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6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49篇
无线电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将超导离子源提供的10-20keV/q Ar16 和Ar17 离子入射到Zr金属表面,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X射线谱表明,高电荷态Ar16 离子在金属表面中性化过程中有可能存在多电子激发,使Ar16 的K壳层电子被激发形成空穴,在退激过程中发射特征Kα-X射线.空心原子Ar的K层发射X射线强度随入射离子的动能而减弱,靶原子Zr的L壳层发射X射线强度随入射离子动能的增加而增强.Ar17 的单离子的Kα-X射线产额比Ar16 单离子的Kα-X射线产额大5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42.
实验测量了1.7v0—4.2v0(v0为玻尔速度,v0=2.19×108cm/s)的C3+与He,Ne,Ar原子碰撞过程中单电子转移绝对截面.将实验结果与多体经典轨道蒙特卡罗模拟计算结果做了比较,发现测量结果与多体经典轨道蒙特卡罗模拟计算结果在趋势上相符.当入射离子速度在1.7v0—2 关键词: 离子-原子碰撞 单电子转移 绝对截面  相似文献   
43.
The in-medium NN→N△ cross sections and its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s in isospin asymmetric nuclear medium are investigat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one-boson exchange model by including isovector mesons, i.e., δand p meson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medium NN→N△ cross sections are suppressed when the density increases, and the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s become isotropic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density around the △ threshold energy. The isospin splitting on the medium correction factor, R =σ_(NN→N△)~*/σ_(NN→N△)~(free) is observed for different channels of NN→N△, especially around the threshold energy for all the effective Lagrangian parameters. By analyzing the selected effective Lagrangian parameter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rger effective mass is, the weaker medium correction R is.  相似文献   
44.
基于改进型量子分子动力学(ImQMD)模型,讨论了中低能区重离子碰撞实验上利用多重数定义的中心碰撞和理论上利用固定碰撞参数定义的中心碰撞的差别及其影响。在束流能量为50 MeV/u时,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碎块电荷多重数分布、碎块的平均动能的结果的最大偏差约有50%。两种方法对于同位旋敏感观测量--并合不变的中子-质子产额比的影响在5%~15%之间。研究表明,利用中低能重离子碰撞精确获取核物质状态方程或者介质中核子-核子散射截面时,必须考虑碰撞参数混杂的效应。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离子-原子碰撞过程中双微分绝对截面的计算方法.利用符合技术测量了中能区C3++Ne碰撞系统的纯电离微分绝对截面.将实验结果与多体经典蒙特卡罗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纯电离截面随入射能量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对理论与实验产生差异的原因作了分析.对多重电离的电离机制分析表明:高价态的反冲离子主要来自于俄歇贡献;随着入射能量的升高,电子-电子间的库仑作用也逐渐显现.此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相同实验装置上的各种反应出射道的绝对截面测量,入射离子种类及入射离子能量范围将得到拓展.  相似文献   
46.
为充分利用图像的细节信息,提高变化检测算法的鲁棒性和稳健性,本文融合了多个尺度间的特征,提出了一种自适应SAR图像变化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小波函数对对数比差异图进行多尺度分解,而后采用独立重构的方式,得到不同尺度下的重构图像。接着采用均值循环迭代分割算法,以甄别变化区域与未变化区域。最后将不同尺度下的判别结果,采用马尔科夫随机场融合的方式,来获取最终的变化二值图。通过对不同尺度下的图像进行融合,该方法不仅有效地利用了尺度信息,而且对边缘的检测更加细致。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SAR图像变化检测的精度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47.
Target ionization accompanied with projectile electron loss is investigated for 0.2-7 MeV C^q+ (q = 1 - 4) with He and 0.25-5 MeV O^q+ (q = 1 - 4) with He collisions. For projectile single-electron loss channel, the He double-to-single ionization ratio R is nearly independent of projectile charge state but dependent on the nuclear charge of projectile Zp. The results are analysed with atomic structure qualitatively. So far there have not existed the experimental data comparable with our results, to our knowledge. The ratio R is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the two-step mechanism. This analysis agrees well with similar experiments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10 keV Cl^-离子穿越Al2O3绝缘微孔膜的物理过程,发现穿越的Cl^-其分布中心在初束中心即0°附近,Cl^-离子穿透率下降与几何穿透一致,这是典型的直接几何穿越有一定角发散的微孔导致的结果;而出射的Cl0和Cl^+以微孔轴向为中心分布,Cl^+和Cl0穿透率下降慢于几何穿透.模拟计算发现沉积电荷会使出射粒子中Cl^-占主要成分,并使出射Cl^-角分布中心移动到微孔轴向方向而随微孔膜倾角移动;而在不考虑沉积电荷的情况下,计算结果较好地符合了实验结果.通过分析在不同倾角下散射过程对出射粒子的角分布和电荷态分布的影响,发现绝大部分的Cl0是通过一次和两次散射出射的,其中一次散射出射的Cl0占主要成分,从而导致出射的Cl0沿微孔轴向出射而Cl^+主要是经过一次碰撞出射.这导致了随倾角增大,出射的Cl0穿透率下降速度比Cl^+小,Cl0所占比例相对增大较快,从而导致观测到的Cl^+/Cl0的比例下降.本文结果更仔细地描述了低能离子穿越绝缘体微孔的物理机理,印证了之前实验和理论工作的结果,发现在10 keV以上能区的Cl^-离子穿越绝缘微孔膜的过程中,沉积电荷并未起到主要作用,其主要穿透特征是散射过程造成的.  相似文献   
49.
针对带钢表面图像亮度不均匀、对比度低以及缺陷种类多、形式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去噪与改进Canny算法的带钢表面缺陷检测算法。首先通过小波变换将原始图像分解,对低频分量采用改进的同态滤波提高亮度和对比度,对高频分量采用改进的阈值函数进行去噪,并通过小波重构得到增强图像。其次对传统Canny算法进行改进,通过改进的自适应加权中值滤波进行平滑,并增加梯度方向模板;然后采用迭代式最优阈值选择法与最大类间方差法来求取高低阈值,提高算法的自适应性。最后采用形态学处理对缺陷边缘填充,并去除干扰边缘及毛刺,得到带钢表面缺陷区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对带钢表面缺陷的检测效果较好、精度较高,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带钢表面缺陷检测。  相似文献   
50.
以六亚甲基四胺(HMTA)为结构导向剂,采用乙二醇辅助的溶剂热法制备了均匀分散的纳米片组装的三维分级结构ZnO微米球。可控实验证明,HMTA和溶剂在分级结构微米球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通过二维纳米片组装来构建三维分级结构,不仅增加了产品的比表面积,而且还建立了更多的电荷传输通道。在暗室下,该样品可作为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的一些有机染料。吸附结果表明,纳米片组装的分级结构ZnO微球对阴离子染料具有良好的去除率和选择性。特殊的分级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静电引力的协同作用,使ZnO微球对代表性染料刚果红(CR)经过5次循环吸附后的去除率仍可达95.67%。动力学研究证实,CR在ZnO微球上的吸附为物理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