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5篇
  免费   853篇
  国内免费   934篇
化学   1462篇
晶体学   97篇
力学   291篇
综合类   81篇
数学   444篇
物理学   1425篇
无线电   3132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213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5篇
  1963年   5篇
  1958年   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首先利用含有三嗪的芳香酰肼(3)构筑了1,3,4-噁二唑衍生物(5), 然后将化合物5与含有1,3,4-噻二唑的衍生物(6)拼合合成了18个目标分子. 利用红外光谱(IR)、 核磁共振波谱(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目标分子对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酯酶B(Cdc25B)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的抑制活性. 结果表明, 有8个目标分子的抑制活性优于其阳性对照物, 有望成为潜在的Cdc25B抑制剂; 有12个目标分子的抑制活性优于其对照物, 有望成为潜在的PTP1B抑制剂.  相似文献   
932.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气体分子(NH3, H2O, H2S, NO2)吸附在二维M3(HIB)2(M=Ni, Cu; HIB为六亚氨基苯)薄膜上体系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的变化. 结果表明, 2种薄膜对气体分子的响应不同. 其中NH3, H2O和H2S在M3(HIB)2薄膜表面的吸附较弱, 主要与薄膜的亚氨基形成氢键, 吸附能均小于-0.36 eV, 吸附对体系电子性质的影响很小. 但是 NO2分子在薄膜表面形成化学吸附, 吸附能在-0.65~-1.72 eV范围内. 吸附NO2分子使其电子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如Cu3(HIB)2在费米能级处打开带隙, 由金属性质转变为半导体性质. 这是由于NO2分子的pz轨道与金属原子$d_{z}^{2}$ 轨道发生了强烈的轨道杂化. 此外, 研究发现高浓度的NO2分子吸附能够使Ni3(HIB)2薄膜由非磁性变为磁性体系, 由普通金属性质变为半金属性质; 而高浓度的NO2分子使Cu3(HIB)2薄膜由金属性质变为半导体性质, 薄膜电导率降低.  相似文献   
933.
阿尔茨海默症作为21世纪全球主要健康危机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目前还未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为了找到更加经济有效的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合成了一系列新型2-去氢表雄酮苯亚甲基衍生物,并研究了其对脂多糖(LPS)激活小胶质细胞株BV-2 NO释放及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化合物作用24 h后,对LPS活化的小鼠小胶质细胞株BV2的NO释放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活性最好的化合物15β,16β-亚甲基雄甾-2-(3-氯)-苯亚甲基-4,6-二烯-3,17-二酮(5a)和15β,16β-亚甲基雄甾-2-(3,4,5-三甲氧基)-苯亚甲基-4,6-二烯-3,17-二酮(5j)的IC_(50)值分别为2.69和3.28μmol·L~(-1),优于阳性对照米诺环素.此类化合物在涉及活化小胶质细胞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34.
文中以大型混凝土铸件为研究对象,针对人工设计多个模具部件时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TL模型的型腔分割算法。通过改变STL模型三角面片的方向,将大型构件的STL模型转为模具型腔的STL模型。该算法将模具型腔STL模型数据分类,以三角形面片的法向矢量为判定条件,将同属一个型面的面片分类保存到同一个型面STL模型,从而将一个模具型腔的STL模型分为数个型面STL模型,实现了模具型腔的分割。最后通过两个典型案例中算法设计时间和人工设计时间的对比,证明该算法缩短了模具的设计时间,提高了效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35.
合成了一个供体-受体(D-A)型含芘萘啶衍生物2-(芘-1-基)-1,8-萘啶(PN)。 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液-质联用仪(LC-MS)表征了其结构。 通过电子光谱和Z-扫描技术方法分别研究了化合物PN的线性光学性质和三阶非线性光学吸收,采用综合热分析方法测定了它的热稳定性。 结果表明,在532 nm、180 fs条件下,PN的三阶非线性吸收行为为反饱和吸收,其吸收系数为β=9.0×10-14 m/W,显示出超快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分子轨道能量、极化率和超极化率,结果表明电子转移能够在分子内部进行。 2-(芘-1-基)-1,8-萘啶的紫外光谱在450 nm以上无吸收,在非线性光学吸收、激光防护、吸收型光开关或双稳器件等方面可作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936.
