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4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209篇
化学   293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58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158篇
物理学   376篇
无线电   65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本文结合球体颗粒交换模型(SPEM)与气-固表面交换模型设计了氢-氘交换反应模型, 采用FORTRAN语言进行计算机编程模拟, 研究了钯材料粒径、分离柱长度、填料密度、气体流速和温度等因素对氢氘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降低气体流速, 增大金属材料目数、填料密度、交换柱长, 以及升高温度, 可以提高交换速率;而在满足一维速率方程的条件下, 柱径的大小不影响交换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62.
非负载镍催化剂的2-乙基蒽醌加氢活性及其氢吸脱附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制备了金属镍粉、兰尼镍、Ni-B非晶态合金及镧掺杂的Ni-B非晶态合金(Ni-B-La)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的氢吸附和脱附性质以及对2-乙基蒽醌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金属镍粉、兰尼镍和Ni-B催化剂表面均具有两种氢吸附位: 弱吸附位和强吸附位. Ni-B-La催化剂表面只有氢的强吸附位,其强吸附氢量与兰尼镍相当. 推测只有氢的强吸附位是2-乙基蒽醌加氢反应的活性中心,并且Ni-B-La催化剂上的强吸附氢较兰尼镍上的更活泼,因而Ni-B-La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对加氢反应的催化活性高于兰尼镍.  相似文献   
63.
最近几年来,利用稳定的重氮类化合物和N-对甲基苯磺酰腙类化合物作为金属卡宾前体,在过渡金属催化下通过形成金属卡宾的偶联反应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金属卡宾前体与有机金属物种反应,可以生成金属卡宾中间体,并发生金属上基团的转移插入过程,得到新的有机金属物种,从而实现丰富的偶联反应.这类经由金属卡宾转移插入过程的交叉偶联反应为构建C?C键,C?N键以及许多环状化合物和不饱和有机分子结构提供了可靠而强有力的工具.本课题组一直致力于研究该类经由金属卡宾中间体的催化转化和偶联反应,报道了在铜催化下,对甲苯磺酰腙以及重氮类化合物可以与端炔反应,通过所形成的炔基铜卡宾中间体的转移插入过程,可高效得到联烯类化合物.该类反应条件相对温和,并且有很好的底物普适性.不仅各种多取代的联烯类化合物,而且苯并呋喃,菲以及呋喃等结构都可由这类铜催化的腙和炔烃的偶联反应来得到.在这些反应中,通过炔基铜卡宾中间体上炔基的转移插入过程,在形成了C(Sp3)-Cu键以后,通过铜的1,3-迁移过程,可以得到联烯结构,随后发生分子内杂原子的亲核进攻或者6π电子环化过程来实现苯并呋喃,菲等杂环类结构的构建.另一方面,该类反应进一步拓展和研究,可望得到其他有价值的有机分子骨架.环状的醚类结构,如四氢呋喃结构,也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结构类型,我们希望从目前已经发展成熟的卡宾前体与炔烃生成联烯的偶联反应出发,通过分子内的串联过程来高效地构建取代的环状醚类结构.我们设想,在炔烃上引入氧原子作为亲核试剂,在形成联烯化合物以后,通过分子内氧原子对联烯基的亲核进攻,来实现串联的分子内关环反应,从而构建环状醚类结构.本文以CuI为催化剂,3-丁炔-1-醇为炔烃偶联组分,采用二芳基对甲苯磺酰腙作为金属卡宾前体,实现了取代四氢呋喃的合成.在对甲苯磺酰腙与3-丁炔-1-醇类化合物发生偶联反应生成二芳基联烯基化合物以后,采用一锅法实现分子内的关环反应,从而生成亚烯基取代的四氢呋喃化合物.该串联反应不仅具有原料易得和操作较为简便等优点,而且底物普适性和官能团耐受性都较好,多种取代的二芳基腙类化合物都能以较好的收率得到目标产物,从而为四氢呋喃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该反应进一步展示了经由金属卡宾中间体的交叉偶联反应的普遍性,将在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大型舰船受到水中兵器的巨大威胁,尤其是在水下接触爆炸情况下,船体结构将产生严重的局部毁伤,给舰船的战斗力乃至生命力带来严峻挑战。本文以大型舰船水下防护结构为研究对象,简要概述了各国海军大型舰船水下防护结构形式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水下接触爆炸下的毁伤载荷以及对舷侧多舱防护结构的毁伤机理,总结了基于具体结构和不同毁伤元的防护措施;并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舰船的水下防护设计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我国大型舰船的结构抗毁伤能力  相似文献   
65.
