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8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192篇
化学   287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77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75篇
物理学   312篇
无线电   8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应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方法(CV)和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 FTIRS)研究了酸性溶液中Pt多晶电极表面NO和CO的共吸附行为及吸附态CO对吸附物种NO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20V(VS.SCE)时,CO和NO能同时稳定吸附在Pt电极表面,CO以线性吸附态(CO L)存在,NO以桥式吸附态(NOB)和线性吸附态(NO L)共存.CO L 的共存使得NO的还原电流峰电位负移约0.024V,并且促使不易被氧化的NO B在0.93V处被氧化.原位FTIRS研究进一步表明,NO可以置换预吸附在电极表面的CO,NO和CO在Pt多晶电极表面的吸附是一个竞争吸附的过程.在0.45V-1.2V电位区间,NO和CO都能转化为环境友好产物,分别为NO3-和CO2.且Pt电极表面共吸附物种CO的量直接影响NO B的氧化产物NO3-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972.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源管理芯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DC-DC电源管理芯片应用的设计技术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DC-DC变换器的设计过程中,芯片稳定性是最开始就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之一。本文利用一种新型的内部频率补偿技术,使得芯片的整个控制环路有着良好的相位裕度和单位增益带宽,从而增加了芯片稳定性和瞬态响应速度。并通...  相似文献   
973.
分析了一种基于循环移位操作和XOR运算的混沌加密算法,并指出该类算法在增强选择明文攻击安全性的同时,严重降低了加密算法对误码的稳健性,从而限制了该类算法的广泛应用。通过相关算法的描述与比较,提出了一种可以有效抵抗误码的改进算法。  相似文献   
974.
姜法林 《电视技术》2011,35(4):17-19
介绍了牡丹江市前期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台站建设的基本情况与出现的问题以及后期的整改方案,重点介绍了CMMB针对特定地形条件下的覆盖设计.经过测试,整改后的系统覆盖效果得到大大提高.最后对CMMB的系统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75.
以“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为例,介绍了课程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的转化。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了基于核心素养制订教学目标的策略,分别有:基于三维目标升华的策略、基于双向细目表的策略和基于教学板块与学习任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976.
通过无电沉积/化学镀的方法分别制得石墨烯(Graphene)、 镍网(Ni foam, NF)、 钛网(Ti mesh, TM)、 碳布(Carbon cloth, CC)负载的硼化镍材料. 其中在石墨烯基底上生长的硼化镍层由规则的纳米颗粒构成, 且均匀致密. 对几种材料在碱性条件下(1.0 mol/L KOH电解质中)的水氧化电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石墨烯基底上生长的硼化镍材料(NiBx/graphene)具有最佳的水氧化电催化性能. 电流密度达到10 mA/cm2时的过电位仅为277 mV, 相应的Tafel斜率为57 mV/dec. 对石墨烯负载的硼化镍材料进行烧结, 测得过电位为330 mV, 与未烧结的样品相比电催化活性下降. 该方法所制的石墨烯负载的硼化镍材料兼具高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为低成本、 高效率的水氧化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77.