二茂铁是合成新颖有机功能材料的基本单元之一。 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两个基于二茂铁的同分异构查尔酮衍生物:1-二茂铁基-3-(噻吩-2-基)丙烯酮(a)和1-二茂铁基-3-(噻吩-3-基)丙烯酮(b)。 采用超快激光Z-扫描技术(脉宽180 fs,波长532 nm)测定了化合物a和b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结果表明,化合物a吸收系数β=-2.1×10-12 m/W,折射率n2=1.9×10-19 m2/W,分子超极化率γ=5.37×10-32 esu;化合物b:β=-1.2×10-13 m/W,n2=2.0×10-19 m2/W,γ=4.48×10-32 esu。 说明在飞秒激光激发下,电荷转移能够在化合物a和b分子内部快速进行,二者均具有优异的超快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 在B3LYP/6-311+G(d,p)理论水平下,计算了化合物a和b分子轨道能量、极化率和各基团在前线分子轨道中的占有率。 理论计算结果显示,二茂铁基团在化合物a和b前线分子轨道中占有率分别为97%和98%,对两化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能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37.
径向薄层色谱法(RTLC)是一种将样品呈圆形或环状点样,然后将展开剂从中心向外沿径向输送的薄层色谱方法。在一定的展开距离内,RTLC是一种分离快速、扩散小、不拖尾的高效分离和半制备方法。目前关于RTLC分离的报道较多,但对RTLC定性和定量的报道较少。该文采用自编程方式结合图像处理软件,实现RTLC图像数字化处理,形成RTLC数字化图谱,并对RTLC进行定性与定量方法学验证,建立了一清片RTLC定性与定量方法。辅助计算机技术,对一清片径向展开薄层色谱定性与定量方法进行初探。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RTLC定性的可靠度较好,但用于RTLC的定量,仍有不足之处,这可能与实验环境条件等有关。通过搭载更好的分离和数据采集设备,RTLC会有适合的用武之地。计算机图像处理和自编程方法的结合给了RTLC和其他一些分析相关的技术广阔的发展前景。相信未来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薄层色谱技术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938.
汽包锅炉炉内局部结渣实时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汽包锅炉炉膛内局部结渣的故障诊断问题.选取膜式水冷壁背火侧三个温度点──鳍端温度、鳍根温度和管外壁中点温度──作为炉内局部结渣故障特征参数,使用灰渣层热阻反映炉内水冷壁局部结渣程度,运用径向基函数网络建立起描述故障特征参数和局部结渣程度之间高度非线性映射关系的故障诊断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诊断结果准确,无需布置昂贵的热流计,是一种有效的诊断炉内局部结渣的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39.
The DTL tank is a multi-cell cavity. In a fabricated tank,the measured average axial field E0 for each cell may obviously deviate from the designed value. It is generally thought the deviation is due to the errors in fabrication and assembly. But it is not always true. In this paper, it is shown that the deviation may already exist before fabrication in some cases. It is partly due to the imperfection of the current design procedures. A new design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reduce the deviation in the design stage.  相似文献   
940.
Single-Photon Emission from a Single InAs Quantum Do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Excitation power-dependent micro-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and photon-correlation measurement are used to study the optical properties and photon statistics of single InAs quantum dots. Exciton and biexciton emissions, whose photoluminescence intensities have linear and quadratic excitation power dependences, respectively, are identified. Under pulsed laser excitation, the zero time delay peak of second order correlation function corresponding to exciton emission is well suppressed, which is a clear evidence of single photon emi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