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3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317篇
化学   497篇
晶体学   24篇
力学   77篇
综合类   33篇
数学   320篇
物理学   650篇
无线电   109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研发了高精度铷频标芯片SoC实现中应用的一种紧凑型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FS) . 为了减小芯片面积和降低功耗,采用正弦对称技术、modified Sunderland 技术、正弦相位差技术、四线逼近技术以及量化和误差ROM技术对相位转正弦的映射数据进行了压缩. 利用这些技术,ROM尺寸压缩了98%. 采用标准0.35μm CMOS工艺,一个具有32位相位存储深度和10位DAC的紧凑型DDFS流片成功,其核心面积为1.6mm2. 在3.3V电源下,该芯片的功耗为167mW, 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为61dB.  相似文献   
132.
In cognitive relay networks, the transmission of Secondary Users (SUs) suffers from the activity of Primary Users (PUs) and wireless channel fading. Therefore, how to achieve robust transmission for cognitive relay networks is a challenging task.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relaying transmission scheme which exploits robust beamforming at the physical layer and rateless codes at higher layers. We derive the optimal beamforming weight vector and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scheme when the channel estimation is not accurate between two SU nodes. We also study how the amount of channel information between SU and PU impacts the system performance. Simulation results validate our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system throughput.  相似文献   
133.
用固相法合成了La3PO7∶Eu3 ,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室温下用Hitachi F-4500测定了其光致发光性质。结果表明合成的La3PO7∶Eu3 属单斜相结构,Eu3 在单斜结构的La3PO7基质中占据非对称性格位。在254 nm光激发下,La3PO7∶Eu3 发射出较强的红光,表明Eu3 的5D0→7F2跃迁强度远大于5D0→7F1的跃迁强度,其色坐标和Y2O3∶Eu3 的色坐标位置相近。另外,还研究了Eu3 在体相La3PO7材料中的猝灭浓度,发现当掺杂Eu3 浓度增大到7.6 mol%时,出现浓度猝灭。  相似文献   
134.
曹汉礼 《电子世界》2014,(16):81-82
高压变频器在工厂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本文在对高压变频器内部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论述的基础之上,分析了高压变频器常见故障的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高压变频器运行以及停机期间的维护工作进行了总结,结合日常维护和故障检修两方面给出高压变频器的维护建议。  相似文献   
135.
冗余设计使核电厂系统广泛存在复杂时序失效行为,而基于静态故障树(Static fault tree, SFT)的事故风险评价无法对时序失效行为进行准确模拟。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工作提出一种基于事件树+动态故障树(Dynamic Fault Tree, DFT)的事故风险分析框架,并以典型三代压水堆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为例,开展动态事故风险案例分析。首先,建立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的事件树模型以及相关系统的DFT模型;其次,将系统故障树分为DFT模块和SFT模块,并将DFT树模块替换为超级事件参与后续计算;最后,采用割集法计算案例结果,并在相同条件下与传统SFT方法进行对比。案例分析结果表明:(1)相较于SFT方法,所提方法更为贴近系统的真实失效场景;(2)针对文中案例所提方法可以降低相关系统失效概率与部分事故序列的发生频率、有助于释放保守风险。  相似文献   
136.
为了检测航天相机主动热控系统的功能、性能及可靠性,设计了主动热控仿真测试系统。依据传热学基本定律、航天器轨道理论和热控策略,给出了计算航天相机温度场的热网络数学模型,使主动热控系统能在模拟的空间热环境中连续工作,实现了对主动热控系统的闭环仿真测试。采用两个数字电位器相串联的方法模拟温度传感器的走势,得到的最大阻值为100 kΩ,精度达到10Ω,符合设计中对总电阻和电阻变化率的需求,实现了对主动热控系统的功能、性能以及可靠性的仿真测试。  相似文献   
137.
阐述了微型燃料电池的制备过程,结合传统燃料电池数学理论和微流体力学,建立了微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μPEMFC)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微通道特性(如摩擦系数和水力直径等)对微型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运用Fluent软件对模型进行计算的仿真结果与公开实验数据基本符合,验证了模型正确性;而传统模型的仿真结果小于真实值;当气道的水力直径Dh从348降至100时,电池性能有所上升;而当Dh值降至61.1时,其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8.
作者定义了Gorenstein AC导出范畴 Dbgac(R)并且和导出范畴作了一些比较.作者定义了Gorenstein AC奇点范畴 Dbgacsg(R),在这个范畴中具有有限Gorenstein AC- 投射维数的模都是零对象.同时, 作者给出了由Gorenstein AC- 投射模构成的稳定范畴到奇点范畴的三角嵌入 F : GAC → Dbsg(R) .通过作函子 F 的商引入Gorenstein AC亏范畴 Dbgacd(R),并且给出三角等价 Dbgacd(R) = Dbgacsg(R)  相似文献   
139.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是测量边界层臭氧空间分布的一种重要工具。研制了一台边界层臭氧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系统采用Nd:YAG四倍频激光266 nm泵浦H2/D2混合气体产生受激拉曼光作为光源,采用牛顿型望远镜接收大气回波,288.9 nm和299 nm的弹性散射信号被分成两路,被光电倍增管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A/D采集卡采集保存用以反演大气臭氧分布廓线。给出了系统的探测结果以及和臭氧探空仪地对比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该激光雷达可以大大降低几何因子的影响,提供0.2~2 km区间的边界层大气臭氧分布廓线。  相似文献   
140.
研究了 2 羟基 5 磺酸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 (HSDAA)与汞 (Ⅱ )的显色反应。在TritonX 10 0存在下 ,于pH 10 30的硼砂 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 ,汞 (Ⅱ )与试剂形成 1∶2的稳定橙红色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5 19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 6 7× 10 5L·mol- 1 ·cm- 1 。汞 (Ⅱ )在 0~ 6 0 0 μg·L- 1 之间符合朗伯 比尔定律。该法直接应用于水样中痕量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