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3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365篇
化学   594篇
晶体学   59篇
力学   60篇
综合类   39篇
数学   189篇
物理学   481篇
无线电   96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1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是两类重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在环境介质中长期存在,并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导致人体的高暴露风险。OCPs和PCBs对人体存在诸多健康危害,精准定量人体内OCPs和PCBs的暴露水平是健康效应评价的关键。该研究基于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SPE-GC-MS/MS)建立了同时检测100 μL血清中35种OCPs和PCBs的分析方法。血清样品经尿素沉淀蛋白后,采用Oasis® HLB小柱净化,正己烷-二氯甲烷混合溶液(1∶1, v/v)洗脱,氮吹近干,正己烷定容,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OCPs和PCBs在0.05~5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在1.2~71.4 ng/L之间。35种目标分析物的加标回收率在72.6%~14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5%。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了武汉市普通人群血清样本中OCPs和PCBs的浓度水平,结果表明武汉市普通人群广泛暴露于OCPs和PCBs,且以OCPs为主。有8种OCPs和7种PCBs检出率高于50%,其中p,p'-滴滴伊、p,p'-滴滴滴和甲氧滴滴涕检出率达100%,非类二噁英PCBs是PCBs的主要成分。血清中OCPs浓度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在60岁以上存在性别差异;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血清中PCBs浓度无统计学差异。该方法样本用量少,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环境健康研究中大量人群血清样本中痕量OCPs和PCBs的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62.
为了评估鲁西南沿黄县区(东明县、牡丹区、鄄城县、郓城县)玉米中铅、镉、砷、铬重金属的污染风险,采集该地区玉米果穗,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仪测定其玉米籽粒中铅、镉、砷、铬的含量,并使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多因子指数法和目标危险系数法开展玉米籽粒重金属污染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鲁西南沿黄县区玉米籽粒中重金属铅、镉、砷、铬的含量均未超出GB 2762—2017中规定的限量,重金属含量以Cr最高;鲁西南沿黄县区P_综和TTHQ均小于1,说明玉米籽粒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为清洁安全等级,食用该地区玉米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63.
对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Cu~(2+)、Zn~(2+)、Cd~(2+)、Hg~(2+)、Mn~(2+)、Co~(2+)和Ni~(2+)与BPR之间的显色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筛选出Cu(Ⅱ)-BPR-PVA,Zn(Ⅱ)-BPR-CPB。Cd(Ⅱ)-BPR-CTMAB等七种体系进行了实用性研究,找出了它们的最佳条件,应用于样品分析结果满意,提出了螯合、缔合、胶束增溶的协同作用是这些体系增敏作用的主要因素,发现了增敏作用的程度与离子结构、表面活性剂性质和介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4.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同时测定生猪尿液中喹诺酮类、磺胺类、磺胺增效剂、四环素类、林可胺类、大环内脂共29种限用兽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试样经乙酸铵和EDTA-Na缓冲液提取,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HPLC-MS/MS进行测定,其中β-受体激动剂类用内标法定量,其余兽药用外标法定量。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采集数据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29种兽药在猪尿基质中标准曲线的线性系数(r)均大于0.99,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58%~108%,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18.9%,日间RSD为3.4%~20.9%;定量下限(LOQ,S/N≥10)为1.0~10.0μg/L。该方法经济、高效、可靠,可用于生猪屠宰前兽药多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5.
66.
67.
运用量子化学方法优化了硫代樟脑的最低5个电子态(S0, T1, S1, T2和S2)的结构, 并计算了它们的相对能量. 计算结果表明: S1, T1和T2态的能量非常接近, 而S2的能量远远高于T2态, 这与之前对几种小的硫代羰基化合物的研究结论一致. 确定了硫代樟脑分子在T1态发生β-插入反应和类Norrish II型反应的机理, 计算的势垒相对于S0的振动零点分别为314.1和332.6 kJ/mol. 在400 nm波长的光的照射下, 分子被激发到S1态, 此时分子没有足够的能量发生反应, 只能通过内转换回到基态. 当激发光波长在254 nm时, 硫代樟脑分子被激发到S2态, 这时候体系有了足够的内部能量使反应发生. 实验上已经观察到此激发光波长下, 气态硫代樟脑可以发生β-插入反应和类Norrish II型反应.  相似文献   
68.
69.
A free standing film of polyaniline as large as 18 cm×18cm×0.002 cm can be obtained by evaporation of a solution of the chemically synthesized base in NMP. Its structure was examined by the elemental analysis, IR, U.V.-visible spectra, XPS, DSC, SEM and X-ray scattering and its conducting behavior as well as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of main chai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free standing film of polyanilme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powder. However, some differences in its electronic structure, conductivity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potential of redox couple between the flee standing film and powder are observed, which may be due to cross-linking of the film of polyaniline.  相似文献   
70.
Crosslinked copolymers with single Li~+-ionic conductivity were prepared from oligo (oxyethylene) methacrylate (MEO_n), methacryloyl alkylsulfonic acid lithium (SAMLi), and oligo (oxyethylene) dimethacrylate (DMEO_n). Li~+-ionic conductivity of the copolymer is improved by crosslinking and presented as a function of polymerization degree (n) in MEO_n, comonomeric salt concentration (O/Li), and crosslinking degree. The crosslinked copolymer P (0.7 MEO_(14)-0.3DMEO_(14)-SHMLi) without other small molecular additives exhibits an optimum Li~+-ionic conductivity of 1.2×10~(-6) S/cm at 25℃. Dc polarization test in the cell composed of Li/copolymer/Li shows a constant dc ionic conductivity which closes gradually to the ac one with decreasing dc polarization potent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