位边界上,信号传输的误码率迅速上升,当信噪比为25 dB时,在光学边界上会出现8 cm的信号盲区,适当增加系统的信噪比,将有效降低信号盲区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6.
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液除杂和产品沉淀过程中,高效固液分离对全工艺连续化生产和产品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整个离子型稀土生产流程自动化、智能化的关键步骤。研究表明:在浸出液除杂、沉淀工序添加0.25 g·m-3 JH2002絮凝剂,利用其电性中和作用和吸附架桥作用,可使Al(OH)3胶体、碳酸稀土颗粒迅速团聚形成絮凝体,进而加速沉降过程;浸出液循环除杂过程的沉降速率为31.43 mm·min-1,除杂上清液循环沉淀碳酸稀土产品过程的沉降速率为24.67 mm·min-1。碳酸稀土产品经煅烧后,所得混合稀土氧化物产品的稀土总量为93.8%,主要杂质Al2O3,Fe2O3,SiO2含量均很低,优于GB/T 20169-2015《离子型稀土矿混合稀土氧化物》标准值。此外,经过循环絮凝沉降的沉淀母液用于离子型稀土矿浸取,基本不会对浸出结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7.
皮蛋作为我国传统的风味蛋制品,是一道享誉海内外的餐桌美食。通过介绍蛋白和蛋黄的pH和游离碱度的变化、蛋黄凝胶强度的变化以及蛋黄和溏心中化学键的变化来了解皮蛋凝胶的形成过程;通过前体物的降解、脂质的氧化和美拉德反应来探索皮蛋风味产生过程的化学变化;通过分析蛋白颜色和蛋黄颜色变化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来解密皮蛋颜色形成中的化学变化;最后通过实验分析确定形成松花的化学物质。通过破译皮蛋的化学密码,让大家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8.
针对姿态测量系统陀螺仪漂移、周围局部磁场干扰制约姿态测量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四元数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q-AKF)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陀螺输出建立姿态解算误差角的状态方程,以磁强计输出构造自适应测量噪声协方差矩阵。仿真结果表明,相比无损卡尔曼滤波(UKF)算法和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算法,采用q-AKF算法补偿得到的姿态角误差不大于0.5°。q-AKF算法对磁强计进行补偿,能够有效抑制陀螺的漂移误差,提高磁干扰环境下姿态解算精度,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设计了一种超低功耗、无片上电阻、无双极型晶体管的基于CMOS亚阈值特性的基准电压源。采用Oguey电流源结构来减小静态电流,从而降低功耗,并加入工作于亚阈值区的运算放大器,在保证低功耗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电源电压抑制比。采用1.8 V MOS管与3.3 V MOS管的阈值电压差进行温度补偿,使得输出电压具有超低温度系数。采用共源共栅电流镜以提高电源电压抑制比和电压调整率。电路基于SMIC 0.18 μm CMOS工艺进行设计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30 ℃~125 ℃温度范围内,温漂系数为9.3×10-6/℃;电源电压为0.8~3.3 V时,电压调整率为0.16%,电源电压抑制比为-58.2 dB@100 Hz,电路功耗仅为109 nW,芯片面积为0.01 mm2。  相似文献   
110.
在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化工与制药、化学、应用化学等专业的仪器分析必修课教学中,既需强调其应用性,又有培养创新型人才兼顾个性发展的要务。基于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在仪器分析教学目标中的合理定位,在教学主线引领下,从精选仪器分析教学内容、建设专业背景需求的仪器分析课程新体系,多彩多样教学方法的挖掘和适当使用,依层次循序渐进选择性开设仪器分析实验等3个方面系统组织构建人才培养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