船用复合材料螺旋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帅  朱锡  孙海涛  熊鹰  侯海量 《力学进展》2012,42(5):620-633
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阻尼性能好及可调整纤维铺层以控制结构变形等优点.复合材料应用于螺旋桨将改善螺旋桨的推进性能和振动特性.通过对国内外复合材料螺旋桨研究成果的回顾、总结和归纳,得出了传统的算法已不满足复合材料螺旋桨的设计和预报要求,复合材料螺旋桨的设计和预报算法需考虑桨叶变形引起的空间流场变化的结论.分析了可借助纤维增强材料所具有的弯扭耦合特性,调整桨叶纤维材料铺层和桨叶结构形式来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的规律性.总结了复合材料螺旋桨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和复合材料螺旋桨设计流程,并指出了复合材料螺旋桨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66.
针对现有打捞设备对河流、湖泊等中小型水域的漂浮垃圾清理效率低、清理不彻底的问题,基于树莓派和单片机设计一种以X型杆机构为收集主体的全新水面垃圾清理装置,详细阐述该装置机械结构设计、执行过程和智能化方案。经solidworks建模分析,搭建实物验证后,结果表明可在多种中小型水域环境下对多种垃圾形态进行收集,收集效果可观。  相似文献   
67.
Zero-field-cooled(ZFC) magnetization,field-cooled(FC) magnetization,ac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major hysteresis loops of itinerant ferromagnet SrRuO3 have been measured at magnetic ordering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5 to 160K.An empirical model is proposed to calculate the measured ZFC magnetization.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calculated ZFC magnetization compares well with the measured one.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Preisach model.both the ZFC and FC curves are reproduc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and critical exponents are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the ac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n different bias magnetic fields at temperature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point of phase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68.
69.
侯晓云 《红外》2011,32(6):18-22
利用漫反射式红外传感器、数字编/译码集成电路、专用电源系统以及LED数码管等器件,设计了一种通信井红外报警监控系统.当某个或某些井盖被揭起或移动时,红外接收端接收不到漫反射红外光信号.此时,监控模块将会输出报警信号脉冲,各自对应的井盖指示灯以红色闪烁显示,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值班人员注意,同时显示井盖号.由于该系统采用...  相似文献   
70.
农业收割期间排放的颗粒物是农忙期影响大气气溶胶组成的主要来源,因此明确农业收割期间排放的大气颗粒物排放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立足河南省新乡市集约化农田实验基地,开展冬小麦区农业收割期间的大气颗粒物及其组分排放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收割期间的PMcoarse比其它时期高8.20%,农业站点收割时期的PMcoarse比其它时期高了72.22%,明确了其颗粒物污染特征为仅PM10升高,而非PM10和PM2.5同时升高,同时PM10的升高非PM2.5升高引起的;含量最高的前5种元素是Al、Ca、Fe、K、Mg;收割期间,Fe的特征比值最高为0.79;Ca2+K+离子百分含量在PMcoarse中占比最高;特征值为0.81和0.78。综合水溶性离子和元素结果,Ca2+K+Fe浓度协同变化可作为小麦收割过程颗粒物对大气污染影响的指纹识别,以区别于其他污染类型;便于大气污染防治行政主管部门有针对性的查污、防污、治污,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