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清洁可持续的化学燃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策略.光催化水分解制氢技术是有效解决能源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技术.CdS由于具有较窄的带隙(2.4 eV)和合适的能带位置而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光催化水产氢催化剂之一.然而,CdS强光的腐蚀性和快速的电子空穴复合导致光催化剂活性低、稳定性差,严重阻碍了CdS光催化剂的广泛应用.为了有效提高光催化产氢活性及稳定性,人们对CdS光催化剂进行了大量改性研究.其中,合理巧妙地加载助催化剂和构造纳米结构CdS被认为是两种极为重要的改性策略,两种策略的有效耦合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实现清洁氢燃料的生成.一方面,各种形貌的CdS光催化剂均已被开发,例如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片和量子点等.然而,由于制备工艺复杂,在以往的报道中很少有超薄2D CdS纳米片用于光催化产氢.另一方面,由于贵金属(Ag,Pt,Au)的稀缺性和高成本阻碍了其修饰光催化剂的实际应用,所以利用非贵金属助催化剂(MoSx,CuS,Ni3C,WS2,NiS,MXene,CoxP和MoP)修饰CdS提高光催化产氢活性近年来备受关注.对于地球丰富的2D层状助催化剂Cu7S4而言,具有优异的光电催化产氢活性和简单制备方法,但是在光催化产氢领域的应用上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本文充分利用超薄CdS纳米片以及Cu7S4纳米片各自的独特优势,构建了独特的2D-2D层状异质结,实现了高效协同光催化产氢.我们首先以乙酸镉和硫脲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超薄2D CdS纳米片,并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制备了CdS/Cu7S4.在可见光下进行了产氢测试,实验结果证实了优化的2D CdS/2%Cu7S4层状异质结在含有Na2S·9H2O和Na2SO3的水溶液中光催化析氢活性最高(27.8 mmol g^-1 h^-1),是原始CdS纳米片(2.6 mmol g^-1 h^-1)的10.69倍.经过4次连续循环反应,CdS/Cu7S4二元复合体系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为深入探讨高效产氢机制,对纳米级CdS复合材料的光催化物化性能及载流子分离机制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衍射确定了CdS和CdS/Cu7S4的晶体结构.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实合成了CdS催化剂和Cu7S4助催化剂的超薄纳米片结构且成功复合.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法对制备的纯CdS和CdS/Cu7S4复合样品的光吸收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CdS上负载Cu7S4以后,可以明显观察到样品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明显增强.对CdS/Cu7S4进行XPS测试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样品中S、Cd和Cu的化学成分和状态.利用PL发射光谱研究了CdS/Cu7S4光催化剂的电荷载流子复合和转移行为.进一步对纯CdS和CdS/Cu7S4复合光催化剂的瞬态光电流响应(I-t曲线)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光生载体的分离效率.阻抗是深入研究电荷载流子迁移和界面转移的最有力技术,利用阻抗技术证实CdS/Cu7S4界面高效的载流子分离性能.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加入Cu7S4可以降低CdS的产氢过电势,因此加速表面产氢动力学.由此可见,本文所构建的2D-2D CdS/Cu7S4二元层状异质结可以同时实现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分离、电子的转移和增加光生电子在表面利用效率,从而最大幅度地提高其光催化水分解产氢活性.本文所采用基于CdS纳米片的2D-2D界面耦合策略可以作为一种通用策略扩展到各种传统半导体纳米片的改性,从而极大地推进高效光催化产氢材料的持续进步.  相似文献   
978.
针对共形光学系统中因大倾斜、大偏心带来的像差校正困难以及双框架结构带来的体积大、结构不紧凑的问题,采用了由Wossermann-Wolf方程确定的固定校正透镜与Zernike旋转双光楔相结合的结构,通过两个光楔沿光轴方向相对转动实现对不同关联视场(FOR)像差的校正,使得系统结构更加紧凑,并且更好地校正了共形光学系统的像差。设计了焦距f=90 mm、口径D=48 mm、波长3.7~4.8 m的共形光学系统,关联视场为42,瞬时视场角为2.44,利用二元衍射元件实现光学被动消热差,结果表明,在-20~60 C内各个视场的光学传递函数在17 lp/mm处大于0.45,成像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979.
针对RFID系统日趋重要的隐私数据保护问题进行科学研究,论述了RFID系统隐私数据保护技术的现状及不足之处,提出了建立RFID系统隐私数据保护新方法,包括数据的筛选、数据筛选后的加密,加密所用的密钥的分配管理等三个过程。  相似文献   
980.
多机协同空战中的威胁排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隶属度原则的多机协同空战威胁排序的方法.结合实际空战特点,首先评估各架敌机的空战能力.分析空战态势,计算三维空战威胁指数,进而求出威胁因素矩阵,并对威胁矩阵模糊规范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最大隶属度模型.最后结合Matlab软件对实例中敌机的威胁度仿真计算,求出敌机的威胁度大小,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