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03篇
化学   300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29篇
综合类   14篇
数学   70篇
物理学   232篇
无线电   64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5年   5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21.
表面能与晶体生长/溶解动力学研究的新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睿康 《化学进展》2005,17(2):0-376
界面现象使物质在结晶过程中出现了临界现象.但最近的研究指出在物质溶解过程中,在表面能量的控制下也存在着临界现象以及尺寸效应.实验发现,当晶体自身小到一 定的程度时(通常在纳米尺度上并和临界蚀坑的大小相近),在溶解过程中其速度会自发降 低,反应被抑制乃至停止.尽管在热力学上表面能的因素可以赋予小颗粒晶体较大的溶解度 ,但表面能却也能通过对临界条件的控制而使这些微粒在动力学上不被溶解.这个发现不仅 解决了纳米颗粒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问题,而且还从动力学的角度解释了生物矿物选择纳米 尺度作为其基本构成单元的原因.由于表面能和晶体生长/溶解的动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对表面能的调节来修改它们的动力学速度和晶体的形貌.反过来,也可以用动力学的方法来测定表面能及表面吸附/脱附常数等.相对于常规的界面研究手段,通过生 长和溶解动力学途径所得的数据有着很好的可靠性及重复性.我们认为,晶体生长和溶解的 动力学和表面能的研究相结合,不仅为界面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而且也会推动晶体生长和材料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2.
本文报导的方法是在南京大学高鸿教授研究的K_3Fe(CN)_6示波极谱滴定法(在PH8的K_2HPO_4—KH_2PO_4—KBr底液中,用0.04660mol/LK_3Fe(CN)_6标准溶液对纯抗坏血酸测定)的基础上,考虑到L—抗坏血酸(以下简称V_e)在碱性、中性介质中稳定性差,如用于V_e含量很微的果蔬测定,对结果影响大。本文改为H_2C_2O_4—KBr的酸性介质作底液,用  相似文献   
23.
由DNA甲基转移酶(DNMT1)催化的DNA甲基化在许多生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包括基因转录,基因组印记和细胞分化~([1])。本文利用特异性酶切法成功开发了一种有效的测定DNMT1的电化学方法。首先,将硫醇修饰的双链DNA(dsDNA)自组装固定在金电极上,随后DNMT1识别dsDNA半甲基化序列并实现完全甲基化,最后通过甲基化特异性限制酶(BSSHⅡ)剪切,未发生完全甲基化的碱基序列将被剪切并移除电极表面。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分别测定剪切前后的亚甲基蓝(MB)还原电流。在最佳优化条件下,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5 nM~50 nM,检测限为0.5 nM。这种方法可以简单有效地检测DNA甲基化和DNMT1活性,在DNA甲基化快速检测和基因毒理分析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4.
原油乳状液破乳的动态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stability of different crude oil emulsions from ASP flooding production well is studied by the method of a stirred tank. The demulsifying of crude-oil emulsion by different demulsifying agents is discussed. The breakage of the crude oil emulsions from the well PO11 by the different typ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the emulsifying agents is also discussed. The breaking mechanism of the demulsifying agent is described microscopically.  相似文献   
25.
利用单滴法对三种表面活性剂的液膜体系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载体的影响,讨论了介质与表面活性剂,介质与载体,载体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对液膜稳定性的影响,并根据膜强度数据,给出了液膜稳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26.
Cu-Mg/Al复合氧化物催化碳颗粒物燃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恒定二价与三价阳离子比为3(nM2+/nM3+=3),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不同Cu含量的系列水滑石前驱物, 800 ℃焙烧4 h形成复合氧化物(CuO质量百分数分别为0%、5%、10%、15%、20%、30%、40%)用作柴油车排放碳颗粒物燃烧的催化剂,并采用XRD、BET、TG-DSC、FT-IR、TP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Cu、Mg含量对材料前驱物物化性能的影响及对其衍生复合氧化物催化碳颗粒物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Mg含量对材料的热稳定性、比表面和催化氧化活性有显著的影响. Mg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Cu含量增加,催化剂比表面下降,但比表面不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 CuO含量为15%时,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碳颗粒物的起燃温度(T10)和半转化温度(T50)分别为336 ℃和409 ℃.在CuO含量≤30%时可以形成结构完整的水滑石前驱物, CuO含量为40%时出现Cu(OH)2杂相; CuO含量< 20%时,经高温焙烧可得到均匀的复合氧化物, CuO含量≥20%时出现CuO偏析. TPR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和复合氧化物的组成决定了材料的可还原性能.  相似文献   
27.
GMA熔融接枝EPDM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接枝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对三元乙丙胶(EPDM)进行了熔融接枝,在烃链上引入极性基团,以改善EPDM与极性聚合物的相容性。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研究了GMA的聚合温度,用富里叶红外(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产物的接枝率和凝胶量可以通过反应条件(温度、时间、反应物组成及加料方式)来控制。  相似文献   
28.
采用溶胶一凝胶方法制备了孔道结构复合材料H3PW12040/TiO2,采用ICP-AES,UV/DRS,^31PMAS NMR,TEM和N2吸附等技术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中活性组分H3PW12O40的基本骨架结构未发生改变,H3PW12O40的担载量为22.29%,催化剂平均粒径为40nm,具有双孔结构,其平均微孔和介孔孔径分别为0.6l和3.06nm.考察了催化剂可见光光催化降解6种水溶性染料的性能.结果表明,6种染料均可不同程度地被降解和矿化.通过对染料中性红的光催化降解实验,比较了H3PW12040/TiO2,Degussa P-25和锐钛矿结构Ti02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其中,H3PW12040/TiO2活性最高,且催化剂最易分离,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29.
本工作对多缩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标样的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经典柱色谱及制各级高效液相色谱两步分离,能方便地从合成反应所得粗试样制取纯样品,但是合成反应所用阻聚剂(包括贮存时所用阻聚剂)需要选择易分离的化合物,例如对苯二酚。结果还表明,对于已经过经典色谱柱预分离的二缩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试样,硅胶/含0.25%(体积比)甲醇的二氯甲烷二元溶剂,是制备级HPLC比较理想的分离体系,可高效率地制备标样。  相似文献   
30.
这次《寻找新地标》活动的总片头采用了三维和实景合成的技术来实现.本文就其中的一些制作流程和技术点做一些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